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12月30日在杜集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五次会议上
区人民政府常务副区长 许纪江
各位代表:
受史庆超区长委托,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区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4年工作回顾
2024年是杜集发展历程中很不容易、很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发展成果丰硕的一年。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全力以赴拼经济、稳增长、促发展,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5%,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5%、7.5%。
这一年,我们奋勇前行、团结拼搏,收获了多项荣誉表彰。全国农业产业强镇花落杜集石台,矿山机械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被评为“安徽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连续两个季度获省政府“扩大有效投资和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明显”督查激励表彰,朔西湖水云间入选全省首批“皖美金牌民宿”,南山村获评“全省最干净旅游乡村”,低温雨雪冰冻次生灾害成功避险案例被应急管理部通报表扬。全年荣获省级以上荣誉表彰40余项,书写了争先进位、干出精彩的靓丽答卷。
这一年,我们抢抓机遇、跨越赶超,推动了经济运行稳中有升。今年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均创六年来同期最好成绩且逐季向好,剔除煤炭、水泥影响,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7%。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始终高于全市平均增速,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速超全省平均增速10.5个百分点。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保持10%以上,稳居全市第一。全区经济工作实现从全力追赶到并跑领跑的跃升。
这一年,我们顶格推进、全员发力,招引了众多优质项目来杜投资兴业。招商引资工作提前一个季度完成全年目标任务,项目签约、开工数量再创新高,沪苏浙地区到位资金额居全市前列。华企铝业从项目开工到主体厂房建成仅三个月,恒格芯、蓝蓝科技从签约落地到达产入规仅六个月,伊特纳新能源高效电池及组件项目仅用一年三个月即实现产品下线投产,是全市首家投产的光伏电池片生产企业。项目建设不断刷新“杜集速度”。
这一年,我们直面矛盾、攻坚克难,解决了一些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堵点难点问题。深入推进十项重点工程。圆满完成淮北理工学院三期及配套工程等8个地块470余亩的征迁任务。不遗余力、不辞辛苦促成绿地21城项目纳入房地产“白名单”,获得贷款1.59亿,全面完成3524套“保交楼”任务,兑现了对绿地业主的庄严承诺。时代天境“保交房”项目交付568套,业主点赞赠锦旗。化解了130户经济适用房“办证难”问题。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办理群众诉求1万余件,满意率99%。从严抓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转办信访件整改工作,整改率居全市前列。一批历史遗留问题正在加速成为“历史”。
这一年,我们着眼长远、干在当下,办成了多件事关未来发展的大事。经济开发区完成主导产业结构调整,产业集聚度提高14个百分点。段园新型功能区制定《徐淮产业合作园产业发展规划》,明确“3+1”产业体系,契合徐州“343”创新产业集群。淮北零碳智慧物流产业园一期全面启用,迈出建设皖北地区一流综合物流枢纽关键一步。金岩高岭土产业园发展规划敲定,开辟了新材料产业发展新赛道。完成全区医疗资源整合及统筹利用,打造更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启动集团化办学,让每个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最好的学校。这些看得见、打基础的实事让老工矿区焕发了新活力。
一年来的成绩具体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产业转型向新向优
工业“主引擎”更强。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新增“四上”企业58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18家,增量和完成率均居全市第一。规上制造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1.3%,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8.2%。着力发展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巨杰、色耐特、天一等一批优质项目落地开工。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05.1%,居全市第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51.6%。大力推动“数实融合”,新增省级绿色工厂1家、省级数字化转型典型示范项目1个、省级数字化车间1个。
农业“压舱石”更牢。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长32.5%,居全市第一。大力培育高端绿色食品产业,统御果蔬项目竣工投产,悦享客项目达产入规,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20家。段园葡萄入选首批中国农产品品牌名录。创建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3个。新认证“三品一标”22个、“淮优”农产品36个。新增“皖美农品”品牌7个。培育国家级生态农场2家、省级数字农业工厂3家。优化生产方式,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97%以上,“大托管”服务面积5万亩。
三产“助推器”更稳。着力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深入实施“以旧换新”行动,争取省级补贴资金210余万元,发放各类消费券185.4万元,新增限上商贸企业19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居全市第一。成功举办“第九届段园葡萄采摘节”“朔西湖花火音乐节”“吾悦碳锅美食节”等活动。朔西湖景区、龙脊天路(杜集段)成为周边城市近郊游网红地。商贸物流提速升级,淮北零碳智慧物流产业园铁路集装箱运输业务全面开通,完成粮食、钢材中转业务约1.6万吨。疆湖传媒直播基地满铺运营,入驻企业、商户60余家,网销额超亿元。吾悦新能源汽车城市展厅入驻蔚来、领跑等汽车品牌15家,销售额突破9000万元。金融市场平稳发展,金岩高新完成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筹划工作,华智药业等6家企业完成四板挂牌。
(二)有效投资提速提质
“双招双引”有实效。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头号工程”,成立4个产业招商专班,建立健全招引机制。新设产业投资基金4支,基金总规模达7.02亿元,为7家招商引资企业提供资金超亿元。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40个,其中10亿元以上大项目3个。招引培育人才团队11个,与6家企业签订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协议。选聘4名省级“科技副总”参与企业技术攻关,合众机械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引进博士后1名。杜集社区居委会、卢洪洲家庭分别被授予“博士村”“博士之家”称号。
项目建设显成效。扎实开展重点项目“百日攻坚”,省、市集中开工项目7个,开工率100%,已纳统6个。弘光LED显示屏、粮食和物资储备库等36个亿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其中27个项目已纳统。财发铝业、中拓机械等19个制造业项目竣工投产,其中13个项目已入规。S238改建工程、东山森林防火通道、群众喝上引调水等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推进。积极申报“两重”项目,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共8.7亿元,专项债项目入库率、支出进度均居全市第一。
要素保障更高效。优化产业配套,实施园区基础设施及配套项目9个。成立产业投资发展公司,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融资租赁支持1.55亿元,建设产业园23.8万平方米,在合肥投资的丽亭酒店运营良好。加强用地保障,供应土地2788亩,其中工业用地1038亩,“标准地”出让率100%。完善企业亩均效益评价体系,盘活闲置低效用地1350亩、厂房11.5万平方米。推进线上金融服务,企业获得授信金额13.3亿元。持续开展“园区贷”“商会贷”等新型贷款业务,发放信用贷款7900万元。发挥政策性担保作用,在保余额9.1亿元,新增新型政银担业务7.3亿元,增长54%。
(三)改革创新蓄势蓄能
政务服务体现温度。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抓手,打响“深‘杜’服务”营商环境品牌。推行“延时服务”,企业登记注册从三天缩短至两小时,新增市场主体3341家。推进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免申即享”,兑现资金1900万元。强化企业信用修复,设立“信用修复服务驿站”。建立“无事不扰、难时出手”机制,推行入企检查备案制,编制“综合查一次”事项清单以及年度执法检查计划。深入开展“千名干部进千企”“帮企解困”专项行动,159家企业实现包保全覆盖,收集企业诉求195个,办结率100%,营商环境重点指标领域、企业诉求办理和市场主体满意度三项工作综合评议均居全市第一。
园区建设彰显力度。开发区与工信局合署办公机制不断完善,成立产业招商、项目推进、企业服务等工作专班,打通为企服务“最后一公里”。推进“一区多园”发展模式,建立企业托管机制。园区地表水取水工程、雨污水管网提升等项目开工建设,有效解决企业供排水问题。深化“管委会+公司”改革,持续壮大平台公司资产规模,新增融资授信约23亿元,成功获评AA主体信用评级,公司活力加速释放,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科技创新散发热度。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新增首版次软件1个、首台套设备5个,“三首”产品达30个,总数居全市第一。11家企业获评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1家,总数达5家,占比超全市三分之一。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75家、118家。新增省级企业研发中心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打造路特威机械合肥技术中心人才飞地。紫朔环保、合众机械获全省科学进步三等奖。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2.6亿元,增长42%。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35个。认证技术合同金额63.5亿元。知识产权质押融资8.2亿元。燚龙环保取得全区首个企业标准“领跑者”证书。科技创新工作在全省科技专题培训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
(四)城乡融合走深走实
合作共建持续加强。设立段园新型功能区发展服务中心,选优配强9名专职人员。健全徐淮共建产业园合作机制,建立产业合作基金,徐州经开区选派5名干部参与徐淮产业园招商、规划、投资等工作,7名功能区干部赴徐州挂职锻炼。S101淮徐快速通道、兴国路、袁庄路、袁马路等省际联通道路全线通车,萧徐快速通道、汉西西路项目竣工。积极实施“特许经营+联合开发”建设模式,总投资约17亿元的功能区建设项目一期全面施工。万茂产业园16栋厂房投入使用、入驻企业13家。博汇机械、好运达、污水处理厂、供水服务一体化等重点项目推进有力。打破综合行政执法壁垒,与铜山区签订城市管理、市场监管执法协作共建协议。
城市活力持续提升。大力实施城市更新工程,改造地下管网16.9公里,新增公共停车泊位960个、公共充电桩40个、绿地4100平方米、口袋公园3个。实施老旧片区改造项目9个。东湖片区品质持续提高,杜集城市书屋建成使用,人民医院旧址路口拓宽,东岳路、聚圣路等7条城市内部道路优化提升,群众出行更加顺畅。全区商品房销售面积完成17.9万平方米,其中春月美庐销售良好,登顶全市房产销冠。建筑业总产值达12.56亿元,增长6.2%。扎实开展物业管理专项行动,小区物业服务实现全覆盖。大力推行数字化城管,打造吾悦商圈“门责制”示范街区。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治理采煤沉陷区1441亩。矿山生态修复10个,修复面积965亩。新增造林面积200余亩。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100%。新濉河流域岱河水生态修复项目获中央生态环保资金4840万元。朔西湖成功创建省级幸福河湖。区域断面水质达标,获生态补偿资金475万元。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分别占新开工建筑面积比例达75.3%、100%。
乡村振兴持续推进。石台万亩高标准农田建成,亩均产量增长10%。建设2个粮食绿色生产示范基地,粮食总产量达9.2万吨。建成省级和美乡村中心村10个,获批省级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4个。朔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完成年度任务。全面完成二轮土地延包,签订合同23525户,完成率居全市第一。建设“四好农村路”36.5公里,治理农村黑臭水体18条。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新纳入监测对象32户94人。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50万元。
(五)为民服务用心用情
办好民生实事。民生支出15.29亿元,占总支出比重89.1%。扎实推进50项民生实事,62项指标已完成61项、序时推进1项,其中超额完成18项。培训家政服务人员3160人,完成率211%。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救助678人次,完成率124%。办理法律援助案件415件,完成率109%。高岳菜市场成功申报全省“二星级文明菜市”。
抓好社会保障。坚持就业优先,新增城镇就业6084人。举办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返乡人员等“2+N”招聘会71场。“三公里”就业圈建设获省人社厅激励表彰。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异常名录,协调处理农民工工资240余万元。扩大社保覆盖面,新增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3452人。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保障机制,切实做到“动态管理、应助尽助”,共发放各类救助补助资金4000余万元。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人数近2万人次。
做好公共事业。大力实施“安心托幼”行动,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470个、托位270个。淮北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活动基地建成使用。实施八中、树人中学改造提升工程。龙湖九年一贯制学校项目竣工。区人民医院加入市中医院和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联体,与东部战区总医院建立共建关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评价位列全省第一。完成适老化改造250户,岱北养老公寓、高岳养老服务中心入选“全省示范性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100%。
同时,国防动员、后备力量建设、双拥共建、军民融合等工作扎实推进,统计、审计、民族宗教、档案、保密、关心下一代等工作持续加强。全力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科协、侨联、残联等群团组织更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六)安全底线守住守牢
拧紧安全生产“责任阀”。大力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应急指挥中心投入使用,全区无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强化应急处置能力,成功应对低温冰冻、干旱以及台风“贝碧嘉”带来的不利影响。安全生产工作在全省安全工作会议上作典型交流发言。高层居民楼电动自行车“梯禁”安装项目已覆盖26个小区786户电梯,典型做法在全市推广。大力实施城镇燃气“瓶改管”“瓶改电”专项行动,完成改造830户,完成率110%。
织密社会治理“一张网”。狠抓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赴省以上信访总量下降30%。率先在全市建成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完成社区矫正“队建制”改革,与淮北理工学院共建社区矫正教学实践基地。成立全市首个行政复议协办点。严打电信网络诈骗,立案138件,抓获犯罪嫌疑人280人,挽损186万元。
打出风险防控“组合拳”。持续加强生态环境风险防控,积极开展“五控”和“四个专项行动”,取缔“散乱污”场所2家,罚款128万元。长江(安徽)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反馈问题全部完成整改。积极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偿还隐性债务9000万元。扎实开展烂尾项目化解工程,望湖新城、大淮海等项目重新启动。扎实推进“保交房”工作,完成任务1617套。
过去一年,政府自身建设坚持从严从实,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接受各方面监督,办结人大代表建议32件、政协委员提案64件,满意率100%,区政府网站公开各类信息11200余条,入选全国县区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前100名。坚持依法行政,行政诉讼案件数、败诉率实现双下降,主要负责同志出庭应诉率居全市前列。建立健全政府班子周一例会制度和现场办公会制度,着力协调解决实际问题。积极推行重点工作清单化交办、闭环式督办,压实责任、强化落实。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纵深推进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锲而不舍纠“四风”,持续精简发文,严控会议数量,减少参会人员,压缩会议时长。习惯过紧日子,严控一般性支出,“三公”经费持续下降,把更多的“真金白银”用在了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处。
各位代表,实干必有成果,奋斗必有回报。过去一年,面对煤炭资源枯竭、经济下行压力以及有效需求不足等难题,全区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感恩奋进、砥砺前行,不等不靠、迎难而上,在高质量转型发展中坚定了信心、鼓足了干劲、打出了气势,落实有力“杜”、办理有速“杜”、保障有深“杜”、服务有温“杜”已成为全区企业和群众的切身感受。
这些新变化新气象,来之不易,弥足珍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引领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区干部群众埋头苦干、拼搏奉献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全区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杜集高质量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还面临一些困难和不足:高质量转型发展压力仍然很大,产业结构不优、质量效益不高等问题依然突出;公共服务配套仍有短板,教育、医疗资源仍不能满足群众需要;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社会治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个别政府工作人员推动工作执行力不高、研究业务能力不强、廉洁自律之弦绷得不紧等。对此,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努力把各项工作提升到新水平,决不辜负24万杜集群众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