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华东地区
到2025年,我市邮政业在发展规模、服务能力、服务质量和社会效应等四个方面实现显著提升,基本形成与丽水市经济社会、产业功能相匹配的,便捷高效、集约共享、绿色安全、特色鲜明的现代寄递物流体系,在丽水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显现。
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到2025年,全市邮政行业业务收入达23亿元,与地方经济总量的比值达1.4%以上。快递业务收入16亿元,快递与包裹业务量2.6亿件,年均增长10%以上。
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有效衔接综合交运体系,实现村村通快递,邮政普遍服务网络稳定...
高站位落实“掌上通办”数字政府。全面深入推进政府数字化改革,迭代升级“一件事”多部门联办,加强机关内部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一网通管”的数字化综合应用体系,更好地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基层,高质量建成“掌上办事之市”“掌上办公之市”。到2025年,“掌上办事之市”好办易办水平显著提升。
高效率构建“开放普惠”数字政府。着力实现政府职能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围绕医疗、教育、养老、交通、企业服务等领域创新构建一批数字化场景应用,充分发挥政府数字化改革对促进公共资源优化配置的...
到2025年,基本建立与丽水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的应对体系,政府、社会、家庭、个人共同参与、各尽其责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人才和科技支撑更加坚实有力,产品及服务供给能力明显提升,老年“数字鸿沟”逐步缩小,老年友好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稳步提升。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建设取得初步进展,形成一批特色鲜明、行之有效的创新模式和典型经验,形成一批普遍适用、务实管用的应对人口老龄化政策举措。...
推进重点领域能效提升。持续深化建筑、交通、公共机构、商贸流通等重点领域节能,提升大数据中心、5G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能效水平。加快紧水滩水冷式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推动数据中心能效提升。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和公建能效提升等,加快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重点推进公共机构能效提升行动,鼓励支持政府机关、学校、医院等开展零碳示范、智慧能源试点示范等。积极推进装配式建筑建设,推广建筑一体化光伏发电系统、空气源热泵、地源热泵等新型供能方式,到2025年,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下降5%、人均综合能耗下降6%,城镇新建民用建筑中二星...
到2025年,围绕建设“两区一地一走廊”目标,推动创新体系构建、创新平台打造、创新主体培育、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等取得重大进展,主要创新指标实现“十翻番十突破”[即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财政人才科技投入、全社会软投入、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数、省级以上人才计划入选专家数、“绿谷精英”人才数、博士及博士后引进数、科技型企业数、研发机构数、专利国际申请量等十项指标实现翻一番;R&D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技术交易总额、每万名从业人员中研发人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规上工业...
1.加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常态化开展各类面向团员青年的主题教育活动。引导青年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的萌发和实践研究。深化“四史”学习教育,将仙居的红色资源充分转化为学习的生动教材,引领广大青年深刻感受信仰之力,激发使命担当,升华感悟境界,厚植家国情怀。(牵头单位:县委宣传部、团县委;参加单位:县教育局、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
构建“重点突出、两轴联动、板块并进”的文旅空间格局,突出“十里长街”重点引领,加快城市人文旅游景观轴、滨海时尚旅游景观轴两轴联动发展。
——突出重点,不断培育品牌旅游地。打响“十里长街”省级历史文化街区文旅融合品牌,联动“南官新天地”文旅体综合体项目、文化会展服务区块及游客中心建设。启动开发黄礁—白沙区块、白果山岛等沿海岛屿岸线资源,进一步优化岸线功能,节约集约利用海岛土地和岸线资源,谋划大型滨海文旅项目,吸引国内知名文旅投资集团投资,联动台州滨海旅游线。继续推进飞龙湖度假区、吉利汽车小镇工业旅...
到2025年,基本建成体系完整、功能互补、密切协作的整合型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治理体系、紧密型医联体管理体系等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卫生健康治理现代化;医疗资源分布更加均衡,医疗服务能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重大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能力显著提升;人才引进和培育、数字化改革、学科建设等工作取得突破,对卫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支撑更加有力;全区居民主要健康发展指标达到世界高收入国家水平,“健康椒江”建设走在省市前列,全力打造健康中国建设区域示范区,成为展示台州市高水平现代化卫生健康创新...
到2023年,中职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建立“六业”联动职业教育发展新机制,建立产教深度融合、学制体制健全、培养方式多样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支撑区域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日益明显。台州职业教育成为全国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窗口”城市,在多元化办学机制创新、精准式服务民营企业发展、高水平区域协作等方面创造台州经验。
——职业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继续保持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高等职业教育规模明显扩大,社会培训量显著增长。
——职业教育布局进一步优化。台州湾新区现代职教园区基本建...
1、舟山市海钓产业发展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数据反映,至2016年底我国已拥有海钓俱乐部1100余个,海钓艇12000余艘,海钓爱好者600余万人,从事导钓、渔僮、教练等职业的职业海钓客不下10万人,海钓的年总产出值已超过300亿元。根据舟山市海钓协会统计,舟山的海钓客每年以10%-15%的速度递增。2018年专业钓达到了63万人次。
2、嵊泗县海钓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依托独特的港、景、渔资源优势,以渔家乐为海钓产业重要载体的嵊泗休闲渔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依托资源优势及休闲渔业产...
2022学年,全区共有小学23所(含九年制小学部2所),初中10所;小学457班16410人,班均规模36人;初中190班7616人,班均规模40人...
打造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全面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当前,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我国石化产业高技术含量和高端产品的国内供应严重不足,产业发展潜力巨大。绿色石化及新材料是“十四五”拉动舟山制造业发展的主引擎,预计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将占制造业总产值的65%以上,对全市制造业增长贡献率将在80%以上。以绿色石化基地为核心,依托整合提升区块,围绕我国石化新材料“四基”薄弱环节补链延链强链,为舟山制造业发展提供极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新一轮科技革命所引发的产业...
多规融合,协调发展。融合人民群众对保障水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便捷水空间、发展水经济的综合需求,科学编制水利工程建设空间布局规划,实现与城乡建设、交通码头、文化旅游、观光农业等的有机融合,以高水平的多规合一规划引领水利不同领域间、水利同其他行业间协调发展。
系统治理,创新融合。突出河流治理的系统性,坚持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水岸协同治理,融合康养、休闲、旅游、文化等功能,增强水治理系统性、协同性、水生态产品供给能力。
建管并重,综合提升。紧盯水利工程、水资源、...
舟山市消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为推进“十四五”时期我市消防事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浙江省消防条例》和《舟山市国民经济...
扩规模——力争增速高于浙江省平均水平,到2025年服务进出口额突破240亿元,推动舟山市服务贸易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提质量——国际海事服务、国际运输仓储、国际旅游等传统服务贸易行业朝数字化和高端化方向转型;
优结构——服务“一带一路”国家倡议,“一带一路”国际市场份额稳步提升,市场结构更为合理;传统服务贸易行业进一步巩固提升,服务外包、数字贸易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业态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得到优化;
增贡献——增贡献——服务贸易对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突出,成为舟山...
到2025年,档案法治效能、档案服务水平、档案现代化程度大幅提升,形成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相适应的档案事业发展新格局,基本建成与舟山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有效服务好“重要窗口”的档案事业发展体系,为建设档案工作强市打下坚实基础。
——档案治理能力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依法履职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市各级各类档案机构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档案工作在推进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加明显。
——档案资源体系进一步完善。档案资源覆盖面更广、...
到2025年,全面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适应,与市域治理现代化先行区定位协调,与创新舟山、开放舟山、品质舟山、幸福舟山建设匹配,与数字化改革接轨的新时代民政事业发展格局,确保民政事业发展在全省进位提升。
—民生保障更加精准。新时代“1+8+X”社会救助体系成熟定型,智慧救助全面升级。建立健全解决相对贫困兜底保障机制,助力困难群体共同富裕,实现规范、精准、高效、智慧、温暖救助,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达到14000元/年。儿童福利保障和未成年人保护水平全面提升。
—养老服务更加优质。养老服务事业和养...
2025年,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基本建成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生态环境巩固提升持久战取得明显成效,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安全得到有力保障,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稳步提高,展示“重要窗口”海岛风景线。
——绿色协调发展格局总体形成。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协同并进,高质量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转化通道,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进一步拓宽。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升,单位GDP能耗、水耗、碳排放强度持续降低,应对...
一是“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等一批国家战略、重大项目的深化实施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加快构建,舟山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区位优势、海洋资源、港口岸线、产业基础、文化底蕴、生态环境和体制机制等优势进一步彰显,战略地位日益凸显,给全市“三农”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二是全省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四大平台”建设的实施和舟山海上花园城市以及“重要窗口”海岛风景线建设的加快推进,将进一步为舟山放大优势、补齐短板,给全市“三农”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三是宁波舟山港主通...
“十四五”时期的具体目标是:
建设健康中国海岛样板。全市居民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1.8岁,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保持在发达国家先进水平。健康舟山行动深入推进,海岛特色健康文化全面普及,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超过40%。重大疾病防治效果显著,重大慢病过早死亡率控制在全省平均水平以下。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一老一小”等重点人群健康需求得到更好满足,海岛城乡居民健康差距逐步缩小,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
建设公共卫生安全的海上花园城市。公共卫生体系、重大...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对舟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信息化建设的相关要求,结合局内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需求,引入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不断的完善、优化和创新,建设形成舟山市自然资源“一朵云”、“一张图”、“一平台”、“五大应用体系”。融入“一码管一空间”的数字化改革理念,对内建立“一码管空间”的业务链,以“码”构链、迭代深化,对外构建以“码”关联的多元主体融合共治新格局,打造具有舟山特色的自然资源和规划信息化体系,加快治理理念、机制、工具、手段、方法的全方位、系统性、重塑性变革,推进自然资源数字化改革从技术理性向制...
到2025年,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共识基本形成,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地方人口老龄化进程相匹配的老龄事业发展体系基本建立,老龄事业发展整体水平明显提升,老有所养保障更有力,老有所医服务更便捷,老有所为环境更友好,老有所学体系更完善,老有所乐生活更美好,基本建成“健康养老、幸福享老”的老年友好型社会,老年人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老龄工作格局全面建立。老龄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老龄工作政策体系更加系统、科学、公平,老龄事业发展...
(一)推进社会保险提质扩面
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重点推进企业职工全员参保提质扩面工作。加强与税务部门合作,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将符合条件的用人单位和人员纳入参保范围,夯实缴费基数,强化基金征缴,做到应保尽保、应收尽收。工伤保险保障对象由企业职工向职业劳动者广覆盖,扩展实习生和超龄就业人员的参保范围,促进和引导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
(二)健全社会保险制度
完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规范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根据国家和省要...
1.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到2025年,实现我市国有企业资产规模达到3700亿元,净资产达到1200亿元,资产负债率控制在70%左右,营收规模超过210亿元,利润总额达到5亿元。市本级国有企业资产规模超过2000亿元,净资产超过800亿元,资产负债率控制在60%左右,营收规模超过150亿元,利润总额达到15亿元。
2.布局结构实现新优化。到2025年,国有资本基本实现以基础设施建设、绿色石化、海洋综合开发、海洋生物医药、文化旅游、港口物流、绿色低碳、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为重点的发展格局,形成功能明...
近期目标:舟山市十四五期间总体目标是陆域污染方面入海河流总氮总磷得到有效控制,一、二类优良水质比例逐步提升,近海海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系统修复成效显著,亲海空间品质得到提升,港口作业、船舶等沿岸工业的清洁、安全生产,港口污染物接收处置达标进行,“绿色石化”、油品仓储等沿岸风险源风险应急处置能力稳步提升,积极响应和参与长江流域、东海近海环境大整治、生态大保护。以浙江省海岛大花园和“美丽海湾”建设为契机,优化海洋生态环境为基础,建设“四个舟山”,展现“重要窗口”海道风景线,基本建成海洋生态良好、绿色通道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