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辽宁省)东港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东港发展历史上极不平凡、极不容易、极其难忘的一年。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在丹东市委、市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坚持“3+6+1”工作主线,真抓实干、攻坚克难,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交出了一份“难中有为、稳中有进、干中有成”的东港答卷。

  ——最难能可贵的是:面对复杂严峻的疫情形势,我们始终坚持“三个坚定不移”不动摇,因时因势调整防控策略,成功处置6轮疫情,以最小的代价实现了最大防控成果。我们全力以赴,在丹东市率先启用健康驿站,建成中心医院发热门诊,实现每万人配备1辆救护车目标,新冠疫苗接种水平保持丹东前列,创新成立社情民意专班,建立“四个工作组”,全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让疫情防控变得更有温度。我们铭记于心,100多个日日夜夜,15000多名党员干部舍小家顾大家,攻坚克难守一线;60万港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众志成城抗疫情。千名勇士最美逆行赴丹支援,千人奋战调配物资驰援元宝,这一幕幕令人难忘的画面,彰显着我们东港的精神与担当。

  ——最令人欣慰的是:面对多轮疫情的严重冲击,我们始终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不辍春耕、不误农时,分类施策、复工复产,多措并举、助企纾困,始终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8%;引进省域外内资增长10%;实际利用外资完成680万美元。综合实力继续保持丹东排头兵位置,稳居全省第一方阵,被辽宁省列入全国百强县后备梯队。

  ——最值得肯定的是:面对复杂多变的安全生产形势,我们始终坚持“两个至上”,全面落实国务院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圆满完成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特别是,我们紧紧围绕边海防“五道防线”,坚持“一个目标”“两个最严”工作要求,统筹做好渔船专项整治行动和常态化渔船管控工作,完成739艘“船证不符”渔船整治,拆解渔船513艘,圆满完成了全省“木改钢”试点阶段性任务,有力保证了我市渔业平安和边境稳定。

  2022年,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一)狠抓“项目、园区、产业”三大重点,发展质量更加优良

  项目建设蹄疾步稳。贯彻落实丹东市“项目年”工作部署,以“项目管家”“容缺开工”等制度助推项目加速落地。全年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176个,超额完成目标任务,新盛造纸、津味水产、锦升生物等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重点项目顺利实施;创新试行“摘牌即开工”模式,投资5亿元的富祥水产、投资1.8亿元的东唐新材料项目开工期限大幅缩短,“东港速度”再次刷新。积极对接上级扶持政策,累计争取资金29亿元。

  园区发展提速增效。按照“园中园”模式,通过产业平台发展推动园区建设。“565”平台建设取得积极成效,互市贸易区完成管理系统联调联试,录入边民信息6500人,登记合作社12家;海洋生物科技产业园4个项目完成主体工程;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通过国家评审认定;精细化工产业园区通过省级验收,实现丹东市化工园区零突破;前阳户外纺织服装园区起步区落户企业7家;城北物流园落户项目2个;人力资源大厦、西区蒸汽管网工程破土动工。在2021年省级开发区考核中,东港经济开发区和前阳经济开发区分别名列第19名和第25名。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农业特色更加鲜明,东港草莓入选国家农业品牌培育计划;十字街镇成功创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椅圈镇入选全国首批百个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示范农场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工业动能持续增强,立足“三篇大文章”,实施技改项目35个,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44.1%;新增“小升规”企业14户、“规升巨”企业2户、省级绿色工厂1户。服务业品质持续提升,新增限上企业10户;聚焦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初步建成三级仓储物流配送体系;全域旅游加快成势,“鸟语花香游东港”连续6年由央视直播报道,东港旅游特色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

  (二)凝聚“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能,发展活力加快释放

  重点改革步伐加快。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厚植发展土壤。不断健全亲商、护商机制,累计为81家企业和7名投资者颁发“一牌两卡”;推进智慧城市与城市管理深度融合,为城市网格化管理、突发事件处置和疫情防控调度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撑;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政务服务事项进驻率达91.6%,“一网通办”实际网办率达99.1%。扎实做好事业单位改革“后半篇”文章,调整组建事业单位12家,改革活力充分激发。

  对外开放逆势突破。围绕“五个方面”重点,打造更高水平开放格局。实施“外贸双量增长计划”,为企业申请中央外经贸专项资金2115万元,新增外贸企业41家;大台子港区获批国家一类开放港区。积极融入“黄海翼”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与庄河市联合制定《区域协同发展框架协议》,在产业发展、园区共建、海洋经济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出台《东港市荣誉市民称号授予办法》,鼓励国内外友好人士支持东港城市建设和发展。针对性开展招商引资,全年“走请”150次,完成在谈项目150个,新签约项目43个。

  创新驱动后劲增强。围绕实体经济发展,突出数字赋能和创新驱动,成功入选省创新型县(市)建设试点。创新企业培育成果显著,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产值同比增长12.9%;新增“雏鹰”“瞪羚”企业4家,省级“小巨人”企业2家;4个项目纳入省技术创新重点项目计划。创新基础持续夯实,构建实质性产学研联盟2个;智能制造推广中心和海洋经济研发中心开工建设;引进5名外籍专家共建“国际科技创新和产业合作中心”。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db/410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