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宁县“十四五”文化旅游体育(广电新闻出版)产业发展规划
第一章 “十三五”发展回顾
第一节 发展成就
(一)旅游经济持续增长,旅游产业地位进一步提升
1.旅游发展指标持续增长。“十三五”期间(受疫情影响,2020年未纳入统计),全县年旅游接待量由2015年的421.1万人次增加至2019年的685.5万人次,年均增长13%;旅游总收入由2015年的32.9亿元增加至2019年的55.18亿元,年均增长14%;旅游收入增长速度略高于旅游接待量增长速度,旅游发展效益有所提升。
2.旅游产业地位持续提升。“十三五”期间,全县旅游业实现了较大转变和飞跃,产业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产业体系日趋完善。文旅增加值占全县GDP比重不断提升。
(二)旅游业态不断创新,旅游产品体系进一步完善
1.特色农业旅游业态。依托“两茶一花一鱼”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大力实施农旅融合,打造农旅融合新业态,右龙有机茶园、板桥泉水鱼基地、松萝茶厂、猕猴桃基地、渔家乐、呈村油菜花百佳摄影点等都是典型代表。
2.特色文化旅游业态。围绕罗经文化、状元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地域文化,打造文旅融合新业态,如中国状元博物馆、麟圣博物馆、松萝茶文化博物馆、雾里人家等特色民宿、岭南玻璃水滑道等特色文旅项目,齐宁街等特色文化街区,以及石屋坑红色文化旅游、梓溪红色文化旅游、罗盘文化研学基地等新业态。
3.特色体育旅游业态。积极发展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健身气功协会、尚武堂、飒爽英姿鼓队等社会团体开展健身气功、武术、腰鼓、花样太极等展示活动,鼓励和引导广大市民积极参加全民健身活动。举办体育赛事活动,形成体旅赛事IP,打响县域旅游品牌,如篮球联赛、中国齐云山国际养生万人徒步大会、山地越野徒步赛、自行车爬坡赛、月潭湖骑行赛等。
4.特色旅游节庆活动。举办特色旅游节庆活动,促进“旅游+节庆”融合发展,如鱼乐板桥油菜花节、流口茗洲有机茶文化旅游节、农民庆丰节暨猕猴桃开园活动、美食文化旅游节、金秋赏菊节和苞芦松民俗文化节等。
5.精品民宿旅游业态。积极利用当地优势资源,引入精品民宿,形成新型旅游业态,为当地发展注入活力。雾里人家、抚羽山居、梦乡村祖源、魔宿厢居、静山别院等民宿开业运营,提高了全县接待水平。
(三)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全域旅游格局进一步凸显
1.编制全域旅游规划。以“打造全域旅游目的地”为发展目标,编制出台《休宁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18年-2030年)》,制定全域旅游发展相关文件,将全域旅游与国土资源、道路交通、生态环境等专项规划有机融合、无缝对接,实现“多规合一”,协调推进全域旅游发展。
2.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面完成歙黟一级路交界段、205国道改建等项目建设,开通黄山高铁北站至齐云山旅游专线,开通休屯城际公交5001路;在主要景区点等处建成共享汽车网点、投放共享汽车,城区投放电单车,为游客出行提供便利;推进厕所革命,新建、改建旅游厕所;建设休宁全域旅游集散中心,设立旅游交通标识牌;开发上线“休宁旅游”、“齐云山”微信公众号,基本建成齐云山智慧景区,实现旅游场所WiFi、监控全覆盖。
3.旅游项目持续推进。安排旅游专项资金、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旅游营销、乡村旅游发展、智慧旅游开发等项目建设。积极推进月潭湖旅游度假区项目和齐云旅游小镇、游客集散中心等旅游项目建设;投入旅游扶贫专项资金,在旅游扶贫村实施民宿等扶贫项目。2016-2019年,62个文旅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6.59亿元。
4.旅游营销推广成效显著。立足“名山秀水、文化休宁”形象定位,努力打造文旅体品牌形象。冠名“休宁齐云山月潭湖”号高铁专列,举办新年祈福、赏花摄影、美食文化节、“我为家乡代言”短视频评选等活动;推出康养研学游、茶乡休闲游、农事采摘游、摄影采风游等一批旅游精品线路,开展旅游形象宣传工作;旅游宣传推广工作荣获省政府表彰,2017年荣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2020年魔宿厢居、海阳庄园等6家单位荣获安徽文旅系列品牌,“探索丝路上松萝茶神秘之旅”入选全国茶乡精品旅游线路,祖源村入围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
(四)旅游治理积极探索,旅游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1.管理体制不断强化。2019年2月组建成立休宁县文化旅游体育局,负责文化、旅游、体育、广播影视、新闻出版事业发展,顺利完成县级机构改革任务。通过“文化体育搭台,旅游唱戏”推进文旅体的深度融合,形成文化旅游体育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新格局。政府主导,党政统筹,成立休宁县全域旅游标准化、法制化专项领导小组,打造全域旅游目的地。各级政府以“打造全域旅游目的地”为发展目标,把全域旅游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促进全县全域旅游发展。发挥能人带动、精英带动作用,引入发展资金和先进发展理念,促进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编制出台《齐云山风景区总体规划》《月潭湖旅游区总体规划》等重点旅游项目规划和一批乡村旅游专项规划,制定《休宁县全域旅游实施意见》《休宁县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实施方案》《休宁县实施“旅游+”融合发展行动计划》等文件,从顶层设计上助力全域旅游发展。
2.经营机制逐步探索。投资主体和经营主体多元。通过积极招商引资,促进投资主体和经营主体多元化,月潭湖开发投资有限公司、齐云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黄山白水口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黄山印象徽州明清古建筑文化苑有限公司、黄山市海阳庄园置业有限公司等投资主体和经营主体积极投资文旅项目,促进全县文旅经营机制不断完善。不断强化政策、资金、服务保障,增强经营主体发展动力,改善经营主体发展环境。积极探索经营机制改革,旅游思维发生转变,自下而上的经营改革意识不断增强,如流口镇成立乡镇隶属的流口旅游开发公司,经营管理茗洲山居民宿等。
3.发展环境逐步优化。制定出台《休宁县规范民宿发展的实施办法(试行)》《休宁县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七批休宁县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通知》《安徽省休宁岭南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休宁县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从顶层设计上优化文化旅游发展环境。坚持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形式积极培育和拓宽文旅市场,不断培育文旅市场经营主体。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积极开展扫黄打非、校园周边环境治理、景区环境整治等专项整治行动,有效地净化了旅游市场环境,确保全县文化旅游市场健康安全、文明有序。2016-2019年,累计办结文化和旅游行政案件24起,罚款罚没2.37万元,责令整改25起。
(五)文化保护成效显著,文旅融合发展进一步推进
1.文化遗产保护不断加强。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安徽省皖南古民居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17号)的要求,做好全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明确目标责任,落实保护措施,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截止2020年12月,全县共有国家传统村落33个;国保7处,省保16处,市保16处,县保32处;国家级“非遗”项目2个,传承人2名;省级项目10个,传承人16名;市级项目5个,传承人55名;县级项目86个,传承人95名。其中,齐云山石刻抢救性保护、三槐堂消防工程、戴震墓维修工程等为文化遗产保护的典型代表。
2.文旅融合发展凸显成效。牢牢把握文化、旅游两个主旋律,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着力实施“文化塑县”战略,倾力打造状元文化、茶文化、红色文化等。万安老街、状元博物馆、状元广场、状元阁、海阳书院、海阳大戏楼、文旅节庆活动(粉丝节、茶文化节等)、星火石屋坑、梓溪红色文化、特色文化民宿(木梨硔、祖源等)、研学基地(吴鲁衡万安罗盘非遗传习馆、润一研学基地等)等日渐成为各地游客争先到访的热门文旅目的地。万安罗盘、松萝茶等成为受追捧的文旅商品。
(六)体育产业亮点纷呈,体旅融合局面进一步形成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体育发展,制定出台了《休宁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休宁县健身气功管理方式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为休宁县体育发展提供政策依据和支持。
1.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完成县级“五个一”建设任务,建成了小型体育馆、体育场、体育公园、游泳健身中心、休宁县全民健身中心,完善体育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乡镇“三个一”建设有序推进,行政村、新建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实现了100%全覆盖,对50%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进行了升级换代,积极推进社区15分钟健身圈建设以及加大了学校体育设施建设力度。
2.体育产业蓬勃发展。“十三五”期间,全县共举办各类赛事活动400余场、服务人次400多万,主要有NYBO青少年篮球公开赛·夏季邀请赛,中国(黄山)户外评奖大会、中国齐云山国际养生万人徒步大会,山地越野徒步赛等。在2017年的黄山市第七届运动会上取得较好的成绩,共摘得33枚金牌、23枚银牌、17枚铜牌,包揽了甲、乙、丙三个组别的团体总分第一名。基本形成以健康养生、体育休闲、户外体验、体育服务为主的体育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