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5日在临海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临海市人民政府市长 蔡建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临海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4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上级各项决策部署,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下,深入开展历史名城突破年、制造强市攻坚年、共富高地奋进年、工作效能提升年“四大行动”,加压奋进、实干争先,有力推动临海各项事业发展趋稳向好。202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71.68亿元,同比增长6.2%;财政总收入114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9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1%、5.6%。圆满完成61项省、台州市、临海市民生实事。临海被评为全省综合考核先进单位。
一年来,我们全力以赴稳增长,在提升产业实力上迈出了“临海步伐”。工业经济蹄疾步稳。“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深入实施,临海上榜全省工业大市名单,获评省民营经济总部集聚高地,医化产业、户外休闲用品产业入选省内外贸一体化改革试点,钓鱼亭智能制造产业园、浙东数字经济产业园等十大产业平台首建区、核心区建设全面铺开。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速达34.3%,高于省均26.3个百分点。伟星集团连续20年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华海药业成为世界浙商大会“高质量发展领军企业”典型样本。本立科技等5家企业被评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永强集团等3家企业创成省民营经济总部领军企业,伟星光学等3家企业入选省隐形冠军企业,协海集团等18家企业上榜台州市“双创苗圃板”名单,新增数量均居台州第1。特色农业加速发展。农业“双强”行动深入实施,新增3家省级农事服务中心,成功承办全省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建设现场推进会。临海市林场成为全国国有林场建设试点。“好食来临”入围“中国区域农业形象品牌影响力”百强榜单。临海蜜桔入选全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名单,临海杨梅、羊岩勾青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6个农产品获省农博会金奖。现代服务业扩容增效。临海入选省级夜间经济样板市,紫阳街创成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第二届台州(杜桥)国际眼镜展成功举办。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活动大力开展,发放消费券3400万元,拉动消费超13亿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全面提升,本外币存贷款总量达4524亿元、增长9.3%。促消费、知识产权保护两项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
一年来,我们坚定不移攻项目,在锻造发展引擎上扛起了“临海担当”。项目招引精准发力。“基金+基地+产业链”招商模式持续深化,新组建基金8支,台州首个氢能产业项目海亿氢能、首家射频芯片设计企业至晟微电子、首家AI云营销链主企业趣云数据落地临海,吉利新能源汽车银河星舰7在临海下线,华海制药科技产业园二期、科锦轴承等一批优质项目留驻本地发展,落地亿元以上产业项目39个,数量居台州第1。项目建设开足马力。“四大行动”项目擂台比拼再掀攻坚热潮,新开工入统项目287个、总投资214.5亿元,省“千项万亿”重大项目年度投资完成率达110%。台州1号海上风电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351国道改建等一批项目加快推进,希尔顿酒店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台州湾新材料产业项目各项配套工程顺利推进,北洋隧道实现双向贯通,雀儿岙码头单独选址获省政府批准。要素保障坚实有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垦造耕地等攻坚行动深入推进,新增建设用地指标4955亩、垦造耕地入库1134亩,数量均居台州第1。万亩低效工业用地改造提升行动有力推进,古城港海区块一期、杜桥南工业城区块等3134亩低效用地开工建设。争取上级补助资金13.1亿元,金额居台州第1。获批“两重”“两新”领域超长期特别国债14.95亿元,金额占台州市56%。
一年来,我们突破跨越增活力,在汇聚奋进动能上铆足了“临海后劲”。科技创新成果丰硕。现代医药化工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成投用,氢能研究院、航天环保工程技术研究院等科创平台加快建设,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连续13年走在台州前列。伟星实业创成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拓卡奔马等3家企业创成省重点企业研究院。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2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45家,引进博士90人。国家级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获批建设,“数治美妆”项目入选国家药品智慧监管领域创新应用项目。改革攻坚多点突破。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举措加快落地,在全省率先实现37类75个事项的营业执照、许可证全生命周期服务“一次办”。台州湾经开区政务服务实现办事不出园,601项涉企政务服务高效办理。在全省率先实施“免证速办”,828个事项实现不带身份证就可办理。限额以下公共资源交易试点改革落地见效,项目招投标实现全流程电子化。国企改革深入推进,“AA+”信用评级国企增至8家,居全省前列、台州第1。对外开放纵深推进。头门港口岸开放通过国家验收,台州综合保税区正式封关运作,新疆阿拉尔至头门港冷链班列成功首发。头门港进港航道一期竣工投用,金台铁路头门港支线二期加快推进,大川山仓储物流基地开工建设,印尼至头门港RCEP外贸航线正式开通,港口吞吐量突破12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2.36万标箱。台州市首家跨境电商协会在临海成立。“百企参百展”行动深入开展,343家企业参加境外展会147场,参会规模创历史新高。
一年来,我们全域共建提品质,在推进城乡融合上丰富了“临海内涵”。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方溪水库发电运行,东部平原排涝一期、大田平原排涝二期外排工程加快推进,玉岘海塘提升工程开工建设,完成水利投资11.3亿元、居台州第1。临海成为国家级水库不动产登记试点。牛头山水库高分通过省级标准化管理工程评价验收。余温公路(除东导渠段外)建成通车,351国道改建控制性工程——大岭山隧道顺利贯通,河阳路至邵临西路等3条断头路顺利打通,甬台温高速改扩建、城市快速路南区段加快推进,临海大道下穿工程东渡路段开工建设。临海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市。城乡面貌不断提升。文化中心地块开工建设,“山水名城·黄金轴线”入选全省综合品质样板区试点。国庆片区二期、五峰村安置房分配全面完成,塘里村、前江村安置房开工建设。江景社区等4个未来社区通过省级验收。“千万工程”深入实施,临海首次夺得“神农鼎”,邵家渡牛头山村入选省高品质水美乡村典型案例。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全力推动第三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启动实施东大河及支流综合整治项目,府东小区截污纳管改造工程等项目建成投用,东大河河道清淤等项目开工建设。临海创成第五批省级减污降碳协同试点,瑞博制药等2家企业创成省级绿色低碳工厂。15个县控以上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临海连续四年获评美丽浙江建设工作考核优秀市。共同富裕扎实推进。杜桥、上盘、东塍、汛桥、沿江上榜全国千强镇。累计挂牌运营“共富工坊”238家,实现村集体增收1800余万元,10家“共富工坊”入选省级示范名单,数量居台州第1。西部共富智能装备产业项目全面结顶,邵家渡共富小微企业创业园启动建设,江南·溪望谷等5家驿站入选省首批共富风貌驿。“帮农客”推动农民创业就业做法、眼镜产业集群“产创才”融合发展工作创出全国经验。在全省率先实施园区企业集合年金制度,“财技融合”扩中机制做法全国推广。新增城镇就业1.3万人,东塍零工市场入选省首批示范零工市场名单。
一年来,我们以民为本守初心,在增进民生福祉上体现了“临海温度”。公共服务优质均衡。民生投入持续加大,全年民生支出102.1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2.1%,再创新高。临海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省级评估,台州学院附属中学头门港分校等学校建成投用,临海中学新校区、哲商小学佩弦湖校区等项目开工建设。台州首家未成年人专门学校顺利开学。浙大邵逸夫医院临海分院、省妇保院临海分院分别在市二医院、市妇保院挂牌成立,市一医院改扩建工程顺利推进,大田等4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成省级社区医院,临海连续6年获健康浙江考核优秀。“一老一小”扩面发展,家庭养老床位新增600张,老年助餐点新增68个,社区嵌入式托育站新增3家,全市每千人托位数达4.59个。市妇女儿童服务中心建成启用,妇儿驿站新建65家。文化旅体声名远扬。紫阳街创成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省首批非遗主题街区,戚家军鸳鸯阵传承基地入选省非遗传承基地。历史文物保护扎实开展,修缮林炯烈士故居等不可移动文物10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得到中宣部主要领导调研肯定。“临海民众营救盟军飞行员”被列为国家重点档案保护开发利用课题。临海获评中国书香城市。台州府城文化旅游区游客数创历史新高、达2345万人次,单日客流量登顶全国古城古镇类景区第1,多次位居品牌传播力榜单全国前列、浙江第1。熊出没欢乐港湾“水陆”双园全面运营,括苍云径等项目加快建设,全国首趟职工疗休养高铁专列、“诗路杭绍台”旅游列车顺利开行。河头获评省5A级景区镇。全国空手道冠军总决赛、中式九球大师赛、省女子健身大赛等活动成功举办,柴古唐斯括苍越野赛获评中国体育旅游精品赛事。回浦男篮再创历史,勇夺全国初中篮球联赛、全国中学生篮球锦标赛冠军。临海在全国体育宣传文化工作会议上作交流发言。社会大局和谐稳定。“141”基层治理体系高效运行,“三大重点”矛盾纠纷源头防范专项治理工作全面实施。平安临海建设“五大行动”扎实推进,消防安全、道路交通、工矿危化、反电信诈骗等重点领域整治有力开展,刑事发案数、道路交通亡人数同比下降30.5%、12.6%,平安临海有望实现“二十连创”。
一年来,国防动员、退役军人、双拥、对口协作等工作取得新成绩;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社科、人防、海防、气象、地方志等工作实现新发展;共青团、慈善、残疾人、红十字等工作取得新进步。
一年来,我们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高质量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坚定不移做“两个确立”的忠诚拥护者、“两个维护”的示范引领者。主动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129件人大代表建议、254件政协提案均按期办复。全面履行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驰而不息纠治“四风”,严肃查处一批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扎实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顺利完成普查正式登记任务。从严从实过“紧日子”,严控经费规模、增支事项,压减“三公”经费等资金1.29亿元。
各位代表、同志们,一路披荆斩棘,方得繁花似锦。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上下精诚团结一心一意拼出来的,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干出来的,全力以赴一分一秒抢出来的,大家都很了不起。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和广大建设者,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社会各界和离退休老同志,向驻临部队官兵和各级在临单位,向关心支持临海发展的海内外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临海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运行整体承压,产业支撑还不够有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有待加快,新质生产力还没有充分形成;公共服务水平还需提升,城乡建设、民生事业等领域还存在短板弱项。对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以发展眼光、创新思维、改革举措,持续推动,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