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12月25日在禹会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区长 张 斌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4年工作回顾
2024年殊为不易、极不平凡、值得礼赞。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围绕“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上台阶”工作目标,全力以赴改作风、优环境,抓招商、推创新,增投资、建项目,惠民生、创幸福,现代化美好禹会建设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这一年,我们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经济运行回升向好。
年初,受多种因素影响,经济发展承压开局,主要指标增速落后,面对不利形势,我们顶住压力、迎难而上,精准调度、靶向发力,不断扭转被动局面,向上向好因素累积增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连续10个月全市第一,连续两个季度获省投资“赛马”激励。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税收增长15%,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9%,高于去年8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7%、5.5%。
这一年,我们夯实根基、破解难题,善作善成更显担当。
妥善处置历史遗留问题,筹集1.8亿元推动挂牌四年之久的现代花卉科技产业园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验收销号,多年制约蚌埠西部发展的涂山风景区总体规划即将获批。涂山路提升改造工程顺利完工,路面“白改黑”,通行更顺畅。1800户超期未安置户得到安置,全区3200户居民喜圆安居梦。坚决守牢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挖掘找回耕地8036亩。
这一年,我们真抓实干、拼搏进取,示范引领再创佳绩。
商业航天产业集群发展获省领导批示肯定,全省刑事案件单轨制办理现场会、全省信访局长座谈会、全市和美乡村建设现场会等在禹举办,更多“禹会经验”交流推广。“亩均论英雄”改革入选全国优秀实践案例,大洪山入选全国种苗基地试点国有林场。荣获全省“创新驱动发展和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督查激励”县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区)等省级以上荣誉23项。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多次聚焦禹会,专题报道78次,禹会影响力持续提升。
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制造业集群成势。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6家,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49%、108%、58%,均居全市第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再添新军,江粉高科签约当月投产、次月入规,刷新了蚌埠招商“新速度”。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乘势突破,总投资13.3亿元的蓝科途项目顺利入规。高端装备制造业提质增效,朗贤汽车轻量化发展势头强劲,镭明激光产值规模翻三番。商业航天产业园基本建成,已落户15家企业,其中4家已投产。企业培育取得新突破,丰原集团荣获省级科技重大专项,九州云箭荣获省级科技攻坚项目;帝晶光电获评省级智能化工厂、绿色工厂,积芯微电子等3家企业获评省级数字化车间。全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2家。
服务业扩量提质。平台经济做优做强,金划算等5家企业实现经济发展贡献6.5亿元。电商产业提速发展,经营主体突破200家,交易额12亿元,增长16.8%。文旅经济活力迸发,成功举办“大禹文化周”活动,禾泉小镇入选“全省乡村康养发展十大案例”,禹荟里获评全省夜间文旅消费“四个十佳”品牌,花间集舍获评安徽省首批“皖美金牌民宿”。
现代农业融合增效。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9万亩,粮食播种面积26.4万亩,总产量1.2亿斤,实现“二十一连丰”。特色农业加快发展,糯稻良种培育、粮食烘干中心等3个项目建成投产,春禾智慧农业签约落地。涂山石榴专业合作社获评国家级示范专业合作社,建成石榴绿色生产示范基地3个。
(二)项目建设形成新支撑。
精心谋划争取项目。围绕国家投资导向,跟踪研究政策动态,聚焦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生态环保、主导产业等重点领域,谋划储备老城区城市品质提升、马城风电场等项目80余个,总投资超500亿元。加强项目合规性、可行性、成熟度谋划审查,全年共争取上级资金1.9亿元,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6.2亿元,城区地下管网配套设施提升改造项目获批2025年提前批次中央预算内资金5082万元。
精准出击招引项目。印发《禹会区招商引资工作约谈办法》,聚焦“引领型”“链主型”优质项目,优化整合招商力量,打好以商招商、基金招商、平台招商“组合拳”。全年共招引江粉高科、华阳新材料等亿元以上项目60个,计划投资额113亿元,利用省外到位资金74亿元,其中制造业项目38个,10亿元以上项目5个。椭圆时空、航天驭星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签约落地,等离子活化水、液晶相控阵等一批科技型项目落户禹会。
精致服务保障项目。坚持区长办公会双周调度、区领导包保重点项目制度,扎实开展“四未项目攻坚行动”,销号“四未项目”34个。保障性租赁住房、空天智造产业园科创中心等21个项目开工建设,江粉高科、朗贤汽车轻量化等23个项目建成投产。绿色循环经济产业园等12个项目参加全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开工率、入库率均100%,全市第一、全省前列。新建厂房21.4万平方米,盘活闲置厂房6万平方米,姜桥路、高新路等园区路网建设加快推进。
(三)城乡融合展现新形象。
城市品质全面提升。城市更新持续推进。黑虎山八里沟片区、工业遗存集聚片区、张公山片区城市更新项目稳步实施,开工建设王岗二期安置房,秀水名苑、六公里花苑四期等3个小区回迁安置4272套。城区环境持续改善。投资5000万元完成种子公司宿舍、筑金楼等13个老旧小区改造,惠及居民1034户;实施10处“拆墙透绿”、6个“口袋公园”建设,新增、提升园林绿化26万平方米。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启动禹会区城区地下管网配套设施提升改造工程,改扩建雨污管网30公里;城区13条道路开工建设,6条道路焕新升级。
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大力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投入2亿元对上洪村、草寺村等31个行政村实施道路畅通亮化、垃圾污水处理等乡村振兴综合整治项目,涂山村、杜郢村全省首批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通过市级验收。黑虎山水厂城市管网巩固提升工程稳步推进,禹会、冯嘴等6个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面完成,建成“四好农村路”33公里。成功创建全省农村改厕长效管护示范县(区)。
文明创建常态长效。深入开展主次干道、背街小巷等市容市貌专项整治行动,拆除违章建筑4000平方米、处置清理建筑垃圾82万吨,打造铁艺巷、金穗巷等特色街巷6个。全面推行“红色物业”模式,专项整治物业服务领域突出问题,开展综合执法进小区75次,电梯损坏、墙皮脱落、破坏绿化等一批事关群众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得到有效解决。
(四)改革创新激发新活力。
改革引领破解瓶颈难题。“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294个高频事项实现一端受理、异地通办,开办餐饮店入选全省“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试点。禹投集团、昇荣集团市场化运作、实体化转型取得较大进展,实现营业收入3.06亿元。深化禹投集团薪酬制度改革,整体薪酬降低15%,绩效占比57%。总规模3亿元的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基金成功获批,全市首支、全省第二支。
政策发力优化营商环境。全面落实组合式减税降费政策,为企业降本减负5亿元,提供政策性融资担保超5亿元。加快普惠性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兑现惠企政策资金4800万元。实施知识产权提质扩量行动,办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3.3亿元。持续擦亮“禹快办、愉快办”政务服务品牌,常态组织“禹您有约”政企恳谈会10场,快速响应、闭环办理企业诉求300余件。
扩大开放促进合作发展。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对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主动靠上去、精准接上去、全力融进去,慈溪、禹会结对合作实现项目、资源“双向奔赴”。外资外贸促稳提质,全年新增实绩企业6家,完成进出口总额3.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00万美元。
(五)生态治理取得新成效。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推进“1+1+N”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完成中央、省级层面反馈问题整改17个。空气质量巩固提升,严格落实全域全时段秸秆禁烧管控,全年实现零火点;PM2.5、PM10浓度实现“双下降”,PM2.5绝对值近10年最优。水环境持续向好,2个国考断面水质均值达标率100%,淮河干流禹会段及天河湖、独山河、迎河周边52个入河排污口整治验收销号。净土整治效益凸显,天润化工、中实化学等3家企业土壤环境调查稳步推进,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
持续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打击非法盗采力度持续加强,打掉犯罪团伙3个,抓获犯罪嫌疑人40人,扣押机械设备20台,挽回经济损失200万元。念好“山字经”,大洪山侧柏产学研中心建成投用,完成蚂蚁山、大白山等18座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常态化落实“林长制”,森林覆盖率达68%。
积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积极推进绿色证书制度,单位GDP能耗下降8.3%,超额完成任务。积极应用光伏建筑一体化,投资2亿元的40MW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增并网容量30万千瓦。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走出新路径,全市首批发行涂山、大洪山林业碳票,获得质押贷款额度2550万元。
(六)社会民生增添新福祉。
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全年民生支出15.7亿元、增长3.3%,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8.5%,6个人大票决民生实事项目、50项民生实事全部完成。新增城镇就业3718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196万元。连续三年提高“9类困难群体”救助保障标准,共保障困难群众1万余人,发放各类救助金5016万元。“一老一小”服务推深做实,家庭养老床位、幼儿托位总数分别达到100张、2113个。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落实动态监测帮扶机制,新纳入监测23户73人,消除监测风险22户66人。
社会事业更加优质。教育事业不断进步,总投资2.5亿元的京师实验学校融耀校区建设启动实施,京师实验、秀水实验等6个紧密型教育集团教育资源进一步整合,安师大附属小学与淮海小学、安庆石化一中与马城中学结对合作共建。医疗体系逐步健全,扎实推进市第一人民医院与马城医院医联体建设,全区39家村卫生室、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达标准化建设要求,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达52%。文体服务创新发展,张公岛体育公园建成开放,提升打造禹会区图书馆、观澜御湖书苑等4处公共文化空间,举办“四季村晚”“全民健身”等主题文体活动114场。
社会治理更加精细。认真落实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包案化解制度,初信初访化解率95.5%。区级“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全面建成,成功调处矛盾纠纷618起。平安建设深入推进,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市域社会治理水平持续提升。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事故数、亡人数连续三年“双下降”。扎实做好食品安全、防汛抗旱等各项工作。高质量完成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国防动员、民族宗教、史志档案、退役军人等工作不断完善,工会、青少年、妇女儿童、残疾人等事业全面发展。
一年来,政府系统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始终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严格落实重大事项向区委请示报告制度,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依法行政扎实推进,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7件、政协委员提案47件。树牢过“紧日子”思想,深入推进零基预算管理,“三公”经费持续下降。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团结拼搏、锐意进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广大企业家,所有关心支持禹会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致以崇高敬意!
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对照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目标,GDP、规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部分指标未达预期。这其中,既有宏观经济、统筹调度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反映出我区发展面临的困难及我们工作中的不足。主要是: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重大项目接续储备不够,产业链条化延展、集群化发展还不够充分;城市能级和品质还有待提升;民生领域仍有不少薄弱环节,公共服务配套仍需加强;安全生产、社会治理等领域仍存在风险隐患;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够到位,作风建设仍需加强,等等。对此,我们一定直面问题、直面挑战,认真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