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1月7日)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8%、主城第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84.78亿元、增长1.1%,扣除特殊因素*影响可比增长2.7%,总量保持全市第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289亿元、增长4.9%,总量连续四年保持全市第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1万元,增速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全区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鼓楼新实践迈出坚实步伐。...
全站搜索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8%、主城第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84.78亿元、增长1.1%,扣除特殊因素*影响可比增长2.7%,总量保持全市第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289亿元、增长4.9%,总量连续四年保持全市第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1万元,增速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全区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鼓楼新实践迈出坚实步伐。...
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14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4.1亿元,总量全市第三;名列2024中国综合竞争力百强区41位。...
围绕数实融合持续发力,累计实施工业企业智改数转项目154个,晨光集团顺利通过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评审;聚焦车路云一体化,“端网云用”协同发展,集聚核心企业20余家,全市首发智能网联汽车区域级应用场景;着力支持平台经济创新规范发展,鼓励传统商贸企业拓展线上业务,扶持数字贸易平台做大做强,赋能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平台业务收入超70亿元,同比增长31.2%。全年实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360亿元,同比增长10.6%;规上服务业营收531亿元,同比增长11.9%,增速主城第一。编制低空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与南航...
在经济运行持续承压的情况下,全区GDP增速从一季度3.3%、到上半年4.5%、再到前三季度4.9%,全年完成1368.6亿元、同比增长4.7%,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3.7亿元,同比增长3%、位列主城第一。大力强化有效投资。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全年共安排区级以上重大项目102个,总投资824.1亿元,年度完成投资169.7亿元,华如防务元宇宙创新中心等35个项目开工建设,“玄武之光”新一代信息技术科创中心等31个续建项目加快实施,律政产业服务园等31个项目竣工投产,新增改造产业载体超50...
扬子扬巴轻烃综合利用、金陵石化高端日化品及转型升级、华天封测产业基地等百亿级项目开工,日立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汇川机器人、小米南京科技园等一批优质项目投产运营,博西家电全球研发中心、LG新能源中国总部等标志性项目签约落户。获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3家,居全国第四,累计31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1家,居全国第六,累计334家。...
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3.7万亿元、增长5.8%、增量全国第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再次达到万亿级规模,顺利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发挥了带动和支柱作用,“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全区实现增加值448.8亿元、增长4.1%,全年区级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4.5亿元、下降7.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56.4亿元、增长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0.7亿元、下降5.2%。举办区投资促进大会、区农业招商大会,新签约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3个。第七届进博会崇明交易团采购总额突破5000万美元,再创历史新高。发布2024版区产业地图,优化形成13项产业政策。建立招商和服务一体化推进机制,健全重点企业“服务包”制度,累计办理企业诉求437件。持续推进“鸿鹄计划”重点企业精准培育工程,新增...
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80.1亿元,可比增长2.1%。完成财政总收入688.6亿元,其中区级财政收入216.8亿元(总量排名全市第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66.2亿元,其中工业投资179.6亿元,同比增长6.7%。规上工业产值达到2775.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93.6亿元,同比增长1.8%。全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2234元,同比增长4.4%。...
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16.3亿元,总量全市第八、同比下降6.7%,财政收入结构持续优化、产业税收增长6.5%,主要指标增速总体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经济发展呈现出强大韧性和充沛活力。...
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可比增长1%。预计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04.6亿元。经济质量效益稳步提高,预计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3680亿元,保持全市第二。规上工业企业数量达到1718家,连续三年位居全市首位。商品销售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8%、4.5%,增速分别位居全市第一、第三。预计进出口总额达到2620亿元,位居全市第二。发展新动能不断成长,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规模位居全市第二,1—11月可比增长13.8%。规上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7.2%,规上服务业营收同比增长4.1%,其中科技...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可比增长3%左右。财政总收入完成448.5亿元,其中区级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06.1亿元。税收完成435.4亿元,增减幅位居郊区第二。全口径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3034亿元,可比增长1.9%。规上服务业营收实现288亿元、增长45.7%,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收实现127.4亿元、增长213.7%,增速均位居全市第一;属地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83.5亿元,增长18.2%。有效需求稳步释放。全年内外资签约额501.9亿元,增长6.9%。深化落实“四早”要求,菲利科思等项目顺利落地,...
一是发展态势持续向好。地区生产总值迈上4000亿元台阶,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6.7亿元、增长3.1%。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市政府下达目标以内。二是发展活力加快释放。预计实到外资13.3亿美元,增幅高于全市约20个百分点。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2家、外资研发中心14家,累计分别达到71家、100家。预计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2380亿元,其中出口增长17%。三是发展动能稳步增强。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10%左右,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65.8件。新增市级专精特新企业319...
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可比增长2.5%左右;实际完成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2.7亿元,同比增长1.5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经济增长速度。...
一是主要指标韧性增长,地区生产总值(GDP)前三季度完成1,602亿元,同比增长5.7%,增速排名全市第四,预计可以完成同比增长5%的年度目标;区级财政收入完成168亿元,同比增长8.6%,增速排名全市第二。二是数字经济蓬勃发展,规模以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延续近年高增长态势,1-11月营收同比增长13.6%[1],排名全市第四;规模达到2,908亿元,排名全市第二,约占全市五分之一、中心城区三分之一;杨浦“数字经济产业集群”项目入选全国50个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三是民生服务加力提速,17项民心工...
完成区级财政收入166.79亿元,同比增长8%,增速位列全市各区第三;地区生产总值可比增长4.6%;规上商销总额实现1.6万亿元,总量和增速均位于全市前列;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智能软件、研发服务、科技金融、生命健康四大重点培育产业占区级税收比重达40.6%,区域经济发展实力、质量效益进一步增强。...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迈上2500亿元新台阶,增速稳居全市前列;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80.97亿元,同比增长7.38%,增速位居全市第四,总量再创历史新高。...
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0亿元,增速与全市基本保持同步。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1.87亿元,同比增长12.37%,增幅位居全市第一。预计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10%以上。数字经济产业保持两位数增长,文化创意、生命健康产业率先迈入千亿级。二是改革创新不断深化。获批上海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创成上海市生成式人工智能创新生态先导区。“模速空间”入选“上海品牌”,全区34个大模型通过备案、占全市近60%。上海市区块链技术创新生态集聚空间“数链空间”揭牌成立。“十四五”上海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成功发行。三是...
深入实施突破跃升专项行动,打好经济增长主动仗,加强经济运行分析调度,实行专班统筹、高频推进、精准施策,全力推动区域经济回升向好。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69.93亿元,同比增长3.7%,增速逐季提升。实现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2.2亿元,同比增长5%,总量保持中心城区首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05.41亿元,总量位列中心城区第一。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82.97亿元,总量再创新高。全区亿元楼达92幢,其中月亿楼9幢。...
前三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79.80亿元,总量保持全市第二,中心城区第一,可比增长5.5%;全年完成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99.40亿元,总量居中心城区第二,同比增长6.1%;1-11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10.37亿元,同比增长22.9%,增速全市领先;全年新增贸易型总部7家。...
全市生产总值增长5%,城市经济规模进入了5万亿元以上的新阶段。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8374.2亿元、增长0.7%,居民消费价格与上年基本持平,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4.2%。二是新动能培育壮大。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4%左右,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提高到57.9件。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规模达到1.8万亿元。三是改革开放红利持续释放。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4.27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实际使用外资175亿美元左右、约合1243亿元人民币。跨国公司地区总部、...
——这一年,我们稳住了争先领跑的发展态势。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1%;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速高出全市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外商直接投资增长26.4%;实际到位内资增长20%;旅游接待量、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11%、13%;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目标管理考核连续9年获全市“优秀”等次。
——这一年,我们干成了一批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黄山谷...
——高质量发展迎来新支撑。农夫山泉黄山基地建成投产,黄山区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立项名单、获中央奖补资金7000万元,东黄山国际休闲度假区呼之欲出,市级重点项目开工率、投资进度均为全市最高。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3%、民间投资增长52.9%,均位居全市首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6%,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5.2%,均位居全市前列;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3.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稳中向好的态势更加明显。
——现...
红黑”产业向新而行。祁门槠叶种茶籽作为全省首个茶种登上太空开展空间诱变实验。全域茶园绿色防控持续推进。成功举办首届皖美茶会暨祁门红茶产业推介会、祁门红茶开园仪式等活动,祁红非遗手工坊盛大开馆,祁门红茶公用品牌价值达46.6亿元。“祁门红茶协会”集体商标及年份祁门红茶团体标准注册成功并发布,祁门红茶登榜福布斯,“天之红”荣获中华老字号,安茶荣获首届全国黑茶大赛特别金奖。电子电器以质致远。祁门县电子电器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全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新增“四上”企业2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2家、省级“专精特新”...
一年来,我们奋勇争先,高水平推动创新开放。“工业强县”战略纵深推进,规上工业增加值、工业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领跑全市,技改投资、外贸进出口增速位居全市前列。池黄高铁建成通车,“黟见倾心·自在桃源”号高铁启航合肥,黟县东站接待旅客超56万人次。首创“黟山大学堂”,搭建60万人次写生学生创意创造平台。推出共居共创政策十条,全省首个数字游民NCC社区落户黑多岛。
一年来,我们出圈出彩,高质量发展全域旅游。创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黟县文旅亮相东京,最美乡村闪亮欧洲,携手意大利马泰拉市交流互鉴,蝉...
落实县委“1+7”专项行动,坚持县长办公会定期调度经济运行、项目建设,全力提效能、促发展。上半年,经济运行排名全省第20位,创历史最好成绩。1—11月,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7.4%,位居全省59个县(市)第7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8%,位居全省县(市)第17位,增速连续11个月位居全市前2位;前三季度水质指数位居全省第1名,空气质量稳居全省前列。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增速连续3个季度位居全市前2位。工业投资连续10个月保持30%以上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