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东北地区
实施“产业链”招商,向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区域精准发力,开展“走请”招商活动150余次,对接企业272家,25个项目签约注册,其中产业链项目12个。扩大有效投资,累计实施项目89项,其中亿元以上42项,计划总投资403亿元。东北新发地农产品供应链中心项目成为省重点建设项目,从开工到运营仅历时13个月,跑出全省项目建设“加速度”。向上争取资金10亿元,发行专项债券4亿元;全年完成土地供应47.58公顷,处置批而未供土地12.55公顷,购买占补平衡指标22.16公顷,有力保障项目实施。...
全面落实国家及省稳经济系列政策措施,及时出台助企纾困稳定经济发展10条政策,深入开展“千人助千企”活动,累计减轻企业税费负担50多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增长3%。支持央企改革创新发展,辽河油田、华锦集团、辽河石化、北沥公司四大央企产值同比增长19.3%,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由2021年的28%提高到33.5%。...
积极打造龙城“教育强区”品牌,教育投入1.96亿元,较上年增长5.3%,第一实验小学当年开工、当年建成、当年招生,市一中联盟西校区及3所农村小学新建教学楼投入使用,黄金店等4所小学撤并整合,全区教育教学条件发生根本性改变。...
编制《加快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暨融入沈阳现代化都市圈战略三年行动方案》,谋划储备重点融沈项目37个,选派精兵强将到沈阳皇姑、大东驻沈联络。全年签约“飞地项目”75个,同比增长31.6%,新开工数量和实际到位资金全市排名首位。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2.65%,九三粮油在第五届进博会签下1.8亿美元大宗商品订单。中欧班列“铁岭号”正式首发,构建起外贸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新通道。...
一年来,我们开拓创新,绿色能源产业初步形成。天润风电100兆瓦、大唐国际200兆瓦、中国电投百万千瓦3个风电项目陆续开工;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正在办理前期手续;总投资90亿元的李家台镇“抽水蓄能”和总投资27亿元的“储能制氢”一体化项目成功签约,为我市新能源产业提供有效支撑。...
严格落实区级领导包保重大项目等制度,全年开复工500万元以上项目38个,其中新建项目20个,续建项目18个。66千伏供电线路顺利竣工,德成重工如期投产。清电厂区光伏项目实现国内首创大数据中心全部绿色供能;清电集装箱货运站台投入运营,开启了大宗商品“公转铁”及港铁联运新模式,50余年的铁路煤炭专用线焕发了新活力。...
坚持“内生”与“外引”并重,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活动51次,21个扩产扩能项目开工建设,17个招商项目签约落地。引进国内实际到位资金30.03亿元,增长19.6%。实际利用外资10万美元,实现了零的突破。...
深入开展“项目落地年”活动,在全市率先启动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奠基仪式,22个亿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超额完成市考核任务。对外开放力度持续加大,成功举办“弓长岭城市机会”发布会,对外发布城市机会项目33个,总投资额达146亿元。全年开展招商引资活动70余次,签约项目39个,落地项目17个。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全年争取各类上级资金6.05亿元。...
彰武经济开发区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基地产值分别实现28.5亿元和12亿元,园区经济占全县工业经济比重达32.5%,重庆长江、龙宇消防等11个项目开工建设,锦益科技、汇利鑫达、华威五金等6个项目竣工投产,绿色硅砂产业产值实现29.3亿元;道奇蓝海食品入驻加盟,双汇屠宰厂、饲料厂、刘二食品投产运营,绿色食品产业产值实现10亿元,同比增长112.8%;龙源马蹄山5万千瓦风电项目并网发电,50万千瓦光伏治沙指标成功获批,全县新能源装机容量突破120万千瓦,绿色能源产业产值实现5.6亿元。组建产学研联盟8个,新增...
阜新市细河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12月21日)已发布,请打开以下附件在线浏览。
2023年阜新市细河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pdf 3dae226e1c0fdb616352db1b47b8a820.pdf (404....
深入实施“项目高质量建设年”。鑫烨峰年产36万吨高合金智能铸造、睿诚年加工200万双皮手套、辽宁福鑫牧业产业融合发展等6个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皮革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改造、老旧小区改造等10个项目复工建设。晶步100MW农光互补发电、辽宁聚鑫牲畜交易市场等6个项目竣工投产,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谋划储备阜矿集团50万吨煤炭仓储基地、宝威太阳能光伏支架等20个项目,为明年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电力、绿色食品、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牵动效应显著,18户规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9亿元,其中阜新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等8户企业产值超亿元。新时代民爆、力劲北方等“老字号”企业改造升级,产业链条拉长延伸,产品质量、数字化程度不断提高;合光巨能、六和农牧等“原字号”企业深度开发,加速向全产业链迈进,多元化、智能化、集成化水平持续攀升;杭泰光伏、嘉寓光伏等“新字号”企业培育壮大,新能源光伏发电产业园初步建成。...
规上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增速全年领跑全市。开发区经济带动作用提升。产业定位更加清晰,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安全、环保防线日益筑牢,项目承载能力增强,全年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6亿元,同比增长35.4%。大唐提档升级项目调整方案获得国家能源局和省发改委支持。...
规上工业总产值预计完成311.5亿元,同比增长2%,工业用电量预计完成19.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石化、装备制造、冶金、镁制品等重点行业全部实现正增长。创新驱动取得新进展,5G基站建成295个,9家工业企业完成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注册;科技型中小企业18户、高新技术企业1户、“雏鹰”“瞪羚”企业3户,完成技术需求库入库项目1个,“星创天地”2个,培育科普基地4个,弘祥中科“高寿命镁碳砖”列入《辽宁省工业企业创新产品目录》。企业培育有序推进,6户中小企业“小升规”推进顺利,3户企业被评为辽宁省“专精...
实施“项目管家”制度,狠抓“四个一”精准帮扶,深入企业进行“点对点、一对一”全程帮扶,全年开复工项目47个,增长42.4%,开复工率134.3%;亿元以上项目16个,开复工率106.7%。辽宁洪万世煤炭贸易、上药康德乐医疗器材、辽宁晟桓国际贸易等商贸服务类项目已经纳税。投资6500万元的营口濮耐镁制品车间自动化改造项目已经投产。投资13亿元的书香庭院、投资6亿元的御河新都项目已经竣工。投资2亿元的中天御品、投资3亿元的富甲凯旋门二期项目已经开工建设。投资5亿元的新世纪电子产业园项目、投资10亿元的颐高数字...
营口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升级”新经济线上产业园,从人力资源、新文娱、新零售、智慧生活等领域全面打造新经济“人才港”,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年新增项目12个,完成营业收入33.92亿元,实现税收1.87亿元,解决就业2.9万余人次,培训3.7万余人次。营口新经济线上产业园平台入园企业38家,灵活用工平台发包项目3.7万余项,签约人数超41万余人,数字经济发展按下“快进键”。...
新开工项目155个,总投资46.8亿元,其中亿元以上7个、3000万元以上亿元以下40个。京东乡村振兴智慧物流园、辽西汽车服务贸易园项目即将落地,沥青物流产业园项目部分设备已进场,窟窿台翠龙蔬菜物流园项目已完成结算中心、电商交易中心、分拣集配中心等建设,正庚环保科技环保综合利用项目已基本完工,芦田肥业年仓储百万吨化肥库房建设项目和翔波环保科技水隔膜泵等项目已竣工投产。...
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不动摇,持续推进项目落地。全年累计开(复)工500万元以上项目152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2个。重点有总投资1亿元的元裕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废旧汽车拆解、总投资2.5亿元的七里河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总投资3.6亿元的嘉玺轮胎低温真空热解无害化处理、总投资14.5亿元的丰安实业技改扩能等项目,这些项目的落地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增加了强劲动力。...
组建8个领域招商专班,深入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开展专题推介。围绕主导产业,先后赴上海、杭州、成都等地开展招商活动70次,洽谈项目49个。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0个,签约总额22亿元,成功引进颐高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高质量谋划发展项目141个,总投资576.9亿元,中天·书香庭院、碧桂园·繁华汇等34个项目开工建设,城市之光、迈科数字经济产业园等17个项目竣工运营。谋划基础设施项目52个,总投资76.7亿元,纳入国家重大项目建设库项目38个,包装申请地方政府债券项目42个,争取上级资金2.03亿元,实现固定...
认真谋划“三篇大文章”,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升级,三产比例达18.8:33.1:48.1。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实现38.1亿元,增长4.8%,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4.6%。实施“老原新”项目29个,总投资25.1亿元。制造业GDP贡献率高于矿产等传统行业5.7个百分点。开复工神龙智能工厂二期、辽丰禽业肉禽屠宰加工等技改扩能项目25个,建成投产14个,实现增量产值6亿元。完成“小升规”11家,规上企业总数达100家;新备案瞪羚企业7户、雏鹰企业3户,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1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科...
贯彻落实丹东市“项目年”工作部署,以“项目管家”“容缺开工”等制度助推项目加速落地。全年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176个,超额完成目标任务,新盛造纸、津味水产、锦升生物等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重点项目顺利实施;创新试行“摘牌即开工”模式,投资5亿元的富祥水产、投资1.8亿元的东唐新材料项目开工期限大幅缩短,“东港速度”再次刷新。积极对接上级扶持政策,累计争取资金29亿元。...
树牢“项目为王”理念,全力推进“项目年”建设,县级领导包扶66个重点项目,项目工作专班和项目管家全程跟踪服务,统筹推进重大项目。实施5000万元以上重点开复工项目40个,总投资66亿元,开工率111%。谋划包装政府投资类项目87个,重点推进30个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项目。城市集中供热工程专项债券项目落地;牵动性强的本桓宽高速和沿江公路破土动工;秋实特色农产品冷链加工、中医院门诊及发热门诊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家华康养、东岳纳米白云石深加工、威科特瑞非金属矿产品加工等一批新型产业项目竣工达产。...
全年培育企业“小升规”4户“规升巨”1户,规模以上企业达45户,年产值亿元以上企业达14户。注册科技型中小企业26户,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户、雏鹰企业1户。新增省级“小巨人”企业2户,省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户、“专精特新”产品11个,芯峻电气等3户企业产品入选省级工业企业创新产品目录。服务业复苏回暖。向上争取资金,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零售、餐饮企业成本性支出给予适当补助。对首次晋升规模以上的2家现代服务业法人单位给予一次性奖励。全年新增区域物流配送中心1个,乡镇商贸中心5个,村镇便利店58个、物流站点8...
振兴区作为丹东市的主城区,人口密度大、社会流动性强、经济活跃度高,同时也是全省唯一陆地边境口岸城市,在疫情防控中“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任务格外艰巨。面对突如其来、复杂多变的抵边疫情,全区上下勠力同心、众志成城,在区防指的统一指挥下,坚决贯彻国家和省市决策部署要求,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反弹和疫情零外溢的底线。...
聚焦“项目建设落实年”活动,28个重点建设项目开复工100%,亿元以上项目9个。全区规模最大的产业项目思山岭铁矿一期前750万吨工程历经十年的艰辛曲折,即将试生产。聚鑫达节能减排改造助力企业实现产能翻一番。顺安消防管件项目竣工投产,推动铸造产业链进一步延伸。宏大矿业改扩建、聚鑫达矿业破碎线技改等项目竣工,东方硅基年产50万吨高纯石英砂、云新矿业地下开采、开发区基础设施一期等项目超额完成年度建设任务,青云石开发利用项目征地动迁工作成效显著,形成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