分类:华东地区
——经济综合实力跨上新台阶。初步预测,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8%,经济总量突破300亿元,颍泉区上榜“全省综合竞争力30强区”名单、阜城三区排名第一,伍明镇、宁老庄镇荣获“全省综合竞争力百强乡镇”称号。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迈出新步伐。“2524”产业格局加快构建,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绿色食品四大重点产业营收规模突破百亿元,电子信息及光电显示产业集聚重点企业40余家,“园中园”集群效应加速显现,安徽(阜阳)铁路国际物流港铁路作业区一期工程竣工运营,阜阳颍泉港开工建设,现代物...
全年新增限上商贸主体33家、规上服务业企业11家,引进现代服务业项目30个,新增省级大数据企业7家、全市第一。阜阳华联集团入选全省民营企业服务业百强榜,颍州万达广场获评省级商文旅融合发展集聚区,培育华润阜阳中心等营收超千万楼宇8个,阜阳软件产业园获评省级大数据产业园,阜阳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投入运营,聚盟数字物流产业园、悟疆智能无人机研发应用等15个项目加快建设。各类金融组织突破100家,存贷款总额超2800亿元,稳居全市首位。激发消费潜能,开展消费品以旧换新、促消费活动12场次,发放汽车、油品等各类消费券...
经济运行考核多个月份全市第1。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6%,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0.8、0.2、0.2个百分点。1-11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支出分别增长0.6%、5.1%,均居全市第2,技改投资、民间投资分别增长21.1%、16.3%,均居全市前列。鹿城镇跻身中部地区综合竞争力百强镇,黄岗镇入选全省乡镇综合竞争力百强榜。...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3609.8亿元,前三季度全国城市排名第93位、较2023年上升6位;粮食生产实现“二十一连丰”;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33%、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4.3%,均居全省前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50亿元、居全省第2位,展现了经济大市挑大梁的阜阳担当。...
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3亿元;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7.6%。一季度、二季度,经济运行在全省45个市辖区中分别名列第1位、第3位;三季度,在全市县区经济运行综合考核中名列第1位。...
商业航天产业集群发展获省领导批示肯定,全省刑事案件单轨制办理现场会、全省信访局长座谈会、全市和美乡村建设现场会等在禹举办,更多“禹会经验”交流推广。“亩均论英雄”改革入选全国优秀实践案例,大洪山入选全国种苗基地试点国有林场。荣获全省“创新驱动发展和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督查激励”县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区)等省级以上荣誉23项。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多次聚焦禹会,专题报道78次,禹会影响力持续提升。...
这一年,我们在直面激烈竞争中实现经济发展争先进位。全力扩投入、上项目、强产业,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8.9亿元,市区第一,增长3.5%;服务业增加值234.5亿元,增长3.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全市第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4亿元,全市第一,增长5%。
这一年,我们在奋力拼搏前行中取得“一区两园”丰硕成果。蚌山省级经济开发区正式获省政府批复筹建,“管委会+公司”管理运行机制、开发区产业规划等事关开发区未来发展的制...
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主攻方向,围绕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绿色食品,培育百亿级产业、十亿级企业。获批制造强省建设项目15个、奖补资金1452.3万元,均实现翻番。完成工业投资57亿元、技改投资41亿元,工业项目入库50个、全市第一。沃拓农药、翔普科技等46个亿元以上项目竣工投产,聚合新材料、徽浩源陶瓷膜等20个亿元以上项目加快推进,吉孚力多孔碳、倍德士橡胶等35个亿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规上工业企业新增21家、总数169家,实现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5%。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建立优质企业梯度培...
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6家,累计165家。1-11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6%,位居全省第三,连续23个月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全社会用电量增长21.3%、工业用电量增长26.1%,均位居全省前列。纺织服装、绿色食品、机械制造和新能源新材料主导产业实现产值134.3亿元。工业税收同比增长36.7%,新增年纳税千万元以上工业企业6家,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同比增长19%。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集聚,新增战新企业6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3.8%。新认定省、市级“专精特新”企业21家。实施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技...
预计,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亿元大关,增长6%左右,超过省市平均水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左右,连续两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左右(扣除房地产投资,增长23.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进出口额增长20.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1%。匹配性指标支撑有力,工业用电量增长16.7%,超去年同期14个百分点;新增市场主体1.28万户,增量全市第一,总量突破10万户;人民币贷款余额633亿元,较年初增加61.5亿元,总量、增量均居全市第一。...
坚持筑牢根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聚力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技改投资增长50%,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省级“绿色工厂”2家、数字化车间4个,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2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7家,上榜安徽省消费品工业“三品”示范企业9家。落实全市“5512”产业工程,高端装备制造、绿色智能家居产业集群产值分别突破50亿元、65亿元,新招引工程机械和装备制造类企业17家,精准招引御火兴安、瀚之源等家居产业补链延链类企业...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下降8.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8%左右。
一年来,我们全力以赴强链条、提质效,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工业增效提速。坚持抓龙头、筑链条、建集群,着力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全县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增速达9%,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3家。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工业投资增速达84.6%,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45.5%,较2023年提升18...
初步预计,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50亿元,增长6%,连续两年上榜全国县域发展潜力百强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连续两个季度获省政府投资“赛马”激励;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8%,连续三个季度全市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9%、全市第一,获批全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试点县;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15亿元,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6.7%,跻身全省十大乡村振兴先进县行列。质量强省建设、医疗保障工作、高标准农田建设3项工作成效明显,获省政府督查激励。经济社会发展、党建“双百分”考核均居全市...
大力实施工业经济“突破年”行动,产业规模持续壮大,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5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工业投资增长30%,制造业投资增长90%。聚焦集群建设,三大主导产业总产值76.4亿元,果蔬食品特色产业集群建设获省先进位次。聚焦科技赋能,实施重点技改项目30个,完成技改投资30亿元,新增专精特新企业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55家。聚焦创新发展,新增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10家,高新技术企业12家,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5%;战新产业产值19亿元,增长50%。企业质态不断提升,获批国家级5G工厂1家、省数字化转...
初步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457.3亿元,增长5.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2.4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8%;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5%、6.3%。...
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93亿元、增长6.5%;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0.3亿元、增长8%;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7446元、23136元,增长5%、8%。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15.2:34.5:50.3。招商引资破局突围。以创新思维蹚出招商引资新路径,在全省率先成立县区市场化国有专业招商公司,获评全国2024年国企平台公司转型升级优秀案例。新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85个、总投资440亿元,其中50亿...
稳妥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力落实一揽子存量和增量政策,经济运行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438亿元,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87亿元,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7亿元,增长6%;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7%以上。首次上榜“安徽县域投资竞争力十强”,成功挺进“全省县域经济总量20强”。...
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10亿元、增长6.5%;固定资产投资182.9亿元、增长1.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1亿元、增长3%;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9.7亿元、增长5%;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5%、7%。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超1490亿元、增长8.3%,存贷比109%,连续两年位居皖北县级第1位。...
预计,全市生产总值增长4.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8.9亿元、增长3.9%,财政收入质量居全省前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进出口总额增长3%,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7%,制造业贷款余额增速连续19个月全省靠前。在承压前行中稳住了经济大盘,持续巩固“转”的基础,加快汇聚“进”的动力。...
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1800亿元、增长4%左右,综合实力全国百强区排名跻身第36位,高质量发展全国市辖区排名上升至第31位。完成服务业增加值1350亿元、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90亿元、增长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左右;建筑业总产值110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670亿元,分别占全市城区约35%和55%;全口径税收收入16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5亿元、其中税收占比85%以上,经济发展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00亿元左右,稳居赛迪百强区中部地区第2、全国第14位,蝉联全省民营经济考核一类县区榜首,获评全省发展数字经济成效明显地区,连续5年入选全省制造业发展综合10强区,连续4年荣获市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优秀”等次。蜀山经开区升至全省国家级开发区综合考评第3,井岗镇跻身全国镇域经济综合实力50强。...
——综合实力持续提升。连续3年承办世界制造业大会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论坛,发展民营经济工作考核连续2年位列全省一类县市区前列。位居2024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第59位、2024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第83位、2024中国中部地区综合竞争力百强区第47位,连续入围“赛迪百强区”且位次前移2位。
——经济发展难中有进。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0亿元左右、增速4%,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6%以上、主城区第1,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收增速26%左右、主城区第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3%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4亿元,增长8.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下降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6.5%。获评全国县域经济和社会综合发展百强县,跻身中部地区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第37位,荣获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安徽省养殖十强县。...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1%,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8%、增幅居万亿城市首位,本外币贷款增速居省会城市第1位,制造业贷款连续36个月保持20%以上增长,科技贷款、小微企业贷款分别增长18.6%、20%。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顺利完成。合肥经开区、合肥高新区稳居国家级开发区前列,新站高新区再跨百亿台阶,五县(市)、四城区全国百强稳位进位,长丰成为全省第二个千亿县。...
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5%,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