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工作报告
落实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7.5亿元,增长2.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7亿元,增长54.8%。经营主体量增质提。新登记各类经营主体1771户,总量增长6%,其中,新登记企业484户,增长31.2%,新增“四上”企业27家,高新技术企业增至46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增至28家。万顺科技、金派食品、宏杰内衣3家企业在首届“粤创赛”中获两银一铜。质量工作考核连续两年全市第一。惠企政策精准有力。深化助企纾困,常态化开展暖企服务走访活动,叠加出台促进重点产业发展8条、纺织服装产业...
工业生产提质增效。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全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374亿元、比增8.2%,规上工业增加值79亿元、比增8.3%。产业平台建设提速扩容。完成六合产业园起步区征地3513亩,“四横两纵”道路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初步完成8.2万亩岭海“一园双区”总体规划,岭海二期厂房全部封顶、三期落地建设。全年完成园区基础设施投资62.9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349%。玩具创意产业做强做优。中科智谷玩具产业城建成启用,万洋众创城一期动工建设、二期顺利推进。组织企业参加香港玩具展、上海玩具展、广交会等热门展...
一年来,我们坚持动能转换,持续塑造产业发展新优势。聚焦龙湖主导产业,开展产业链供应链“百链韧性提升”专项行动[1]。重点产业效益提升。“三新一大”产业实现规上工业产值244.3亿元,增长3.3%,拉动全区规上工业增速1.6个百分点。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55.6%,成为稳增长的重要力量。全区工业发展量质齐升,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1.4:35:63.6。产业项目建设提速。86个重点项目2023年度累计投资超100亿,超声电子等6个项目竣工投产,预计增加产值32亿元,美宝现代中药制造等15个项目顺利开...
明晰发展思路。把“百千万工程”作为高质量发展“头号工程”,谋划“工业上楼、科技赋能、城市更新、产城融合”,以六大攻坚行动为抓手,健全“1+6+N”实施路径,建立“一街一图一表”工作机制,每两月举办一次现场会,扎实推动“百千万工程”实现良好开局。发展壮大乡村经济。实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倍增计划,全区56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年度经济总收入增长10%。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粤字号”品牌6个、广东省出口示范基地1个。坚持典型引领带动。加快打造1个典型街道、8个典型社区,结合鮀莲、月...
采取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防范风险,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58.3亿元,增长4.2%。坚持“制造业当家”,实施“百亿企业、千亿产业”倍增培育计划,每月召开现场会,完成“工改工”6576亩,新增产业用地8224亩,工业用地供应增长120%,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4%。坚持“项目为王”,建立健全重点项目联合审批专班和应急资金池机制,每季度举办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开工投产活动,争取新增债券资金超200亿元,推动全市482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超1000亿元,实现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9.2%...
出台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实施方案,与合作区签订招商框架合作协议并联合举办珠海电子化学品产业招商大会。推动成立金湾港澳总商会和金湾加华港澳台侨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在全市率先开设港澳及海外企业办事服务专窗,新增港澳姊妹学校6对。超额完成实际利用外资任务,外贸进出口总额逆势实现913亿元、增长4.4%,总量位居全市第一。珠江钢管获得“一带一路”东非项目25亿元外贸大单,联邦制药“研发+生产”跨区域联动发展新模式入选广东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区首批制度创新案例。高栏港综合保税区正式封关运营,海关监管互认的“区港一体化”...
与港澳产业加强协同。抢抓港珠澳大桥经贸新通道优势,引进鲸仓等科技供应链企业。联动香港科技大学等高校,建设珠港科技创新中心,吸引香港科研成果在香洲落地转化。设立大湾区香洲商务服务中心,为港澳企业提供工商注册、政策咨询、证件办理等一站式服务。建立港澳创新人才常态化联系机制。引进英硕激光、城觅科技等22个港澳项目,港澳企业累计达4952家。强化与港澳金融对接,累计引进QFLP试点企业4家。与澳门科技大学签署合作协议,打造大湾区卫星地磁科学与应用研究院。
大桥综合效应持续释放。“港车、澳车北上”政策顺利...
——产业能级稳步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0.2%,占GDP比重提高至57.8%。未来产业企业超过140家,总估值超过320亿元。上市公司增至32家,规上工业企业达到1925家,国高企业突破2000家,“专精特新”企业增至751家,其中“小巨人”企业56家,入选“2023年全国工业百强区”。全年引进落地项目864个,项目落户数全市第二,先进制造业项目数全市第一。
——创新动能更加强劲。光明科学城规划布局的24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取得系列重大突破,在建和运营数达到20个。全社会研发投入首次...
——工业经济增长“主引擎”作用凸显。1—11月规上工业总产值超4500亿元、增长38%,预计全年首次突破5000亿元大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9%,对全市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超过30%。前三季度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4.5%,较2022年同期增长4个百分点。
——产业体系更具竞争力。1—11月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超4000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超九成,其中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产业产值超2900亿元,增长67%;药品批件数量和医疗器械注册证数量占全市总量三成以上。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上榜...
科技创新形成标志性成果。全国首台国产体外膜肺氧合仪(ECMO)获批上市,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全球首台5.0T医学磁共振成像系统实现国产,填补了国际上超高场人体全身磁共振成像设备空白。深圳计算科学研究院自主研发的崖山数据库系统,获评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十大硬核科技”。国创中心郑海荣主任成功当选中科院院士。新型显示器件集群入选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全社会研发投入113.7亿元,增长5.7%,占GDP比重提高到3.85%。
——改革开放取得突破性进展。“多调联动 精智解纷”工作法作为全市唯一案例,入...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办学规模突破万人,首次获批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二期校园正式交付使用、医学院开工建设。南方科技大学半导体学院开工。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3.8万座、学前教育学位3420座。全市率先实施卓越学校培育,科技城外国语学校等3个教育集团成立。二是创新优势日益凸显。创新平台由278家增至309家。院士工作站由4家增至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由3151家增至3408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6042件,全市第一。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14.6%。龙岗区企事业单位获省级科学技术奖10项、市级科学技术奖...
一流的营商环境带来经济活力创新力持续迸发,实现“六个大幅增长”:人口大幅增长。全区实有人口一年增加42万、总量达537.32万,其中户籍人口增加9.82万人、达到108.48万人。就业年龄人口一年增加35.9万人、总量达457.5万人,占实有人口85.07%。商事主体大幅增长。商事主体总量达93.4万户、占全市22.1%。一年新增12.3万户、增长40.34%,其中企业新增5.69万户、增长22.79%,个体户新增6.59万户、增长60.12%;总量、增量均全市第一。与第四次经济普查相比,第五次经济普查的...
这一年,“南山特产”量质齐升。全年新增商事主体7.8万家,累计达到58.6万家。新入库“四上”企业1368家,在库企业超1万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71家,总量突破5000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3家,总数达233家,占全市三成以上。累计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25个,全市第一。新增上市企业7家,总数达211家,港交所2023年压轴上市和2024年首家上市企业均花落南山。获评“中国2023企业家幸福感最强区”“2023年度活力城区”。...
锚定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任务,举全区之力打造“核心区”“合作区”,盐田在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建设中地位更加凸显。核心区建设提速提效。盐田港东港区一期加快建设,完成年度投资13.24亿元,平盐铁路电气化改造加速推进,盐田港拖车综合服务中心一期建成全国首个智慧拖车立体停车库。盐田国际航运总部经济集聚区纳入全市40个总部规划布局,深圳海洋产业招商大会、国际航运安全与发展会议等成功举办,地中海航运华南总部、得夫得斯华南物流中心等项目纷纷落户盐田,全球航运巨头在盐设立总部实现“零的突破”。完成首单保税LNG“一船...
预计金融业增加值1000亿元左右、增长7.5%,增速在全市各金融集聚区中位居第一。新引进6家持牌金融机构。举办“深圳创投日”罗湖专场活动,签约6只产业基金,规模合计260亿元。布局金融业“一带五区”发展格局,依托红岭新兴金融产业带打造数字人民币、财富管理、私募基金、黄金金融、保险创新五大园区,全国首个数字人民币产业园正式挂牌运营,首批8家机构入驻私募基金园区,管理规模超700亿元。商贸消费活力迸发。持续提升五大消费街区品质,推进蔡屋围国际化示范街区、笋岗新罗湖会客厅、水贝黄金珠宝消费街区品质提升等重点项目...
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推进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规划建设。坚定扛起政治责任、属地责任、历史责任,抢抓实施《发展规划》重大契机,制定区级实施方案及三年任务清单,系统推进28方面任务、79条具体事项,推动河套合作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制度创新加快实施。全国首次放宽外债便利化准入门槛,启动“科汇通”试点,首批境外科研资金直接汇入。探索“4+1”数据场内交易新模式,深圳数据交易所交易规模、跨境交易额全国第一。全国首创“成就制+积分制+举荐制”人才评价体系,衔接香港引才计划,实施科技人才量化评价。落地首个深港“联合政策包...
锐意进取,改革开放塑造新优势。深入开展营商环境6.0改革,推出“1+3+5+N”产业扶持政策,产业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筹建机制、“全程代办”等改革措施初见成效,新增减税降费5.21亿元。优化组建区属国企集团3家。完成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和控规修编,有效覆盖工业用地10.24平方公里,可建设工业建筑面积达3791万平方米。第八届从都国际论坛圆满举行。国际赛马发展中心项目落地,香港赛马会从化马场第二通道开工。从化国际赛车场建成运营。风暴电音节成功举办,吸引超5万名乐迷齐聚从化,活动规模创从化历史之最。中国山马...
扎实推动东部中心规划建设,重大发展平台集聚效应凸显。东部中心被赋予“现代活力核”“新广州”战略定位、上升为广州“三核”之一,边规划边建设,形成风风火火的建设局面。新塘枢纽核心区开局起步。引进6个总部经济项目。完成土地整备9796亩。广汕高铁开通运营,增城站、新塘站投入使用,8条周边主要集疏运道路建成通车,增城进入“高铁时代”。增城开发区提质发展。《广州市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条例》正式颁布实施。增城开发区获评全国“绿色低碳示范园区”。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加快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完成征地8100亩,完成率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