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西北地区
这五年,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县域实力稳步提升。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和经济下行压力,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经济社会步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全县生产总值由2015年底的35.6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60.5亿元,年均增长5.3%;规上工业增加值由9.5亿元增加到13.8亿元,年均增长7.6%;大口径财政收入由7.1亿元增加到8.4亿元,年均增长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6.7亿元增加到9.7亿元,年均增长7.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6242元增加到23087元,年均增长7.3%...
基础设施全面升级。康卓二级公路建成通车,康上公路、草上公路、马集至墩湾公路提档升级,全长115公里(新建102公里)的旅游大通道即将贯通,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042公里、比2016年增加460公里。鸣鹿水库、城乡净水厂、北部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等一批水利工程建成使用,彻底解决了全县30多万群众的安全饮水问题。装机1.6万千瓦的10座光伏电站并网发电。所有行政村硬化路、动力电、宽带网络全覆盖。...
基础短板全面补齐,塑造了焕然一新的城乡面貌。我们以项目建设为龙头,全力抓项目、争资金,补短板、强弱项,下决心改变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S309、旅游大通道、吊漫路、砂红井等致富通道全面建成,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181.96公里。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惠民嘉苑、漓水大桥、滨河路、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厂、县城天然气管网等一批重大工程,提升了县城服务功能,大夏河景观带、绿化亮化工程使县城更加靓丽、更有品味,城镇化率由2016年的14.25%提高到15.87%。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文化广场、村社道路、灌区改造、安...
狠抓项目有效投资,全年实施重点项目54个16亿元,落实招商引资项目22个24亿元,“双争”到位资金20亿元。泾华高速全线贯通,312国道维修进展顺利,泾平公路改造提升稳步推进,沙蒿公路建成通车,改建提升农村公路9条46.6公里,硬化巷道7.1万平方米。“互联网+城乡供水”工程有序推进,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治理试点县项目全面完成,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5个,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35平方公里。提升改造农村饮水管网299公里,更换配水管道54公里。深化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文化旅游+工业+电商”产业融合发...
发展壮大特色优势农业,投入扶持资金22.49亿元,培育形成草畜、马铃薯、冷凉蔬菜、杂粮和劳务为主的“4+1”产业体系,农户户均养牛达到5头、种植蔬菜2亩、马铃薯10亩以上,一产增加值从2016年的14.79亿元增加到23.32亿元,年均增长4.5%。持续提升工业园区集聚能力,入园企业数量和产值分别达到28家、4.8亿元,月亮山、偏城梁风力发电建成并网运行,全县规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3家,以农特产品加工、新能源等为主的地方工业体系初具规模。不断完善商贸物流体系,电子商务蓬勃发展,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持续...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乡面貌显著改观。新改建公路3615公里,打通固会高速等四条“断头路”,实现县县通高速、村村通硬化路。建成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黄河水调蓄工程,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7%,圆了百万群众安全饮水梦想。新开通航线4条,所有行政村通光纤,自然村通动力电,4G网络全覆盖,建成5G基站1510个。海绵城市建设、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取得实效,建成美丽小城镇35个、美丽村庄148个,城镇化率从32.4%提高到43.6%。创成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自治区文明城市。...
实施总投资1320亿元的各类重点项目588个,建成奥体中心四馆、城区集中供热、城东二路大桥等一批重大项目,实施环城北路、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等60个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棚户区改造13290套、老旧小区改造1080户,老旧小区安装电梯109部,投放新能源公交车出租车554辆、共享单车5300辆,建成过街天桥4座,改造提升城区道路6条,打通“断头路”31条,创造了“开路精神”。引进甘肃建投、碧桂园、百益集团等国内知名企业投资建设,累计到位资金118亿元。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26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到88.75%,...
投资396.4亿元,开工建设临大高速、临康广高速、安临一级和临夏市环城北路,双达高速、旅游大通道和折红、康冶二级公路建成通车,兰(临)合铁路动工在即,兰永临高速、永积高速可研获批,全州公路总里程达到7800公里。投资91.5亿元,实施了引黄济临、和广两县水源保障、南阳渠水系连通及提质增效、鸣鹿水库、石门滩水库等重大水利工程。投资22.3亿元,新建和改造主配电变压器4300台、输配电线路7500公里,全社会用电量从33.6亿千瓦时增长到42.9亿千瓦时。天然气管道达到1040公里,城市燃气普及率达到76.1...
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244个,总投资29.5亿元;招商引资项目32个,累计到位资金14.49亿元;投资4.67亿元,实施城乡基础设施项目35个,建成赛尔龙至碌曲、甘青界至李恰如沟口、江车至双岔等3条公路,碌卓公路开工建设,改建农村公路98公里、硬化路342公里;县城引水工程投入运营;投资3.6亿元完成了5136户棚户区改造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实施危房改造1407户。投资约9亿元,在全州率先实现生态文明小康村全覆盖,尕秀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5G网络有序铺开,建成网络基站30座。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不...
“十三五”期间,累计实施国家投资项目213个,总投资34.2亿元。改造城镇棚户区4576户,供水普及率达100%。建成46.58兆瓦光伏电站。县、乡、村文体场所基本实现全覆盖。玛久二级公路、玛沁三级公路、S330河曲马场至黄河桥三岔路口三级公路、齐哈玛黄河大桥等重点交通项目建成通车。黄河玛曲段防洪治理工程、牧区节水灌溉工程等水利工程顺利实施,极大改善了城乡基础设施条件。...
这五年,我们把特色产业作为发展根本之基,精心培育、蹚出路子,交出了一份创新突破的成绩单。农业上,草畜产业“老树发新芽”,牛羊饲养量分别达到25万头、230万只;枸杞、圆枣、中药材等特色产业“老树开新花”,分别达到5万亩、8万亩、4.5万亩;酿酒葡萄、文冠果等特色产业“无中生有”,分别达到2.5万亩、36.2万亩,农牧业总产值达到34.3亿元。我县被评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现代农业(枸杞)科技示范展示区,银柴胡种植基地入选“全国特色中药材种植基地”。工业上,形成“一园三区”发展格局,确立农副...
成功举办黄花菜产业科技高峰论坛、中国葡萄酒酒商大会等一批全国性盛会,我区先后被评为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基地、中国富硒黄花菜明星产区、宁夏中部干旱带高效节水示范试验及实训基地。工业扩规增量,抢抓“宁电入湘”重大机遇,编制完成“十四五”新能源发展规划和绿色装备制造产业示范园规划,湘投控股、中车株洲所等企业相继落户,协议投资252.3亿元。新能源集维中心建成投运,风力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458万千瓦,占自治区近六分之一,我区被列入全国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
特色农业强势发展,奶牛、肉牛存栏分别达到19.6万头、9.8万头,奶牛存栏分别占自治区、吴忠市存栏总量的30.3%、71.5%,规模化养殖率达到98%以上,伊利等国内知名乳企持续扩大产能,奶产业全产业链产值接近200亿元。粮食产量实现“五连增”,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设施农业新技术走在全区前列,涝河桥牛羊肉、扁担沟苹果等29个产地品牌走向全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位居自治区第一,年均增长8.9%。...
这五年,我们始终坚持区域联动统筹推进,城乡面貌日新月异。投资473亿元,实施市区东片区综合开发等项目793个,市人民医院、黄河奥体中心等建成运营,城镇化率达到55.8%,五年提升了7.9个百分点。新建保障性住房2.9万套,改造老旧小区545个,建设美丽小城镇28个、美丽村庄208个,全面推行卫生保洁城乡一体化市场运营模式,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8%。新建农村公路1914公里,全市人民翘首以盼的银川至西安、银川至中卫高铁建成通车,吴忠融入国家高铁网。全国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等创建活动对城市面貌、市...
聚力十大工程抓进度扩投资,谋划实施项目187个。黄河右岸综合治理滨河道路、贺兰山生态修复工程加快推进,“互联网+城乡供水”、利垦奶牛养殖场二期等52个重点项目全部开工,首朗吉元尾气制燃料乙醇等50个项目竣工投产。慕恩化工10万吨甲胺、滨泽6万吨燃料乙醇、盛如意菌草栽培加工等84个项目先后落地,实际到位资金64.6亿元,截至9月底,制造业投资、民间投资分别增长14.7%、45.4%。...
2021年1-9月两大产业完成产值104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67%。加快发展网络经济、科技金融、现代物流、生态工业文化旅游等新经济新业态,培育引进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的现代服务业企业200余家,新增3个4A级旅游景区,成功创建首批“宁夏全域旅游示范区”。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引进德希恩食用菌丝生产、富慧翔鲟鱼养殖项目,打造红蜡滴枸杞、贺东庄园葡萄酒等富硒品牌,培育国家级星创天地等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2家。经过五年努力,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0.71:45.9:53.39,实现了由工业“一枝独秀”到“双轮...
纵深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抢占生态文明“制高点”,打造绿色发展“升级版”,实现了“全域无垃圾”目标。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投资6.22亿元,实施流域治理、生态修复、灾害防治等各类生态项目40个。积极配合省州推进白龙江引水工程前期工作。扎实推进“蓝天、净土、碧水”保卫战,有效管护公益林205.66万亩、国土绿化10.5万亩、义务植树95.7万株,植被覆盖率达97.3%,森林覆盖率提高0.35%。连年荣获“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国家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称号,扎尕那农林牧...
加快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大力实施文化旅游“一十百千万”工程,投资近5亿元实施拉尕山、沙滩、大峡沟、翠峰山等旅游基础设施项目40余个,建成旅游厕所、观景台、停车场等133座(个),创建3A级旅游景区3个,建设乡村舞台196个,广电综合覆盖率达99%。建成旅游专业村20个、园林式生态农庄15个,培育精品农家乐、民宿435家,组建村级文化、体育、演艺等服务团体267个,“多彩石城·生态农庄”各皂坝村、“田园城马·英雄故里”城马村、“康养小镇·葡萄之乡”土桥子村、白龙江百里风情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逐步显现。精心打造...
累计实施各类项目277项。古雅洮河大桥、所藏洮河大桥、人行过街天桥、城区改造提升等市政项目全面建成,完成棚户区改造7085套,新增城区道路12公里、改造提升23公里,县城面积扩展了5.6平方公里。实施了9个乡镇的市政道路、3个乡镇的集中供热和4个乡镇的供水工程。S10卓合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完成G248线康卓路(卓尼段)、S326线卓碌路(卓尼试验段)建设任务,国省道规划总里程分别达到213公里、297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053公里。甘南州大数据服务中心卓尼县分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5G网络县城区实现全...
回首五年,我们坚持规划领航、项目带动,基础设施日益改观。“十四五”规划、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高质量编制完成。县城集中供热(二期)、棚户区改造、城乡污水处理、乡村振兴培训基地、青藏之窗·冶力之舟高端民宿等227个项目全面实施。红桦山隧道、大岭山隧道、新城至三岔段公路全线通车。S10卓合高速公路、中部片区供水、生态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等项目如期实施。387个生态文明小康村高标准建成,926公里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五年来,我们坚持因地制宜育产业、扩规模,投资2821万元建成养殖小区22个、养殖暖棚2905座、鲜奶收购站2个,培育犏牛繁育、“美仁牦牛”提纯复壮、藏羊、饲产业等基地14个;粮食、饲草播种面积每年分别稳定在7.4万亩和4万亩以上,种植藏中药材1万亩、羊肚菌220亩。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投资2.3亿元完成当周草原、美仁大草原、勒秀洮河风景区建设,投资9882万元打造俄合拉旅游标杆村和9个专业村,成功举办“一会一节”“民企甘南行”和香巴拉旅游艺术节等节庆活动,旅游人数和收入分别增长15%和19%。...
坚决贯彻“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投入扶贫资金3.44亿元,支持建设枸杞芽菜基地、江南村扶贫产业园等一批产业扶贫项目,“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欣荣村、广荣村、隆源村高质量脱贫出列,8035名贫困群众实现脱贫梦。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销号,清理“散乱污”企业452家,空气质量逐年改善,黑臭水体全面消除,碧水蓝天触手可及。聚焦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坚持“房住不炒”,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推动金融、房地产同实体经济均衡发展。建立健全金融风险防控机制,...
产业转型提速显效,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现代产业格局初步形成。羊绒产业焕发新生,浙江新澳、江苏舜昌、国斌亚琦等项目建成投产,19家中小羊绒企业平稳运行。再生资源“浴火重生”,集散基地、云耀10万吨再生铜、亿能220万台电子废弃物综合利用等项目相继投产,新能源装机容量达到2663MWp。现代农业不断壮大,养殖基地快速崛起,入驻养殖企业103家,蒙牛西北奶业全产业链百亿产业集群项目落地建设,草畜产业产值达到31亿元。...
持之以恒抓创新,发展活力全面迸发。建立京银合作、东西协作机制,银川中关村双创园开花结果,“一中心一基地”齐头并进,400余家创新型企业聚集成长,宁夏储芯、西部检测等企业从孵化培育走向落地生根,获评自治区双创示范基地。校企地协同创新,培育国家级、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重点实验室11个,共享装备3D打印技术引领行业转型发展。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行政审批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全程网办,基层审批服务执法改革走在全区前列。政银企对接深入开展,50家金融机构成长壮大,服务质效全面提升,获评自治区金融环境创...
商贸服务业转型提升。升级新百总店、建发现代城,引进国际一线品牌超30%,入驻首店126个,实现建筑更新、品牌更新、体验更新,形成最潮消费场景。新百购物中心重装开业,上陵星华汇建成运营,老商圈焕发新活力。砂之船·奥莱等项目加快推进,吾悦广场开业在即,友爱商圈雏形初显。鼓楼尚街夜市提标升级,世和天玺酒吧街区人气渐旺,都市夜经济多点开花。中环、光耀等大厦入驻企业150余家,楼宇总部经济提质增效。服务业对GDP增长贡献率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