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5年2月18日 在遂昌县
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遂昌县县长 李 锋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4年政府工作回顾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过去一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深入实施三个“一号工程”和“十项重大工程”,全力推进“双招双引”战略性先导工程,融合推进三大发展主平台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较好地完成了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这一年,我们始终彰显“稳”的韧劲,以昂扬斗志实现经济发展稳中向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4.35亿元,增长6.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8%;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8%;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3.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5%,工业投资增长40.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62434元、30876元,增长3.2%、5.6%。
这一年,我们始终积蓄“进”的力量,以争先姿态赢得荣誉试点接续而来。工业稳增长扩投资和水网建设荣获省政府督查激励,2个省部级和22个厅局级改革试点落地遂昌,邮政、建设、市场监管等领域改革创新案例入选全国典型,单村水站建设经验、医保“一地签约、全域共享”改革举措全省推广。
这一年,我们始终注重“立”的质效,以攀高锐气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集群向新向优,招引新兴产业项目12个,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8.3%、33.9%,增速均连续10个月位居全市第一;金属制品及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产值分别突破150亿元、50亿元。
回顾这一年,我们主要做了五方面工作:
(一)一年来,我们推动项目提速建设,有效投资拼出新绩
招大引强量质并举。坚持链上发力、创优打法,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实效。强化县领导盯引、“一把手”招商等机制,以金属制品及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为重点,积极开展链式招商、以商引商,举办招商项目集中签约等活动,全年招引落地大项目16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5个,制造业项目占比75%。全年投产制造业招商项目12个、开工10个。
项目前期先谋快动。制定实施谋划争取项目工作机制,用好项目“前期经费银行”,第一时间抢抓政策机遇开展项目谋划“大比武”,新增储备项目82个,总投资654亿元。成屏二级水库扩建工程纳入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城乡引调水安全保障工程、环城西路、环城北路拓宽一期、环城北路连接线、白岩坑水库等项目前期加快推进。
项目建设全面提速。出台重大建设项目推进管理办法,开展“四个一批”项目攻坚提速行动,超额完成省“千项万亿”及市、县重点项目年度投资计划。清水源水库投入使用,瑞云新能源、强邦工业等项目顺利投产,220千伏三仁变、腾龙社区中心、殡仪馆公墓迁建工程等项目顺利完工;竹产业共富产业园、西街区块附属设施等项目加速推进;妙高山环境整治提升工程、金竹坑水库、垃圾填埋场综合治理等项目开工建设。
要素保障精准有力。坚持把资金、土地、用能等要素向大项目、好项目倾斜,全力保障项目需求。主动承接“两重”“两新”等政策红利,累计争取上级转移支付和债券等资金44.84亿元。完成土地征收2500亩,消化“批而未供”土地1084亩,盘活存量建设用地351亩,争取建设用地计划指标2962亩,新入库林地指标4951亩。新增用能指标6.9万吨标准煤。
(二)一年来,我们加快产业提档升级,工业运行稳中有进
产业集群持续壮大。坚定工业强县首位战略不动摇,加速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全力打造经济新增长点。做优增量文章,进一步释放金属制品及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效应,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269.6亿元、增长6.7%。做好升级文章,加快企业改造提升步伐,培育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省级数字化车间各1个,入选生产制造方式转型示范项目3个,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做实提质文章,深入推进化工行业整治提升、低效工业用地“腾笼换鸟”工作,规范提升化工企业14家,整治高耗低效企业24家,腾退低效用地357亩。
工业平台扩容提质。以省级经开区建设为支撑,加快推动产城人融合发展。坚持科学统筹扩空间,扎实推进龙板山矿地综合利用项目,拓展工业用地970亩。坚持完善设施强功能,建成东城新区智造园、核心区市政基础设施配套一期、110千伏云东变等项目,加快电力设施改造提升、龙板山集中供热、污水调度提升等项目,启动源口热电联产工程。坚持优化配套提品质,经开区学前教育中心、古亭小区二期等项目顺利完工,职教园区迁建、东城医院、九云综合服务中心等项目有序推进。坚持防范风险保安全,完善化工园区日常监管平台和机制建设,化工园区保持较低安全风险等级运行。
创新活力加速释放。坚定不移激发科创活力,全力打造创新型县域。引导支持企业加大科技投入,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增长11.7%,新增企业研发机构3家,获省科技进步奖2项。扎实推进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69家。务实打造数字科创平台,晶盛星河软件研发基地、阿里云创新中心等投入使用,数字经济类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零的突破”,培育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2家,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收增长154.4%。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与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等高校开展合作,组织实施县校合作和县级重点研发项目35个。深化人才引育工程,引进硕博人才122人、高校毕业生3326人;培育高技能人才1484人、制造业领域占比55.8%,新增浙江杰出工匠1名、浙江工匠5名,新增省技能大师工作室1家。
市场主体培大育强。健全梯度培育体系,助推市场主体向强迈进、向高攀升。大力支持企业增量提质,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4家、亿元以上企业4家;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企业3家、创新型中小企业64家,宇恒电池获丽水市人民政府质量奖,新增国家级首台(套)产品1个。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标准制定,新增数据知识产权登记12件、增长71.4%,新增有效发明专利32件,参与制定国家标准3个、主导制定“浙江制造”标准3个,创成“品字标”企业9家,国家级标准创新型企业实现“零的突破”。
(三)一年来,我们纵深推进改革开放,发展动能加速积蓄
重点改革蹄疾步稳。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破题开路,赋能县域发展。扎实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建设运行线上线下企业服务平台,深化“企呼我应”涉企问题高效闭环解决机制,健全完善“落地即融资”“竣工即验收”“预验即试产”等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形成“极简审批”常态化模式。积极落实“8+4”经济政策体系等措施,出台“生态工业35条”等政策包,兑现惠企政策资金3.46亿元。深化金融改革,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推行“浙科通”“绿色高质量制造贷”等金融服务产品,本外币存贷款余额超850亿元,新增贷款余额增长22.2%、位居全市第一。持续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县属国企年营业收入达53亿元,总资产突破600亿元。
对外交通日趋完善。坚持交通先行,以互联互通为导向,全力构筑对外交通新格局。528国道新路湾至石练段、遂江公路等道路建成通车,衢丽铁路遂昌段、义龙庆高速遂昌段等重大交通项目扎实推进,215省道新路湾至大桥段完成施工图设计,637国道举淤口至江山界段完成初设技术审查,528国道龙游界至新路湾段完成工可审查,缙云至江山高速完成线位方案编制与论证,通用机场选址工作取得新进展。
开放合作持续深化。坚持高质量引进来、高水平走出去,以开放姿态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入开展“千团万企拓市场增订单”行动,在西班牙成立首个海外商会,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展会40余次,新增外资外贸型企业12家,经开区入选全省内外贸一体化改革试点产业基地。山海协作更加紧密,桐乡-遂昌“产业飞地”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25.66亿元,遂昌农特产品直销中心在诸暨正式营业。持续深化对外交流,与塞尔维亚等国家开展商贸、文化交流,与意大利恩波利市进一步深化两地友好合作。
(四)一年来,我们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共富底色更加亮丽
城市品质日益提升。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累计投入城市建设资金52亿元,持续打造现代山水城市典范。规划设计更加精细,发布《遂昌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完成12个城镇单元详细规划和乡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基础设施更加健全,开工建设妙高山隧道,新改建古院、梅溪、龙板山等区块路网12.3公里,完成水阁路、君子路等6条路段机非分离改造,新增停车位1018个;延伸供水管网8公里,加快推进清水源水库引水工程等项目;新建及改造天然气管道11公里、覆盖用户3050户,覆盖率提升至55.6%。居住环境更加优化,完成3个老旧小区改造、249户危旧房实质性解危,建成交付未来社区、君和府等8个小区,完成安置房选房359套,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372套;完成城区绿化面积1万平方米。城市活力更加充足,开工建设星辰国际,启动金融中心、旅游文化街等项目,推动商圈多元化发展,“美食+”“亲子+”“民俗+”等业态持续火热,新增规上(限上)服务业企业26家、县域商贸流通龙头企业1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积极开展旧房装修、家电及电动自行车等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累计发放补贴1575万元、拉动消费8600余万元。
乡村振兴稳步推进。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开展美丽大花园品质提升专项行动,加快打通从美丽乡村到美丽经济、再到美好生活的通道。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完成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3485亩,建设改造高标准农田1.77万亩;制种总面积达2.16万亩,国家级制种大县创建加快推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深入实施农业“双强”行动,完成农田宜机化改造1550亩,发布农业主推技术85项。持续做好“土特产”文章,茶叶、笋竹、油料三条品质农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45亿元;长粽、箬叶产值达2.4亿元,带动农户增收近8000万元;棘胸蛙养殖面积实现倍增。乡村面貌加速蝶变,发布乡村振兴村庄分类底图,新增省级未来乡村、美丽宜居村庄8个,入选乡村建设评价国家级样本县、全省首批和美乡村三大行动试点县。完成农村公路大中修及改建236公里,开通客货邮融合线路3条。强村富民取得实效,稳步缩小收入差距,深化“扩中”“提低”改革,村集体经济收入、经营性收入分别增长27.7%、44.5%,均位居全市第一,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4%。新增农创客221人,培育现代“新农人”3259人。开展“跨山统筹富民安居”新三年行动,全年引导搬迁1118人。
文旅融合持续突破。以文旅深度融合工程为牵引,加快把生态、文化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加速景区升级,完工白马山康体养生区、好川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地心温泉等项目主体工程,有序推进遂昌金矿创5A,启动南尖岩景区提升项目。丰富文旅体产品供给,成功举办全国少儿围棋公开赛、仙侠湖铁人三项赛、百里红军古道越野赛等赛事,开展寻梦《牡丹亭》常态化公益性演出、遂台两地昆曲交流、端午文化传承等活动,升级研学、写生、露营等文旅业态,持续激活避暑、康养、度假等休闲旅游经济。汤显祖纪念馆入选省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基地联盟,新增五星级旅游饭店1家。
(五)一年来,我们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深入实施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省、市、县民生实事全面完成,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1.7%。基本民生底线兜实兜牢,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升至1145元,发放残疾人补贴、低保资金等各类社会救助资金1.15亿元。“学在遂昌”品牌持续打响,创成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教育教学质量位居全市前列。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升,人民医院迁建、湖山分院服务能力提升等项目顺利推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通过省级初评。“一老一小”服务体系优化完善,颐养中心二期顺利完工,乡镇(街道)康养联合体实现全覆盖,生育政策配套措施持续优化。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深入开展“无欠薪”行动。拓展双拥工作成果,入选革命老区红色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县。
生态环境稳步提升。深化污染防治攻坚,加大治气、治水、清废力度,“美丽浙江”考核实现七连优,连续三年夺得“大禹鼎”银鼎。抓好大气污染源管控,强化秸秆综合治理、道路扬尘管控等工作,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4%,PM2.5年均浓度17微克/立方米、位居全省第三。扎实推进水环境治理,完成松阴溪、周公源等流域综合整治工程,各交接断面、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达标,入选省级全域幸福河湖建设项目、省级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控,保持危废动态清零。抓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持续推动松材线虫病防治,提升森林质量2.3万亩,创成省级生物多样性体验地,九龙山入选浙江最美百片公益林。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要求,完成省级造林碳汇项目开发试点县规划目标。在全市率先启动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报告制度试点工作。入选省级环境健康友好创新试点名单。
平安基础更加扎实。深入落实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重点开展“8+4”领域整治,全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扎实做好信访维稳、防汛防台抗旱、森林防灭火等工作,坚决防治“食药环知”、砂石资源、金融等领域违法犯罪行为,交通事故亡人数、电诈发案和案损数大幅压降。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深入开展滋生涉恶问题检视整改专项行动。捧得全省首批安全发展铜鼎,实现平安县创建“十九连冠”。
过去一年,我们坚决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大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高标准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依法接受人大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驰而不息纠“四风”、树新风,凝心聚力提效能、促清廉,切实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各位代表,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极为不易,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领航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县上下大抓落实、提速争先的结果,凝聚了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的辛勤劳动和积极奉献。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奋斗在各个领域、各个岗位的全县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群众团体、各界人士、驻遂部队、在遂投资者和建设者,以及所有关心支持遂昌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思危方可居安,知忧才能克难!在奔向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一些新的“成长的烦恼”要加快破解,主要有:新旧动能转换还不够快,以制造业当家的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还未全面构建,县域经济实现可持续高速增长的压力依然较大;项目全过程闭环管理机制落实还不够到位,有效投资增长后劲还不够足;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与群众期待仍有差距;少数干部改革创新能力和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本领还需进一步增强。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