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东北地区
服务业不断向现代化迈进。形成中央商务区、南部旅游休闲服务中心、东部文化产业集聚区、东南部桔子广场四大特色商圈,消费环境、供给质量、产业业态不断升级。总部经济加速发展。新引进35家功能型总部、8家金融机构,累计纳税额3.6亿元,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数字经济快速兴起。数字产业园集聚34家企业,平台效应开始显现。辽宁星河传媒、中网电子商务带动后疫情时代新商业模式加速发展。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万科、天玺城等一批高品质社区相继建成,累计实现房地产销售面积248万平方米、销售额124亿元。文旅产业持续壮大。百年福街、辽...
开发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完成西扩、实施南拓、规划东展,开发区已开发面积达到11.87平方公里。格林凯默新型材料中间体等37个新材料、新医药、新能源项目先后落地,累计入驻项目85个。北化鲁华等6家企业技改升级、科莱恩等3家企业扩线生产、研峰科技等7个高科技中试项目实现产业化。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家。全省新晋省级开发区中综合排名第一,获批辽宁省双创示范基地。累计上缴税金9.1亿元、年均增长13.3%,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贯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扎实做好“三篇大文章”。实施项目建设全周期服务,建立高质量发展项目观摩“赛马”机制,累计开工建设亿元以上项目258个、竣工310个。建设全国重要的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取得新进展,辽河油田保持原油千万吨规模稳产、双6储气库扩容上产工程竣工投产,兵器工业集团精细化工及原料工程等重大项目顺利推进,石化产业精细化率由30%提高到35%,辽滨经济区连续三年荣登全国化工园区30强榜单。粮食集散和精深加工、电子信息产业不断壮大,新材料新医药新能源及数字经济等新动能快速集聚。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
四年来,我们始终坚持项目为王,产业发展不断加快。面向全国、主攻京津冀,累计引进项目252个。宏瑞肉联、华实科技、禾丰牧业等一批农业项目建成投产,农业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成功获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航天凌河、炜盛玻纤、三沅环保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稳步运行,龙头作用明显提升,荣获全省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县(市)称号。浙江物产物流、碧桂园等一批大企业落户凌源,工业、农产品、电商三大物流体系日益完善,获评省级农村电商示范园区。...
经济开发区在棚改土地上演绎了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发展壮举,规划修编、产业招商、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环保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特色产业主题更加鲜明,在全省9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中综合排名进入前10强。成立招商委,组建招商局,全员招商、集群招商、产业链招商,海亮、通鑫、一诺、温氏、高登赛等一批优质项目纷至沓来,宏发、海丰、宏晟、华兴万达、电力电杆等一批本土企业实现提质扩能,龙头企业带动下的农业产业基地蓬勃发展,“三篇大文章”引领工业经济加快转型,电商物流等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服务业全面升级,获评国家级电子商务...
四年拼搏奋进,我们聚力平台建设,经济开发区跨越升级。累计投入14.6亿元,建设“六纵七横”主干道25公里、给排水管网70公里、66千伏变电站4座,开发区面积扩至45.81平方公里。建设用地组卷流程全市最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获国务院奖励。引进通美晶体、博宇半导体、金美镓业等一批高质量项目,半导体新材料产业纳入省、市“十四五”规划和重点产业培育计划。落地开工飞地项目167个,全省“飞地经济”现场会在我县召开,先后接待省内外考察团6000余人次,喀左“飞地经济”成为全省标杆。经过四年努力,经济开发区一路高歌猛进...
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全县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250万亩,粮食产量连年超20亿斤,年加工销售杂粮60万吨以上,被评为“国家粮食生产先进县”。成功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暨首届中国(建平)杂粮电商产业发展大会,逐步叫响“中国杂粮之乡”。新发展设施农业5万亩,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2000余个,带动农户4万余户。正邦生猪、安兴牧业、天勤蛋鸡等龙头企业引领畜牧业发展,建设养殖基地150个。新规划设立农产品加工园区食品加工园,入驻企业6家。工业转型不断提速。实施老企业转型升级190个,完成“小升规”49家、“规升巨”8家。全力引...
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坚持项目为王、项目为中心,落实管家制度,强化全程服务,项目建设多点发力、质效双升。累计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330个,完成投资158.7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90个,10亿元以上项目9个。中电国际500兆瓦光伏、百盛钛业、华森木业等一批高质量项目建成投产。...
工业支撑更加突出。深入实施“工业强区”战略,电子信息、冶金装备、橡胶轮胎、清洁能源、新材料和农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日益壮大,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增至62户;工业经济总量增至260亿元,年均增长12.6%;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1%。实施老企业转型升级、合资合作133户,完成投资99亿元,浪马轮胎、黑猫炭黑、国电热电等一批扩能改造和异地搬迁项目建成投产,朝阳钢铁、微电子科技等骨干企业满产达效,全市工业经济排头兵地位逐步确立。...
总投资10.3亿元的新都黄金整体搬迁改造项目竣工投产。金达钛业扩建年产2万吨高品质海绵钛项目节能报告审查已获省发改委批复,正在加快开工建设。航天长峰朝阳电源新上模块电源自动化生产线项目一期建设已完成,进入试生产,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军工电源智能生产线。开发区轻纺产业园、辽宁阳都年产5000台备用电源等5个项目已完成土地平整,预计明年4月份开工建设。华东光电集成器件研究所汽车空调传感器供电系统、辽宁晶龙高寿命耐磨耐腐蚀机械配件自动化生产等项目签约入驻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产业园。规划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主产业链1...
全口径引进项目609个,落地开工295个,总投资431亿元。中国电力、国家能源、中国能建、华润电力四大央企6个以资源带产业项目签约,总投资62亿元。全年引进域外资金265.4亿元,增长24%。...
过去四年,全区城乡建设协调推进。坚持高标准建设、精细化管理,文化路改造、自来水厂二期、污水处理厂改造等重点市政工程竣工运行,改造老旧小区23个、棚户区2.51万平方米。着力提升城市“四化”水平,环卫作业达到“七净六无”,城市功能品质全面提升。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建设乡村道路177.5公里、供电线路25.34公里,改造C、D级危房263户,农村改厕947个,创建省级美丽示范村6个、省级绿化村9个,前杨木林子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乡村更加美丽宜居。...
过去四年,内生动力更趋强劲。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实行“一枚公章”管审批,行政审批时限累计压缩52%。项目建设成果丰硕,实施亿元以上项目150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6亿元。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投资66.2亿元实施技术改造项目67个。培育省级雏鹰企业3家、瞪羚企业3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8家,辽鞍机械、裕丰化工等4家企业荣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
四年来,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以站西商务区为核心的主城区初见形象,站西站东一体化发展成为全市发展战略之一。创城工作深入推进,城区面貌持续改观。实施棚户区改造1156户、房地产项目4个、城建项目20个,城镇化率达到50%。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显著,完成 10个省级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村屯绿化30个,清理农村垃圾、废弃物8700余吨,修建农村道路103.9公里。坚决打好“蓝天、碧水、青山、净土”保卫战,空气优良天数年均达到277天,南地河、柳壕河治理成效显著,完成迹地更新200亩,修复受污染耕...
转型动能加速孕育。累计争取国家和省、市各类资金21.1亿元,先后实施5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122个,政府投资百万元以上项目152个。“一城两廊三区”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弓矿公司产值和税收连年攀升,风力发电等新能源项目投产达效,瀚声矿业获评省级绿色矿山。乔林、永大等一批种养殖基地规模效益初显,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32个。特色旅游蓬勃发展,冰雪温泉、民宿度假、健康养老等优势产业不断壮大,我区成功晋升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柳河汤村跨入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行列。...
现代服务业达到新水平。鸿飞金融中心稳步推进,浩瑀金融中心二期、四期启动征收,浩瑀金融总部集聚效应逐渐增强。南方电网等7家企业总部入驻白塔。农品购、义学街批发网等电商平台日益壮大,久森、时代电商直播公社分别获批省、市级示范基地。全区电商年交易额突破20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7%。现代服务业成为支撑全区经济的主导产业。...
产业结构更趋优化。“3+3+X”产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实现销售收入1335亿元。芳烯烃及精细化工、铝合金精深加工、智能装备制造及汽车零部件三大主导产业支撑作用日益凸显,冰雪温泉、皮装裘皮、袜艺鞋业三个特色产业不断壮大,新材料、数字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初具规模。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弓长岭区荣获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4A级景区达到6家,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面建成,在全省率先迈入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阶段。...
互换并地经验在全国推广。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水平全面提升,粮食总产量年均稳定在18亿斤以上。畜禽饲养量较2017年末增长25%。“中国砂都”叫响域外。硅砂、绿色食品、新能源三大主导产业作用大幅提升,总量占工业总产值的60%以上。经济开发区成功转型蜕变,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基地实现破局发展。生态游、文化游、美食游、研学游等主体框架全面搭建,全域旅游加快推进。...
全力做好“三篇大文章”,围绕绿色食品、绿色装配式建筑和数字产业,积极推动天琪电子、封闭母线等“老字号”改造升级,全面推进广厦钢构、汉石科技等“原字号”深度开发,加快培育中城国融智慧城市、数据中心产业园等“新字号”发展壮大。实现“小升规”6户,“规升巨”2户。实施工业技改项目12个,完成投资6.4亿元。建筑业实现产值73.47亿元,房地产销售面积达到134.29万平方米。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全面推进“文化+科技+互联网”深度融合,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辽宁短视频直播电商产业基地入选省第三批电商直播示范基...
以云水瑶、鑫维玛瑙城、奥体中心、星光宾馆、玉龙皇城酒店、顺吉商业综合体、红玛瑙夜市为核心的商业经济带已见成效;以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永灵奇石博物馆、福宇博物馆、万人坑纪念馆、塔子沟休闲区为代表形成的旅游观赏线日趋成熟;海州矿坑、万人坑遗址正式获批纳入国家工业遗产名录;玛瑙文化旅游节、啤酒节等大型文旅商务活动开展如火如荼,奏响“文旅兴区”主旋律。现代农业建设进程加快,规模化养殖业、设施农业、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竞相发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颐尔康红干椒种植基地和加工基地已成规模,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城乡面貌焕发新机,功能配套日臻完善——城市建设投入大幅跃升。开展老旧小区、“三供一业”、早期建设棚改小区维修改造工程,累计投入改造资金8.1亿元,改造住宅楼1594栋,总建筑面积678万㎡,受益居民10.6万户。完成全区22个弃管小区补植补造,新增城市绿化面积18.3万㎡,栽植苗木12.5万株。投入资金1560万元,扎实推进创卫工作,拆除违建3.2万㎡,整治乱堆乱放2.8万余处。化解商品房库存65.4万㎡。全面完成“大棚房”专项整治、违建别墅清查整治工作。美丽乡村建设取得实效。开展“千村美丽、万村整洁”行...
实行市政府“每月调”、分管领导“半月调”、市级领导包保等制度,徐工高端除冰雪装备产业基地、双汇全产业链等207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建兴金属资源综合利用、新铝科技家居制品等210个项目加快建设;众辉农药中间体、正远食品等152个项目竣工投产。九华化工医药中间体、泰武散热器等30个项目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彰显了“阜新速度”。投资5000万元以上储备项目转化率50%以上。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建立项目审核把关机制。处置闲置土地171万平方米、批而未供土地137万平方米,盘活闲置厂房14....
三次产业结构由10.8:58.2:31调整为13.8:42.4:43.8,经济质量明显提升。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年均粮食产量10亿斤以上,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23.6万亩;农产品风险监测合格率达100%,被评定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中国好粮油”行动示范县和中国水稻优质产区。工业经济实力倍增,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13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38亿元,工业用电量达到215亿千瓦时;推进菱镁产业转型升级,规上菱镁企业年均销售收入实现180亿元;实施重点技术创新项目41个,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第一批知识产权强县。服务...
四年来,我们调优结构,促进了产业层次新提升。农业提质增效,粮食产量连续4年超过省指标任务,太阳升小黄旗西瓜、徐屯龙湾生姜获全国“一村一品”标识,双台镇入选“2019年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杨运镇被评为“2020年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工业转型升级,规上工业产值年均增长9.5%;科技成果转化32项,获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4家;华峰动力智能车间被列入工信部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服务业稳步发展,苹果节、农民丰收节等活动带动一二三产融合效果明显。新增AAA级景区4家,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5%。2020年获评辽宁...
规上企业达到77户,百余个重点项目列入市级技术创新计划目录。日钢营口中板3.8米中厚板、向阳催化抗氧剂、鼎际得聚烯烃催化剂等一大批重点项目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力支撑。“三乡工程”持续释放乡村振兴发展潜力,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显著,村容村貌明显改观。酒店民宿、农贸市场、汽车服务贸易等业态蓬勃发展。我区成为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区。东岗子村被评为2020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葵海印象温泉民宿”获评营口市精品民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