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华东地区
工业经济承压前行。新能源产业加快布局,田湾核电7、8号机组、中核滩涂光伏、苏美达渔光互补项目加快建设,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启动征收。新材料产业快速突破,中复神鹰高性能碳纤维项目开工建设,盛和锆钛项目投产达效,达昇新材料等项目有序推进。传统产业扩能提链,丰益KVT、热电联产二期等8个项目建成投产,基础油化、氯乙酸等12个项目加快建设,盐化油化、金属材料两大产业完成产值225亿元,占园区总量的90%。
现代服务业提质发展。港航贸易物流业加速集聚,数字商务服务平台上线运行,新增贸易额100亿元。上合物流园...
——经济运行向上向好,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经济发展呈现整体恢复向好态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约76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6.5亿元。
——重大项目渐次落地,产业强区迈上新台阶。十年磨一剑的华电LNG接收站项目开工建设,跨入新赛道的中粮油脂加工、中储粮储运等项目实质性启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标志丰海高新材料丙烷综合利用项目进展顺利,为赣榆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新兴产业蓄能成势,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抢抓“3060”双碳目标发展机遇,潜心打造光伏新能源全产业链,东磁新能源、太平洋金沙...
这一年,我们全力以赴拼经济,积极应对各类困难挑战,着力强化服务调度,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步子走得更稳更实。主体指标平稳向好。全年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50亿元,同比增长6%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3.2亿元,与上年度持平;规上工业应税销售1050亿元,增长5%;服务业应税销售突破4300亿元,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0亿元,增长6.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8万元;外贸进出口总额689亿元;全年新增市场主体超2.4万家、“四上”企业575家。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有序推进。产业质态稳步提升。...
全年预计(下同)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60亿元,增长6.2%左右。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5亿元,增长11.7%。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00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0亿元,增长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59960元、34600元,增长5%、6.5%。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21位,较上年前进2位。
一、聚精会神推动转型提质,综合实力稳步攀升
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工业经济支撑有力,实现规上工业应税销售1273亿元,增长8.5%;主导产业不断壮大,临港产业、特色产业、战略性新兴...
这一年,我们积极应对挑战,提信心、强调度,经济运行在高效统筹中回升向好。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经济恢复进程中的矛盾问题,坚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因时因势加强政策有效引导和经济运行调度,及时出台“44条”等系列助企惠企政策措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30.58亿元,兑现惠企扶持资金6.48亿元,新培育经营主体1.9万户,推动经济运行持续整体好转。全年地区生产总值有望实现1400亿元,增长6.4%左右;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1.03亿元,增幅全市第一;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35亿元,工业用电量、社会消费...
——经济发展稳中向好。制造业提质增效,实现工业开票销售2382亿元,总量南通第一。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家,省级绿色领军企业2家、绿色工厂6家,省级特色中小企业集群、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各1个。“海安云”投入运营,实施“智改数转网联”项目600个,培育两化融合贯标企业14家、星级上云企业153家、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1个。新增北交所报会企业、新三板挂牌企业各1家。服务业加速复苏,实现服务业开票销售1230亿元。新增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1家、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1个,获批省级两业融合试点...
稳定扩大生产。粮食生产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长”,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增长9.8%。工业用电量增长17.4%、工业开票销售增长9%、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8%,增速均保持全省前列。出台促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20条”,建筑业总产值达1.2万亿元、保持全国领先。新获评省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集聚示范区5家。拓展内外需求。统筹抓好产业投资和基建投资,大交通建设投资达410亿元,争取地方政府债券387.7亿元。举办第五届通商大会暨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出台《关于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的若干措施》,向民间资...
一是稳步推进古城保育活化。名保办机制高效运转,落实推动111项议题。与国开行完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提升利用工程二期项目战略签约,与苏创投合作成立10亿元规模古城保护基金,国资国企合作力度持续加大。古城54个街坊实现社区规划师队伍全覆盖。片区综合改造工程稳步推进,虎丘正山门段环境提升工程竣工验收,唐寅故居文化区正式开街,市方志馆新馆建成开放,唐寅祠、按察使署旧址主体等关键点位修缮完成。“古城保护更新伙伴计划”创新推出,活化利用传统民居“一件事”正式启动,22处古建老宅通过吸引社会资本实现活化利用,苏作馆苏州...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增长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237.1亿元、增长8.2%。
——今天的投入是明天的产出,我们坚持项目为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制定出台重大产业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建成用好用能权、排污权、用水指标“集中池”,把最稀缺的资源配置给最优质的项目,一批100亿级、50亿级重大项目相继落地,工业投资逆势增长10%。
——企业稳则经济稳,我们坚持政策赋能,集成优化产业创新集群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体系。超八成政策条款实现“免申即享”,共3232家市场主体获得扶持资金7.8亿元,...
(一)聚力抓项目优服务,经济运行稳进提质。坚持存量、增量两手抓,打好“稳大招强育新”组合拳,全力以赴拼经济、促发展。重大项目支撑有力。总投资超18亿美元的友达光电二期建成投产,百亿级立臻科技智能终端项目投产达效。继仁宝之后,新增立臻、世硕2家千亿级企业。群启高阶载板、清陶固态锂电池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太古可口可乐、协鑫光电储能等一批重大项目签约落户,乐美包装、东山精密等一批存量企业增资扩产。在这些大项目的带动支撑下,全市有效投资稳定增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33亿元、增长5.9%,其中工业投资增长...
(一)全力以赴抓经济、稳增长。着力加强经济运行服务保障,制定出台推动经济率先整体好转55条和稳外贸、促投资等系列政策措施,全面强化要素保障,加快项目“扩产投产”和“引进推进”,内外需求协同发力,全市经济加快回升向好。
投资拉动支撑有力。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31亿元,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0.1%,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5.9%。树牢“项目为王”鲜明导向,43个省重大、468个市重点项目均超额完成年度计划投资。博世汽车电子、大尺寸硅材料、盛虹储能等一批百亿级产业项目落地建设,英诺赛科氮化镓、舍弗勒新能...
一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冲刺GDP万亿之城,主力军的担当有效彰显。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2100亿元,同比增长8.5%;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4.38亿元,同比增长9%;规上工业总产值3770亿元,同比增长8%;全口径工业开票销售首破50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7.5%;进出口总额1300亿元,同比增长6%;实际利用外资8.46亿美元,总量全市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左右,居全市第一。全年新增“四上”单位623家,净增548家,均居全市第一。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市平均、贡献占比持续扩大,充分彰...
稳信心谋发展,推动综合实力新跃升。发展质量稳步提高。始终坚持“产业强区、工业立区、项目兴区”不动摇,全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我区首度跻身常州高质量发展考核第一等次,位列2023全国市辖区高质量发展百强第33名。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9项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创历史新高、居全省前列。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02.92亿元,增长8.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7.66亿元,增长12.5%,税比91.4%;工业投资227.12亿元,增长13.3%;规上工业总产值2215.71亿元,增长9.8%;工...
这一年,我们以产兴城、以城促产,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根基日趋稳固。经济运行承压而上。全力以赴“拼经济、抓发展”,主要经济指标稳中见韧、加速回暖,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80亿元(预计,下同)、增长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34.86亿元,总量、税占比主城区领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23亿元、增长4%,实际使用外资1900万美元,进出口总额23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实现430亿元、增长4.2%,商品房销售面积及金额均居主城区第一。产业质态持续向好。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高端化延伸,非凸智...
一年来,我们把经济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注重高效统筹,经济运行稳健向好。综合实力稳步提升。面对经济下行的严峻挑战,坚持稳中求进、以干促进,经济抗压韧性和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75亿元、增长8.5%(预计,下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7.8亿元、增长7.2%,固定资产投资635.4亿元、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5亿元、增长8.5%,工业开票销售收入突破千亿达1163.8亿元、增长17.8%。徐州高新区获批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利国、汉王、柳泉、茅村四镇入选全国千强镇,全区综合实力...
(一)积极扩大有效需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坚持扩内需、稳外需双向发力,强化投资支撑作用,加快释放消费潜力,稳住外贸基本盘,经济保持回升向好态势。项目扎实推进。招大引强突破年行动成效显著,成功举办第二十六届投资洽谈会等系列活动,新招引3亿元以上项目402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06个、50亿元以上项目22个,3个百亿级项目签约落地。省、市重大产业项目顺利完成年度投资任务,121个项目竣工投产,新开工项目投产率提升11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增长9.9%。消费持续旺盛。开展“淮海新消费”系列主题活动3000余场...
这一年,我们聚焦“强动能、增活力、稳经济”,围绕主导产业做大集群,加速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抓调度、抢进度,省市重大项目、产业类项目投资完成率超序时进度,地区生产总值可比价增长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5.3亿元、同比增长8.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0.3亿元、同比增长1.2%,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这一年,我们聚焦“保民生、兜底线、增福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解民忧、暖民心,民生支出99亿元、同比增长16.3%,发放各类基本生活保障金7.9亿元、医疗救助金3132万元,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我们坚定不移稳增长、促发展,经济运行企稳回升。把经济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五拼五比晒五榜”[1]竞赛活动为抓手,坚持按月调度、按季推进,全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经济发展持续回升向好。发布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23条”,持续推动国家和省市各项惠企政策落地见效,市场主体信心加速提振。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85.45亿元,同比增长4.6%;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4.2亿元,同比增长2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4.72亿元;实际利用内...
紧抓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全力奋战“五拼五比晒五榜”竞赛活动,实现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
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优化调整全区产业定位,致力打造以科创产业为先导,现代金融、航运物流产业为特色,商贸文旅、软件信息、专业服务产业为支撑的“1+2+3”现代化产业体系。紧抓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契机,着力提升服务业发展能级,预计全年规上服务业营收超1600亿元、增长10%,总量和增幅持续保持全市第一。数字经济布局不断深化,组建“智改数转”解决方案供应商集群联盟,中国(南京)产业数字化总部基地落地鼓楼,中储...
区域经济实力稳步增强。一年来,全区上下顶住压力、克服困难,全力以赴拼经济,千方百计稳增长,努力推动经济整体好转、预期持续改善。经济运行企稳向好。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805亿元、增长4.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46.8亿元、增长4.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30亿元、增长3.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8%。消费市场逐步回暖。不断扩大消费供给,打造栖霞古镇等101处特色消费场景,引进62家品牌首店,全球首个地中海俱乐部城市度假村、全国体量最大的万象汇商...
“双招双引”量质齐升。坚定“大发展首当大招商”理念,建立“一把手”招商“三个一”工作机制,实行考核“一票评优”,全面掀起全域全员“赛马比拼”热潮。瞄准长三角、温台等地区,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全年招引大项目12个,总投资157亿元,其中,制造业占比83%,10亿元以上项目3个,投资规模和项目质量显著提升。成功招引天卓智能断路器项目,实现基金招商“零突破”。获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先进集体。推出“一揽子”惠青政策,广聚青年人才,新引进高校毕业生4421人,建成省级博士后工作站2家,实现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破零。
...
生态工业扩量提质。全年规上工业总产值227.39亿元,增长12.4%,工业投资增长30%。不锈钢、综合交通产业总产值分别达到116.61亿元和51.49亿元。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3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单项冠军培育企业1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家、省创新型中小企业53家。智慧交通产业园、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二期相继建成,宝丰特材、新创泰业、华威门业等新厂区顺利投产,上上德盛“未来工厂”入选省重大产业项目并开工建设。不锈钢管产业位列全市1315特色产业链培育综合考核第二,获省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
核心指标稳进向好。全力拼经济、稳增长、促发展,交出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答卷。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1.07亿元、增长7%,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9%;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3%;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4.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3%,工业投资增长57.7%;三季度获全省投资“赛马”激励。本外币存贷款余额超770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60498元、29239元,增长4.6%、8%,收入倍差持续缩小。
荣誉试点再创佳绩。在全省先行开展单村水...
工业在转型升级中扩量提质。平台支撑更加有力,完成丽缙高新区高铁、姓汪和丽水高新区三都、雅施、涛涛等区块900亩工业用地空间拓展,红狮区块小微园完成建设,文化用品创意、壶镇特色智造等一批产业园加快建设,全年出让工业用地1204亩。“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深入推进,整治提升低效企业75家,腾出用地空间1006亩、用能空间4713吨标煤。主体培育成效明显,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0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省隐形冠军企业各1家,新增省首台套装备6台,4家企业入选省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企业名单,...
一年来,我们全力谋项目。项目投资提档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5%,其中交通、水利和能源投资增长137.2%,排名全市第一。新开工纳统项目110个,列入“千项万亿”重大项目6个,省级重大产业项目近八年首次“破零”。有史以来投资规模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正式开工,百花岩风电场完成首批风机并网,薰山下“茶光互补”电站建成投用,百亿绿能项目全面推进。八十年代就开始谋划的638国道庆元段全面开工,209省道五大堡至龙溪段破土动工,东部交通格局正在发生历史性改变。兰溪桥水库扩建、人民医院迁建、文体中心等一批民生工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