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安徽省)黄山市“十四五”生命健康产业发展规划

  前 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为产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在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战略背景下,生命健康产业不仅对于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更是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转型的重要抓手。黄山市是“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中部高质量发展“三大战略”交汇之地,并且作为新安医学的发源地,兼具生态、人文、地理、交通等独特资源禀赋优势,具备进一步发展生命健康产业的良好基础。

  发展生命健康产业是黄山市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具体行动;是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生动实践;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动生命健康产业发展决策的具体擘画;是推进工业强市、产业兴市,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抓手;是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快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长三角绿色发展示范区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旅游目的地的战略选择。为进一步明确全市生命健康产业发展重点和布局,特编制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

  本规划的“生命健康产业”是在党中央、国务院、国家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和安徽省委、省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有关重要文件精神的指导下,结合黄山优势和特色而提出的,产业体系涵盖现代医药、现代中药、医疗器械、现代医疗、健康旅游、健康养老、健康体育、健康食品和保健品等细分领域。

  编制过程中依据的主要文件有《“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促进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纲要(2019-2022年)》(发改社会〔2019〕1427号)、《“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国办发〔2022〕5号)、《协同推进长三角中医药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沪卫中发〔2021〕19号);《安徽省生命健康产业“双招双引”工作实施方案》(皖健产〔2022〕1号)、《安徽省“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皖卫中医药发〔2022〕2号)、《安徽省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4年)》;《黄山市“十三五”新安医药健康产业发展规划》(黄政办〔2016〕44号)、《新安医学振兴工程实施方案》、《新安医学传承创新发展实施方案》、《黄山市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黄政办秘〔2020〕62号)、《黄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黄政〔2021〕15号)、《黄山市“十四五”新型工业化发展规划》(黄政办〔2022〕5号)等。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形势

  一、发展基础

  ——产业发展初具规模。一是企业类型丰富。全市生命健康产业相关企业39家,业务涵盖中成药、化学制剂、制药装备、药用辅料、康复器械、生物萃取等领域,其中医药工业类12家、医疗器械类17家、生物健康类10家,2020年总产值约13.7亿元,其中,规上工业企业17家,2020年产值11亿元。二是动植物种养种类繁多。黄山市中药材种植种类有31种,道地药材种类繁多。2020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15.2万亩,年产量2.5万吨,总产值12.4亿元,其中菊花种植面积9万亩;千亩以上中药材品种有8个,包括黄精、杜仲、山茱萸、绿萼梅、白笈、覆盆子、厚朴、黄蜀葵。养殖类经济动物有蛇类、梅花鹿、猕猴、蟾蜍和蜜蜂等,并拥有华东地区最大的猕猴养殖基地和规模化的蕲蛇养殖基地。三是新安医学赋能的产业特色明显。黄山市拥有2个省级康养类服务业集聚区(示范区)、5个省级康养特色小镇。其中,徽州区潜口太极养生小镇已入选首批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创建单位。

  ——资源禀赋优势突出。一是生态环境禀赋绝佳。黄山市是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森林覆盖率达82.9%,空气质量指数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始终位居前十、负氧离子含量是都市平均值的25倍以上,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养生福地。二是区位优越交通便捷。黄山市自古就是皖浙赣“三省通衢”之地,又紧邻长三角,南上北下,承东启西,交通便捷。是安徽省规划建设的皖南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是安徽省7个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和安徽省6个交通枢纽城市之一。合福、黄杭高铁已建成通车,昌景黄、池黄高铁正在加快建设,黄山迈入“高铁时代”。已建成徽杭、合铜黄、黄塔桃、绩黄、黄祁、芜黄、德上池祁等7条高速公路,里程、密度均位居全省前列,达到江浙等发达地区水平,有杭州、衢州、上饶、景德镇4个省际接口,极大改善了地区对外交通联系。三是旅游资源丰富密集。作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核心城市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旅游目的地,2021年黄山风景区接待游客超167万人,同比增长10.8%。新冠肺炎疫情以来,黄山市于危机中开拓新增长点,顺应后疫情时代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积极发展康养旅游,做优中医药养生、休闲度假、户外健身等一系列服务项目,进一步扩大黄山市健康旅游品牌的影响力。

  ——区域文化底蕴深厚。文化底蕴是黄山市的地方特色标签,体现为两大文化品牌,并亟待进一步挖掘提升。一是徽州文化极具特色,作为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徽州文化内容广博、深邃,内涵涉及经济、社会、教育、学术、文学、艺术、工艺、建筑、医学等诸学科。广泛分布于黄山市内的徽派建筑和特色小镇是徽州文化的重要体现之一,将成为黄山市发展大健康产业不可或缺的重要资产,也是黄山市打造自身独特品牌的重要资源。二是新安医学传承悠久,素有“南新安、北华佗”之美誉,名医世家延续至今、传承不衰,如歙县“黄氏妇科”、“张一帖内科疗法”、“王氏内科”、“曹氏外科”、“程氏内科”、“郑氏喉科”、“吴山铺伤科”、休宁“西门桥儿科”、“梅林妇科”、祁门“胡氏伤科”、祁门蛇伤疗法等众多特色专科,其中,“张一帖内科疗法”、“郑氏喉科”和祁门蛇伤疗法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黄山加大对新安医学资源的开发力度,推动道地中药材基地建设,深入挖掘新安医学古籍名方,大力推进新安医学传承创新,推动新安医学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六位一体的全面协调发展。目前,全市共有各类中医类医院8家,专门从事新安医学研究的科研机构2所,建成新安名医堂、名老中医工作室等服务平台、新安医学世家特色专科诊所20家。

  同时,全市生命健康产业仍处在起步阶段,产业集聚不够、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依然突出,质量与效益有待提高。一是医疗资源供给不足。生命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坚实的医疗资源,医疗机构是获得临床需求的起点,也是医药产业创新成果应用的重要场景。对于大健康产业,高端康养服务高度依赖的医疗资源和成熟的医疗体系,是助力大健康产业构建竞争壁垒和特色、形成产业集聚的重要因素。黄山市当前优质医疗资源供给不足,表现为一是专科资源利用不足,缺少国内领先的健康管理、康复、养老、护理等专业公司和机构,难以构建长三角地区特色鲜明的健康医疗服务高地。二是新安医学功能发挥有限,流派影响力尚待充分挖掘,未能打通从医学、医疗到产品、服务的转化链,还未形成以新安医学为特色的大健康产业体系。二是产业聚集程度不够。黄山市已初步构建了以黄山高新区、黄山现代服务业产业园为核心,全域多点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但从立足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黄山市生命健康制造业聚集度偏低,缺少成熟的产业园、专业的孵化器等平台载体,导致黄山市生命健康制造业存在规模效应不强,无法通过共享基础设施降低制造和能源供应成本,“三废”无法集中管理,企业间相互协作深度不足。三是产业融合程度不足。生命健康产业的发展需要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高度协同形成高效完整的价值链,也需要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消费人群支撑产业长期发展。目前,黄山市产业融合不足,一方面是产业的空间融合度不够,与省内、长三角地区的协作、协同不畅,在开拓长三角地区消费市场、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外溢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是生命健康相关一二三产融合不足,产业链条延伸、拓展和融合需要进一步加强,特别是终端应用场景与一产、二产之间相互支撑需要进一步强化。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1003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