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西北地区
纵深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抢占生态文明“制高点”,打造绿色发展“升级版”,实现了“全域无垃圾”目标。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投资6.22亿元,实施流域治理、生态修复、灾害防治等各类生态项目40个。积极配合省州推进白龙江引水工程前期工作。扎实推进“蓝天、净土、碧水”保卫战,有效管护公益林205.66万亩、国土绿化10.5万亩、义务植树95.7万株,植被覆盖率达97.3%,森林覆盖率提高0.35%。连年荣获“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国家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称号,扎尕那农林牧...
加快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大力实施文化旅游“一十百千万”工程,投资近5亿元实施拉尕山、沙滩、大峡沟、翠峰山等旅游基础设施项目40余个,建成旅游厕所、观景台、停车场等133座(个),创建3A级旅游景区3个,建设乡村舞台196个,广电综合覆盖率达99%。建成旅游专业村20个、园林式生态农庄15个,培育精品农家乐、民宿435家,组建村级文化、体育、演艺等服务团体267个,“多彩石城·生态农庄”各皂坝村、“田园城马·英雄故里”城马村、“康养小镇·葡萄之乡”土桥子村、白龙江百里风情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逐步显现。精心打造...
累计实施各类项目277项。古雅洮河大桥、所藏洮河大桥、人行过街天桥、城区改造提升等市政项目全面建成,完成棚户区改造7085套,新增城区道路12公里、改造提升23公里,县城面积扩展了5.6平方公里。实施了9个乡镇的市政道路、3个乡镇的集中供热和4个乡镇的供水工程。S10卓合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完成G248线康卓路(卓尼段)、S326线卓碌路(卓尼试验段)建设任务,国省道规划总里程分别达到213公里、297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053公里。甘南州大数据服务中心卓尼县分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5G网络县城区实现全...
回首五年,我们坚持规划领航、项目带动,基础设施日益改观。“十四五”规划、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高质量编制完成。县城集中供热(二期)、棚户区改造、城乡污水处理、乡村振兴培训基地、青藏之窗·冶力之舟高端民宿等227个项目全面实施。红桦山隧道、大岭山隧道、新城至三岔段公路全线通车。S10卓合高速公路、中部片区供水、生态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等项目如期实施。387个生态文明小康村高标准建成,926公里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五年来,我们坚持因地制宜育产业、扩规模,投资2821万元建成养殖小区22个、养殖暖棚2905座、鲜奶收购站2个,培育犏牛繁育、“美仁牦牛”提纯复壮、藏羊、饲产业等基地14个;粮食、饲草播种面积每年分别稳定在7.4万亩和4万亩以上,种植藏中药材1万亩、羊肚菌220亩。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投资2.3亿元完成当周草原、美仁大草原、勒秀洮河风景区建设,投资9882万元打造俄合拉旅游标杆村和9个专业村,成功举办“一会一节”“民企甘南行”和香巴拉旅游艺术节等节庆活动,旅游人数和收入分别增长15%和19%。...
坚决贯彻“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投入扶贫资金3.44亿元,支持建设枸杞芽菜基地、江南村扶贫产业园等一批产业扶贫项目,“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欣荣村、广荣村、隆源村高质量脱贫出列,8035名贫困群众实现脱贫梦。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销号,清理“散乱污”企业452家,空气质量逐年改善,黑臭水体全面消除,碧水蓝天触手可及。聚焦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坚持“房住不炒”,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推动金融、房地产同实体经济均衡发展。建立健全金融风险防控机制,...
产业转型提速显效,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现代产业格局初步形成。羊绒产业焕发新生,浙江新澳、江苏舜昌、国斌亚琦等项目建成投产,19家中小羊绒企业平稳运行。再生资源“浴火重生”,集散基地、云耀10万吨再生铜、亿能220万台电子废弃物综合利用等项目相继投产,新能源装机容量达到2663MWp。现代农业不断壮大,养殖基地快速崛起,入驻养殖企业103家,蒙牛西北奶业全产业链百亿产业集群项目落地建设,草畜产业产值达到31亿元。...
持之以恒抓创新,发展活力全面迸发。建立京银合作、东西协作机制,银川中关村双创园开花结果,“一中心一基地”齐头并进,400余家创新型企业聚集成长,宁夏储芯、西部检测等企业从孵化培育走向落地生根,获评自治区双创示范基地。校企地协同创新,培育国家级、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重点实验室11个,共享装备3D打印技术引领行业转型发展。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行政审批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全程网办,基层审批服务执法改革走在全区前列。政银企对接深入开展,50家金融机构成长壮大,服务质效全面提升,获评自治区金融环境创...
商贸服务业转型提升。升级新百总店、建发现代城,引进国际一线品牌超30%,入驻首店126个,实现建筑更新、品牌更新、体验更新,形成最潮消费场景。新百购物中心重装开业,上陵星华汇建成运营,老商圈焕发新活力。砂之船·奥莱等项目加快推进,吾悦广场开业在即,友爱商圈雏形初显。鼓楼尚街夜市提标升级,世和天玺酒吧街区人气渐旺,都市夜经济多点开花。中环、光耀等大厦入驻企业150余家,楼宇总部经济提质增效。服务业对GDP增长贡献率90%以上。...
新材料、新能源、新食品“三新”产业集聚发展,中环、蓝思等新材料领域国际知名企业落户银川,鑫晶盛3500吨工业蓝宝石、隆基光伏15GW单晶硅棒和切片等45个项目建成投产,中环50GW太阳能级单晶硅等134个产业项目开工建设,宝丰储能电池全产业链等29个项目签约落地。蒙牛4500吨高端液态奶项目加快建设,新增奶牛5万头。获批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试区,新增酿酒葡萄面积1.6万亩。“三新”产业占全市制造业产值比重达44%以上。获评首批“科创中国”创新枢纽城市,高效单晶电池及组件制备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城市化进程全面推进,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41.7%。改造棚户区1673户,建成公租房100套。城区集中供热、供气实现从无到有,供热面积达150万平方米,天然气用户超过6000户。城区供水调水项目顺利实施,提升改造供水管网,新建城区生活垃圾处理厂,扩建污水处理厂,铺设城区污水管网30.6公里。绕城公路一期初步建成,硬化胶州路、体育路及一批城区背街小巷,实施银杏路等道路拓宽工程,建成过街天桥4处。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建成县体育中心、徽州夜市商业街区,新建改建农贸市场7处,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一中体育场、城市规划展览...
特色农业集约发展,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40万亩,建成拉路梁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麻界滩食用菌等一批产业基地和乡镇产业集中区,引进投产甘肃琦昆公司仓储物流、德青源金鸡产业项目,培育羌源富民、兴宕菌业、兴昌蜂业等龙头企业3家,建设高标准农田6.6万亩,新增国家地理标志登记产品1个、“甘味”品牌2个,建成GMP中药材饮片加工生产线2条,农业保险综合承保率达到94%。旅游产业稳步升级,实施官鹅沟路面改造、游客服务中心和草药谷旅游度假村等一批旅游建设项目,打造“山湾梦谷”等乡村旅游示范村13个,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
2021年,第一产业增加值预计完成7.31亿元,比2016年增长26%。工业经济平稳运行。累计实施工业项目20项,宁氏矿业、明珠矿业、万利铁合金等一批骨干企业完成技改扩能,天池饮用水厂、任和中药材加工等一批工业项目建成投产。全县规上工业企业达到15家,居全市第一。2021年,规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6.75亿元,比2016年增长38.4%。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天池大景区一期项目启动实施,成功创建天池国家4A级和碧口古镇、白马河国家3A级景区,举办四届白马人民俗文化旅游节,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开局起步。五年新增...
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三产结构调整为 22.6:17.5:59.9,经济结构更趋合理。推进特色农业产业提质增效,成立了礼县大黄研究院,创建农业产业示范点1112个,开展农业科技培训16.3万人次,全县经济林果达到130万亩,中药材、蔬菜面积分别达到12.7万亩、11.1万亩,建成养殖小区31个、规模养殖场552个、发展养殖大户1110户,金鸡产业扶贫项目建成投产,礼县大黄产业园项目一期工程即将竣工。实施重点工业项目59个,加大工业企业协调服务力度,工业经济实现企稳回升,今年前三季度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4.4亿元...
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4.3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6亿元、行业专项资金18.3亿元;签约招商项目28个,到位资金11.7亿元;实施省市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38个、5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183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6.5亿元;“两徽高速”建成通车。整合资金3.7亿元改造提升县城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城市“双修”工程。职业技术学校完成主体建设,棚户区改造、徐阳河引水、天然气综合利用等一大批民生保障项目完工投用。...
五年来,我们突出特色、提质增效,优势产业不断壮大。坚持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拉开架势构建富民特色产业体系。落实产业扶持资金8.02亿元,培育引进农业龙头企业31家,发展专业合作社1584家,构建起“中药材、经济林果蔬、畜牧养殖”三大农业特色产业体系。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10个,绿色食品认证企业11家、产品15个,“西和半夏”被认定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农业特色产业质量和效益大幅提升。...
统筹推进城市扩容提质和美丽乡村建设,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持续提升,城乡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累计完成投资135亿元,实施各类重点项目302项,S44康县至略阳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市政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标准体育馆基本建成,城区城市“双修”工程全面完成,特色小城镇建设稳步推进,城市框架进一步扩大、品味得到提升,人口城镇化率达到31.5%,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成效明显。整合投入资金12.36亿元,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持续优化水、电、路、宽带等基础设施,常态化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350个行政村全部建成美丽乡村,2镇1...
建成了磨坝峡城区供水工程、成县客运中心等一批公共服务项目;陇南成县机场开通8条航线通达13个城市,S222线王磨至鸡峰段改建工程、镡坝至陕西略阳西淮坝省际联网公路、同谷大桥、华昌大桥建成通车。累计新建商业住宅98万平方米,完成棚户区改造3663户,建成经济适用房167套。城市建成区面积由2016年的9平方公里扩大到12平方公里。城区供水普及率达到95%,污水处理率达到93.5%;卫生户厕普及率达到68.7%,卫生公厕实现建制村全覆盖;创建“清洁村庄”178个,建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0个、省级旅游示范村3...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统筹布局、一体推进,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坚持规划引领,统筹推进旧城改造和新城开发,城镇发展布局不断优化。完成了南长江大道改造、城市双修、东江水湿地公园等项目,白龙江廊桥、城市灯光夜景、滨江休闲步道、锦鲤桥等项目建成投用,城市供热、供气、排污管网改扩建及美化亮化同步跟进,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城市品位品质大幅提升。安化、两水、桔柑小城镇建设进展顺利,全域无垃圾整治行动持续开展,创建“清洁村庄”362个,建设美丽乡村64个,城乡人居环境不断优化。...
陇南机场建成通航,8条航线通达北上广深等13座重点城市[2]。兰渝铁路建成并开通复兴号动车组,天水至陇南铁路试验段开工建设。两徽、渭武高速建成通车,武九高速加快推进,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573公里,居全省第三,“铁公机”立体交通运输网络基本形成。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和输变电工程相继建成,建设堤防工程107公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650处。工业互联网试点取得积极成效,电信普遍服务试点项目全面完成,重点区域5G网络实现全覆盖。...
五年来,我们搭建平台、优化结构,产业发展实现质效双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形成了以中药材、畜草为主导,地方特色食品加工、劳务、电商、旅游等产业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以中药材为主的特色优势产业收入已成为农民稳定增收的主要支撑。工业经济平稳发展,实施重点工业项目45项,提升了特色产业开发层次和水平。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旅游综合收入达29.7亿元。商贸活动持续繁荣,电子商务网络零售额稳居全省前列,各类市场主体总量达2.92万户。...
五年来,我们始终聚焦特色产业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牛羊菜果薯药”等传统产业实现适宜区全覆盖,食用菌、山野菜、中华蜂等新兴产业增收作用明显,75%以上的农户依靠产业稳定增收。工业集中区发展规划更加完善,一批减税降费、纾困解难的惠企政策精准落地,全县工业企业达到43家,工业经济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52%。贵清山、遮阳山景区旅游设施持续完善,民俗体验、自驾露营等旅游新业态亮点纷呈,漳县成为周边地区短途游、自驾游的最佳目的地之一。...
我们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紧盯“争先进位、争创一流”目标,实施临洮体育训练基地二期、光大环保发电等重点项目120个,建成农业特色产业标准化基地41个、养殖小区118个,奇正藏药医药产业基地等24个工业项目和17个技改项目快速推进,岳麓山公园成功创建为4A级景区,招商引进国力大康养、海尔日日顺智慧物流等重点项目22个,经济发展既跑出了“加速度”,又彰显了“高质量”。...
紧盯建设生态文化旅游城市发展定位,倾力打造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魅力城市,带动城乡融合发展。打造高品质文旅城市。按照“一心、两轴、两区、六组团”26的城市空间布局,坚持“南游北居、南展东拓”发展方向,在渭河南岸规划建设文旅新城,在县城东区规划建设科技创新城,优化充实学校、医院、公园、停车场、公厕等公共资源布局,加快县城区供热扩容、天然气等工程建设,集中供热率、燃气普及率分别达到100%和80%。...
设立专项基金5500万元支持十大生态产业发展,生态产业增加值达到23.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8.4%。坚定维护粮食安全,新建高标准农田12.8万亩,玉米、马铃薯种植面积分别达到65万亩、50万亩,粮食总产量稳定在24万吨以上。扎实开展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建立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52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基地10个、高质量香菇生产基地34个,甘肃中草药种质资源库填补了省内行业领域空白,渭北现代农业园区创建为省级示范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