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华东地区
1.编制全域旅游规划。以“打造全域旅游目的地”为发展目标,编制出台《休宁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18年-2030年)》,制定全域旅游发展相关文件,将全域旅游与国土资源、道路交通、生态环境等专项规划有机融合、无缝对接,实现“多规合一”,协调推进全域旅游发展。
2.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面完成歙黟一级路交界段、205国道改建等项目建设,开通黄山高铁北站至齐云山旅游专线,开通休屯城际公交5001路;在主要景区点等处建成共享汽车网点、投放共享汽车,城区投放电单车,为游客出行提供便利;推进厕所革命,新建、改...
(一)商贸实力不断提升
“十三五”期间,制定并实施《休宁县开放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商务发展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快速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1.4亿元,年均增长10.3%,服务业增加值达到57亿元,年均增长7.2%,其中:限上企业消费品零售额9.14亿元,年均增长10.0%,全市排位第1。农村产品电商销售额达7.50亿元,年均增长39.3%。培育限额以上商贸企业50家,限额以上企业达到63家,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持续增长提供了支撑。
(二)商业布局持续完善
加快设...
1.基本民生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实现巩固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制度建立健全,社会救助新格局形成,救助供给能力稳步提升。社会福利制度更加完善,儿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护体系进一步健全,保障范围进一步拓展、水平进一步提升,残疾人福利更有保障。
2.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深入推进,养老服务保障水平明显提升,城乡养老服务更加均衡、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智慧养老服务深化拓展,养老服务机构安全管理质量水平不断提升,养老服务事业和产业协调发展,养老服务供给...
移民人口分布较多的5个村中,其中陈霞村属于休宁县月潭湖镇,现有移民717户,2402人,其中劳动力733人。移民拥有耕园地840.7亩,人均耕园地0.35亩。村庄位于月潭水库西侧,有库区水面及村外水塘。移民多数居住在村内移民安置点处,住房多为3到4层楼房,有的移民购买了汽车。
回溪村属于休宁县月潭湖镇,现有移民565户,1846人,其中劳动力743人。移民拥有耕园地738.4亩,人均耕园地0.4亩。村庄位于月潭水库西侧,有库区水面及村外水塘。移民多数居住在村内移民安置点处,住房多为3到4层楼房,...
1.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的《“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牢牢把握公益普惠基本方向,激发办园活力,提升学前教育发展水平。扩大教育资源供给。深入推进普惠性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制定幼儿园布局规划,实施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和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学前教育项目。“十四五”期间,全县计划投入6000万元用于新、改扩建12所幼儿园,建设面积达16000㎡,着力扩大公办和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超过85%,...
到“十四五”末,乡村振兴取得突破性进展,高质量完成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走在黄山前列。力争到“十四五”末,实现以下具体目标:
(一)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稳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持在7.39万吨以上,蔬菜、肉禽蛋、水产品和茶叶产量分别达到5.01万吨、3万吨、0.4万吨、1.5万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升,农产品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
(二)富民乡村产业竞争力更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深化,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到...
到2025年,主要生态环境指标走在全国县城前列,大气、水、土壤和流域环境质量继续保持优良,生态竞争力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全面落实,新安源生态环境维护取得显著成效,长三角生态屏障和战略水源地功能进一步增强,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减污降碳工作有效推进,“两山”转化模式更为成熟,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基本形成,初步实现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休宁打造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样板地。
到2035年,生态环境保持全国前列,绿色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蔚然成风,实现碳达峰目标,...
1.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支撑、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社会办医疗机构为补充的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着重强化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能分工,增强医疗卫生机构间合作与协同,加快完善分级诊疗体系构建,强调医疗卫生机构体系的系统性,增强休宁县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整体合力。
2.加强公立医院服务能力建设。将休宁县总医院定位为县域医疗中心,提供本县内常见病、多发病诊疗,以及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和疑难复杂疾病向上转诊服务。加强县域内常见病...
按照“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工作总基调和总思路,全力做好歙县水利发展各项工作。通过加强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建设,不断提高防洪减灾能力,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生态环境,强化流域综合管理,建立较为完善的水旱灾害防御体系、水资源配置体系、水环境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水利行业全面监管体系。
到2025年,区域防洪抗旱减灾与城乡供水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水资源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初步建立,水生态文明与河湖健康保障格局基本形成,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水生态空间得到有效保护,河湖...
到2025年,建成高水平、现代化的公共服务体系,人民群众更广泛享受高品质、个性化的公共服务,人的全面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基本形成与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相匹配、与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衔接,覆盖城乡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制度更加健全、品质稳步提高、服务更加均衡、效率明显提升,城乡、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全面提升。涵盖我县各村镇、各行业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全面建立,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理念融入政府治理,加快以标准化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实...
1、发展贡献显著增强。到2025年,全县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6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8%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40亿元,年均增长8%;全县服务业吸纳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人数比重超过50%,经济增长贡献达到55%。服务业对经济发展、财政收入、投资就业、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增强,对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保障的支持力度日益凸显。
2、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现代会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效率和专业化水平显著提...
(一)汽车零部件及装备制造
汽车零部件及装备制造产业为歙县主导产业之一,对歙县GDP贡献较大。目前汽车零部件及装备制造及其相关产业已有175家,规模以上企业54家,23家企业被认定为科技型企业。形成了以中链科技、鑫联精工、长命摩擦片、南风科技、冠润转向系统、安瑞轴承、协同轴承、盛锐精工、徽瑞智能装备、歙县宝丰精密机械、杭罗输送机械等一批行业知名企业为支撑的产业集聚。
(二)新材料产业
新材料产业为歙县主导产业之一,对歙县GDP贡献度较大。目前,新材料企业已有146家,主要包括...
一是“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建设完美收官。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建设,全市共完成人工造林36.8万亩、封山育林53.9万亩,森林抚育89.1万亩,全市创建省级森林城市6个、省级森林城镇53个、省级森林村庄456个,建设森林长廊245千米。2019-2020年共完成四旁四边成片造林5464亩,完成道路、河流绿化204千米。
二是“林业增绿增效行动”加快推进。制定《关于开展林业增绿增效行动的实施意见(2017-2021年)》。行动启动以来,共完成封山育林7.95万...
到2025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阶段性成果,农业基础更加稳固,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脱贫地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形成一批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示范样板。
——农业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基本形成,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持稳定,科技强农、机械强农能力明显提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施“六业千亿”行动,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发高质量发展,打造产业兴旺的“富裕乡村”。到“十四五”末,全市农业劳动生产率超6万元/人,农业亩均产出率超11000元/亩...
到2025年,全市科技创新体系更加完善,创意创新创造动能充沛,区域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主要创新指标明显上升,具有黄山特色的区域创新格局基本形成,建成省级创新型城市。
——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组织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带动性和标志性的重大科技项目,突破重点领域“卡脖子”技术。全社会研发(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2%。每万就业人口中从事研发活动人员达到70人年。对上争取科技项目100项以上。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力争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科技创新发展更加高效。传统产业加快转...
到2025年,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迈上新的台阶,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基本建成制度更加完备、结构更加优化、保障更加全面、服务更加高效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相互融合,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密切配合、良性互动,教育发展活力进一步激发,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众,社会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提高。
——学前教育。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学前教育管理和...
到2025年,服务业在全市稳增长、强功能、优结构、惠民生中的作用更加凸显,全面形成以文化旅游为牵引的现代服务业,全要素耦合、多产业融合的发展生态加快构建,初步建成充满现代气息、创意时尚的高端现代服务业集聚地。
1.发展贡献迈上新台阶。服务业对经济增长、投资、就业的贡献稳步提高,对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到2025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突破800亿元,年均增长不低于7.5%。
2.结构效益取得新成效。现代会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效...
——产业发展初具规模。一是企业类型丰富。全市生命健康产业相关企业39家,业务涵盖中成药、化学制剂、制药装备、药用辅料、康复器械、生物萃取等领域,其中医药工业类12家、医疗器械类17家、生物健康类10家,2020年总产值约13.7亿元,其中,规上工业企业17家,2020年产值11亿元。二是动植物种养种类繁多。黄山市中药材种植种类有31种,道地药材种类繁多。2020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15.2万亩,年产量2.5万吨,总产值12.4亿元,其中菊花种植面积9万亩;千亩以上中药材品种有8个,包括黄精、杜仲、山茱萸、...
1、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趋于改善,但保持长期改善成效任重道远
大气环境质量形势依然严峻。截止“十三五”末,城区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33.5μg/m3,同比下降35.7%;空气优良率86.0%,同比上升20个百分点。但由于县城低地势在不利的气象条件下,污染物不易扩散,再加上相对湿度在安庆市辖县市区中最高,高湿条件容易造成气态污染物的二次转化,加重污染。制约空气环境改善的结构性因素没有根本扭转,“十四五”期间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加,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的压力很大。“十四五”望江县P...
支流防洪堤防:潜山市境内支流防洪堤防主要有长河水系的黑河,潜水水系的牌楼河、茅岭河,皖水水系的梅河,大沙河水系的鲁坦河。支流防洪河道长67.21km,两岸防洪堤长105.24km。支流堤防设计等级为4级,设计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茅岭河右岸、牌楼河下游、梅河下游、鲁坦河下游均进行了堤防加固,达到20年一遇防洪标准,其余未治理河段堤防防洪标准不足10年一遇。
水库工程:潜山市现有水库89座,其中大(二)型水库1座(下浒山水库)、中型水库4座(红旗、长春、雷公井、九井岗)、小(一)型水库12座(其中...
1.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履行主体责任,负责全 面统筹辖区内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组织编制村庄规划,建立 高效沟通机制,负责落实村庄规划编制资金并列入年度项目 预算、考核制度等事项;统筹指导辖内村庄规划编制及审批工作,并报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区农业农村局备案;
2. 区财政局:负责指导镇、街道村庄规划预算编制工作,统筹编制工作经费;
3.区发展改革委:做好重大产业项目谋划工作,提供重大项目有关资料,纳入村庄规划编制;
4.区文化和旅游局:负责指导镇、街道做好村庄历史文 化保护...
到2025年,职业健康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治理能力显著提升,用人单位主体责任有效落实,工作场所劳动条件显著改善,劳动者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职业病危害状况明显好转,尘肺病等重点职业病得到有效控制,职业健康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职业健康执法能力、服务能力和保障水平不断提升,技术支撑能力和信息化水平有效提高,全社会职业健康意识显著增强,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1)经济规模
近年来东至县深入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强县、创新驱动、开放发展”四大战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经济呈现良好发展态势,经济发展速度位居全省前列,经济总量持续扩张,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根据东至县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1年全县生产总值243.3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增幅比全省高1.9个百分点,与全市增幅持平,两年平均增长6.9%,东至县2027-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情况如图2.2-3所示.
(2)产业结构
东至县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
到202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基础上,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绿色低碳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显著增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全面提升,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辐射环境质量水平保持良好,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健全高效,初步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展望2035年,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质量根本好转,总体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基本实现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到2025年,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基本建立,生育、养育、教育等服务保障体系逐步完善,生育水平适度提高,人口素质不断提升,人口结构逐步优化,人口分布更加合理、公共服务更加完善。人口自身均衡发展的态势基本形成,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程度显著提高。
——人口规模。总和生育率逐步提升并稳定在适度水平,减缓人口总量的递减速度。2025年全市常住人口总量达到136万左右。
——人口结构。出生人口性别结构持续改善,户籍人口出生人口性别力争到2025年降低到105左右,劳动力资源保持有效供给,人口红利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