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5年2月24日在台州市
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台州市代市长 王 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4年工作回顾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台州撤地设市30周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再创民营经济新辉煌”殷切嘱托,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忠实践行“八八战略”,深入实施三个“一号工程”和“十项重大工程”,持续奋进“三高三新”,统筹推进“1436”工作,扎实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0%、6.0%,圆满完成63项省、市民生实事。
(一)全力拼经济促发展,稳进态势不断巩固
聚焦拼经济主题主线,全力以赴抓项目、优服务、促回升,经济运行的协调性、匹配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增强。
项目投资加力提效。优化项目“双进双产”机制,常态化开展项目谋划,实施“亮灯攻坚”,764个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856.4亿元,省“千项万亿”重大项目投资完成率131.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制造业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速均高于省均。积极承接国家一揽子增量政策和省“8+4”经济政策,发行专项债486.7亿元,争取“两重”“两新”资金39.2亿元、中央预算内资金13.1亿元。
市场消费持续回暖。推进消费扩容升级,开展各类促消费活动145场,汽车、家电换新补贴使用率分别居全省第一、第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8%。市国博中心一期投用,举办汽车工业博览会等展会32场,招引落地山姆会员商店、盒马鲜生等项目。入选全省千万级核心大景区培育名单3个,中华美食一条街、赭溪老街开街。承接落地房地产系列政策,举办房展会等活动,房地产市场出现积极变化。打造消费新场景,温岭、玉环获评省级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试点县。
稳企惠企精准高效。推动产业链供需对接,开展十链百场活动,助力企业稳订单增效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3%。统筹资源供给配置,推行“亩效得地”机制,供应工业用地1.3万亩,争取急需建设项目用地指标9159亩、居全省第二,新增各项贷款2020.3亿元。深化“万名干部助万企”活动,全面落实降本减负政策,为经营主体减负174.6亿元。
(二)全力强平台提能级,新旧动能接续转换
实施产业平台提能升级行动,大力推动产业集群化、集聚化、集约化发展,现代产业基础不断夯实。
产业集群培育壮大。实行“链长制+主平台”机制,实施产业项目“三库三单”管理,谋划推进项目859个。优化“5+5+6”产业布局,浙东工业母机、金台丘陵山区农机装备创成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精密制造、新能源、新医药健康入选中国百强产业集群,黄岩塑料成型模具入选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新星”产业群数量居全省第一,玉环、三门、台州湾新区入选省级海洋产业倍增平台培育名单。仙居、三门夺得“浙江制造天工鼎”。深化产业链精准招商,推进产业平台招商“四比四统筹”,招引落地1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40个。
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大力发展新兴产业,谋划布局氢能、低空经济、算力、合成生物、机器人、半导体等六大未来产业,“浙里光谷”入选省首批示范型数字经济产业园,路桥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入选省级试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7%。深化数实融合,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入选省未来工厂2家、试点5家,三门核电建成全球首个核电领域“灯塔工厂”。推进企业梯度培育,新增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5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2家、上市和报会企业5家,经营主体总量达到97.3万户,其中企业29.1万户。
科技创新活力增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台州湾科创走廊建设有序推进,校地共建科创平台取得新进展,新增省重点实验室6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椒江、仙居夺得省“科技创新鼎”。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育,新增省级以上高端人才90人,新引进大学生10.1万人。创成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投运。国家水泵质检中心建设通过验收,新增国家级企业标准“领跑者”59项。
(三)全力优品质焕新颜,全域美丽纵深推进
实施城市建设提质焕新行动,坚持以城带乡、互促共进,推动城乡协调融合发展,美丽台州绘出新画卷。
城市建设扎实有力。以科学规划引领城市建设,市县两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获省政府批复实施,制定“三线三度三性”全域国土空间管控实施意见,一江两岸、商贸核心区等重点区块建设加快推进,滨江公共空间、九峰科技城、飞龙湖科学家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初见成效,完成更新改造208万平方米,建成未来社区26个,改造老旧小区32个。优化城市骨干路网,海城路等开工建设,桐江大道等建成通车。推进精管善治,开展增花添彩,建成绿道107公里、口袋公园40个。
和美乡村提质扩面。深化农业“双强”行动,粮食面积、产量再创新高,新增国家农业产业强镇2个、国家级海洋牧场2个,三门入围全国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建设美丽乡村,优化“片区组团促共富”模式,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建成省级未来乡村25个、共同富裕美丽乡村带2条,在全国和美乡村建设发展论坛上作典型发言,临海、温岭夺得省“神农鼎”,仙居入选国家数字乡村试点。
环境质量不断改善。推动生态环境全要素治理,扎实做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空气质量保持全国重点城市前列,国控、省控以上断面水质优良率分别达到92.9%、93.8%,“五水共治”夺得“大禹金鼎”。在全省率先启动水网先行区建设,朱溪水库建成通水。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创建通过验收。“蓝色循环”在联合国环境大会上向全球推介,大陈岛诸湾入选国家级美丽海湾,玉环获评国家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三门入选国家“蓝色海湾”项目。
(四)全力建枢纽畅网络,交通支撑更加坚实
实施综合交通提级扩容行动,高水平推进交通强市和一流强港建设,交通运输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交通体系不断健全。推进道路交通外联内畅,上三高速天台东互通、诸永高速埠头互通等项目开工建设,甬台温高速改扩建台州段、金台铁路头门港支线二期等项目加快推进,“两高”温岭联络线建成通车。加快铁路网、轨道网建设,温玉铁路、市域铁路S2线等项目有序推进。加强空港基础设施建设,台州路桥新机场投运。
多式联运功能提升。加快港口开发建设,健跳港区等规划获省政府批复,台州湾陆岛联动综合码头等项目开工,浙东南现代大宗商品物流园区码头等项目建成投用,港口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增长15.4%、12.9%。加强物流枢纽建设,台州南铁路智慧陆港新区、金台铁路头门港货站一期建成投运。
游运体系更趋完善。推动交旅深度融合发展,浙江·台州1号公路建设有序推进,杭温高铁建成通车,旅游客运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全市过夜游客增长7.4%。优化公共交通运输体系,实现市区公交基础设施“建管养”一体化,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国家试点通过验收,“四好农村路”建设经验全国推广。
(五)全力抓改革扩开放,动力活力有效激发
坚定不移吃改革饭、走开放路,不断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拓展开放合作空间,活力后劲有效增强。
重点改革系统推进。打造标志性改革成果,新增省部级以上改革试点34个,列入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名单,智能建造、城市更新、住所登记服务、水库移民促共富等做法获全国推广,玉环农民持股共富“干江模式”入选全国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临海在全省率先打造“免证速办、免证畅行”惠民体系。深化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线上线下联动打造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和平台,高效闭环办理涉企问题1.8万个。获评省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最佳实践案例”3个。
对外开放深化拓展。推动外贸稳量提质,开展“百展千企拓市场”行动,培育外贸新业态新模式,二手车和跨境电商出口分别增长50.3%、123.9%,增速均居全省第一;数字贸易、服务贸易分别增长17.6%、20.0%。提升开放平台枢纽功能,台州综保区封关运行,台州港口岸扩大开放通过国家验收,新开通近洋航线7条,国际再生金属交易中心交易额突破400亿元。承办第17届国际泥炭地大会、2024国际工程大会。
区域合作成效明显。积极融入长三角、接轨大上海,深化与宁波、温州区域发展战略合作,举办“复旦大学·上海台州周”系列活动。实施山海协作工程项目30个,推动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合作),温岭帮扶阆中残疾人事业发展入选全球最佳减贫案例。
(六)全力惠民生保平安,幸福底色持续擦亮
以共同富裕示范先行为目标,着力缩小“三大差距”、增进民生福祉,九度荣膺“最具幸福感城市”。
增收创富稳步推进。完善高质量就业创业体系,优化技能创富模式,开展“浙里就业”综合服务站点试点,入选全国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新增城镇就业9.4万人。推进强村富民行动,建成共富工坊1688家,带动就业4.8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至1.82,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9%。加强社会保障,新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6.1万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上调至每人每月1145元。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2.3万套(间)。
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深入实施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财政民生投入占比达77.1%。深化教育提质,新增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4个、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2个,高中教育质量获得突破性提升,台州学院新增硕士点14个。深化国家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台州护士学校投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恩泽医院三期等项目开工。建成“老省心”综合体28个,市社会福利院一期投用,黄岩、天台入选普惠托育公共服务省级试点。黄岩沙埠窑等3处遗址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追星者》等3个剧目献演国家大剧院,文化精品荣获“牡丹奖”“山花奖”。台州运动员黄雨婷勇夺巴黎奥运会首金,临海回浦男篮再夺初高中联赛全国冠军。举办2024和合文化全球论坛。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深化平安台州建设,加强社会治安防控和违法犯罪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受理数、损失数分别下降12.3%、33.3%。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推进道路交通、涉海涉渔、消防安全、电动自行车、燃气管道等重点领域隐患整治,扎实做好防汛防台等工作,生产安全事故起数、亡人数分别下降18%、15.9%。实施“和合城·幸福里”社区强基赋能行动,基层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过去一年,国防动员、人防海防、双拥共建、退役军人事务等工作取得新成效,民族宗教、审计统计、外事侨务、港澳台、史志档案、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气象地震等工作实现新提升,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老龄、慈善、供销社、残疾人、红十字等事业开创新局面。
过去一年,我们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高标准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不断提升行政效能。依法接受人大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361件、市政协委员提案319件,提请审议地方性法规3部。高质高效完成政府机构改革。召开“市政府开门听建议”7次,制定“六重”工作清单,建立“项目化、专班干、例会推、清单制、联动考”统筹机制,有效推动重大事项落地见效。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省部属驻台各单位、驻台解放军、武警部队、公安干警、消防救援队伍,向关心支持台州发展的各方面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区域竞争压力还不小,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还需不断加力;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传统产业转型发展还不够快,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培育力度还需持续加大;中心城市首位度集聚度还不够高,综合交通体系建设还需加力提速;就业、教育、医疗、“一老一小”等优质公共服务供给还有不足,缩小“三大差距”还需付出更大努力;本质安全基础还不够扎实,生态治理等领域仍存在薄弱环节;政府工作人员谋划和落实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党风廉政建设仍需加强,等等。我们将直面这些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