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东北地区
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8个、落位15个,开工重点项目64个、竣工15个。4个项目当月签约、当季投产,英俊1号变电站一年竣工使用,跑出项目加速度。省市高度关注的滨河一期主体封顶,南航老机场开发在即,热电二厂搬迁、东郊厂1985项目取得实质进展,成为未来发展硬支撑。
——产业转型步伐加快。“五大园区”吸引17户企业落户集聚,中拓模塑成为首批国家数字化转型试点,8户企业进入省级“智改数转”项目库,规上工业产值即将突破百亿元。“资源盘活”开辟总部经济新空间,打造智优沃数字经济产业大厦,九八酷互联网平台进驻蓝...
新兴制造业加速集聚,新晨科技、富晟安创等7个智能制造项目相继落位,程力改装车、中凯消防车2条特种车改装线陆续投产,开发区加速向智能制造、整车改装升级跨越。工业规模做大做优,加速提升一批、招引一批、裂变一批、储备一批,奥森铝业等11户企业成功升规纳统,全区规上工业企业达81户,工业底盘更趋稳固。预计全年规上工业产值实现735亿元以上。...
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4.5亿元,增长0.1%;固定资产投资57.6亿元,增长2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15.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6亿元,增长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18亿元,下降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066元,增长6%。经济运行始终保持在合理区间,获评“辽宁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
预计年末,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33.6亿元,同比增长6.5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8.9亿元,同比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实现66亿元,同比增长12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9.4亿元,同比增长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8.3亿元,同比增长10%;引进内资实现58.72亿元,同比增长17%;进出口总额实现3557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7.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2.39万元,同比增长7%。...
初步预计:地区生产总值144.9亿元,增幅6.5%;固定资产投资61.3亿元,增幅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8亿元,增幅1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05亿元,完成年初计划的114.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4亿元,增幅10%;引进国内实际到位资金58.6亿元,增幅16.6%;进出口总额550万元,增幅14.6%;实际利用外资额142万美元。...
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县域综合实力保持全省第一方阵。...
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0780万元、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6.2亿元、增长10.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3.5亿元、增长8%,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2120元和23855元,分别增长4%和6.5%。...
全年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00亿元,增长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00亿元,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4.9亿元,增长7%;有效产业投资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5亿元,增长6%。...
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66.3亿元,增长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2亿元,比预期增长3.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2亿元,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5亿元,增长16.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541元,增长6.5%。...
主要经济指标排名全市前列,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17.85亿元,同比增长3.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03亿元,同比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51亿元,同比增长10%;域外引资到位额35.68亿元,同比增长12%;外贸进出口总额6.97亿元,同比增长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775元,圆满完成了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成功获批2024年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
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77亿元,增速5.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9.2亿元,增速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3亿元,增速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46592元,增速5%。...
预计到年末,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88.7亿元,同比增长6.5%;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92.8亿元,同比增长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5.9亿元,同比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9亿元,同比增长10%;地方级财政收入完成10.2亿元,同比增长13.4%。...
一是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着力加强监测预警、有效调控,及时出台扩大内需、减负强企集成政策,落实高质量发展行业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双赛马”机制,聚焦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挖增量、控减量、以丰补歉,全年经济稳定恢复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3%,增速居全国第7位,为近年来最好位次。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6.3%,增速居全国前列。我们扶优育强稳定工业运行,出台稳工业政策措施,支持企业稳产量、扩产能、拓市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8%,高于全国2.2个百分点。重点产业增长强劲,汽车、装备制造、电...
凝心聚力抓创新,科教潜能持续释放。加快创建区域科技创新中心,高标准建设辽宁实验室,新建、重组全国重点实验室达11家。实施“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项目120个。“国和一号”屏蔽电机主泵、“太行110”重型燃气轮机等大国重器在辽宁问世。新建省级中试基地14家。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55.5%,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30.8%。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7.05件。实施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计划,新增“雏鹰”“瞪羚”企业102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1家,十月稻田、微控飞轮实现我省“独角兽”企业零的突破,科技型中小企业...
坚持育产业、建集群,增长动能持续增强。围绕“4567”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大力实施“千百十”产业量级提升工程,新增规上企业35户,工业实力有效提升。农产品加工业健康发展,规上企业达到223户,预计产值实现240亿元。智能农机产业不断升级,农机企业达到51户,设立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分中心,开发全国首台大型高端智能鲜食玉米收获机,填补了同类型产品市场空白。电机装备产业不断壮大,佳电股份入选工信部2023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示范名单,营业收入预计达到40亿元,向高端化、智能化迈进。“中国牙城”建设...
一要抓实招商引资扩增量。紧盯“六强企业”以及国企、央企投资动向,创新招商方式,建立健全项目库,深度挖潜在外知名人士潜力,完善项目落地保障机制,精准落实招商计划,着力引进生成一批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产业融合强链的高质量产业项目。建立“1+1+4+5联动机制”,即每个战线成立一支招商小分队、建立一个工作台账;深入开展“四季会战”,县政府班子成员每月外出招商一次,政府序列局、乡镇主要领导每季度至少外出招商一次,分战线召开一次招商引资推进会议;开展招商培训、参加展会、宣传推介、...
“四新经济”取得进展。冰雪经济持续“升温”,全年举办冰雪赛事活动23场次,四季冰雪项目主体工程完工,奥悦碾子山国际滑雪场入围第六届冬鼎奖“中国滑雪场30品牌”、入选2023-2024全国十大冰雪旅游精品线路沿线冰雪旅游点。数字经济扎实推进,新建5G基站14个,落实数字化标杆奖补资金10万元。生物经济成效初显,齐山种业利用DH技术加快生物育种进程,培育出适合我区种植的玉米作物新品种6个,在提高粮食单产和粮食品质方面实现新突破。创意设计经济稳步发展,新招引、注册设计企业6户入驻山城,组建碾子山区麦饭石博物馆、...
过去一年,我们抢抓机遇、蓄势赋能,以务实举措开辟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发展头号工程,把握政策机遇,全力向上争、向外引、向内挖,项目建设提速提效,全年共谋划储备项目122个,中央预算内和债券项目到位20个,到位资金2.88亿元。扎实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推进省重点项目4个,完成投资4.4亿元;市重点项目15个(含省重点项目3个),完成投资7.23亿元。围绕壮大主导产业,扶老携幼、招大引强、补链强链,招商引资步伐加快,正式签约木兰人造溶洞旅游综合开发、珠海澳弯健康产业游学生产基地、杭州...
一年来,我们凝心聚力、迎难而上,经济发展在争先进位中焕发活力。项目建设提速增效。坚持“项目为王”不动摇,落实重点项目包保责任制,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90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36个,完成投资25.3亿元。桑黄精深加工、肉牛养殖基地等7个项目竣工投产,光东村农业融合产业园、南坪污水处理厂等10个项目完成建设,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孵化器、智慧物流等42个项目加快推进。总投资123亿元的卧龙湖抽水蓄能移民安置规划大纲获得省政府批复,移民安置规划报告通过审查。新能源乡村振兴、石马洞钼矿等项目前期进展顺利。...
(一)重点项目高效推进。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一号工程”,全年实施总投资396亿元的重点项目124个,其中省州调度5000万元以上项目44个,新增专项债限额16亿元、额度居全州首位。进口百万吨煤炭产业园、互贸落地加工产业园、现代物流集散中心等22个项目全面完工,佰盛城市广场、国药药材进出口加工产业园、中农发深蓝食品加工、进口农产品深加工等22个项目加快推进,珲春至圈河高速、敬信水韵生态小镇、示范区化工园区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取得新突破,顺利承办全州2023年春季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成功举办中俄边境金融与物流合作...
——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年实施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33个,成为经济当期稳增长、长远促发展的有力支撑。成功招商引进一批链主企业,中粮家佳康700万头绿色生猪养殖全产业链、万华绿色工业化定制家居产业集群、上海电气百万吨甲醇等超百亿级大项目签约落地,大唐向阳二期项目新增并网发电60万千瓦,全省首批新型铅碳储能电站示范项目落地启动,海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竣工达产,国内陆上风电首支98米叶片、东北首台1000标方碱性水电解槽等工业产品相继下线。敖东药业经典名方中药枇杷清肺颗粒在国内首批首家上市,企业研发能力已...
实行“5+3”产业项目两张清单一起抓,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52%,始终位居全省前列,梅花头部经济产业园、中粮700万头生猪全产业链等大项目签约落地;开复工重点项目194个,梅花黄原胶、镇赉柠檬酸、洮南尧景电解槽等项目投产。创新实施“绿电+消纳”模式,绿电园区首个百亿级项目吉电能谷铅碳电池产品下线。抢占氢能发展新赛道,总投资500亿元的国电投风光制氢合成氨、上海电气绿色甲醇、远景零碳氢氨等7大氢基项目落地推进。坚持工业运行立体式监测,新增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5户。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成功突破碳基负极...
一年来,我们聚力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再添引擎。全力推动项目建设,成立重大项目审批办公室,通过集中会商、领办代办、上门办理,项目从谋划实施到落地建设平均时限压减10%以上。全年开复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57个,中能建氢能产业园、水发综合能源氢氨醇农一体化2个百亿级项目相继开工。广泛开展招商活动,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全产业链招商,全年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8个,到位资金127亿元,分别增长31%和77.8%。其中,吉林油田55万千瓦风电、龙江元盛和牛等9个项目当年签约、当年建设;海川科技...
一是项目建设再创新高。牢固树立“招商引资是头等大事,项目落地是评价标准”工作导向,坚持“五个五”工作机制,项目建设呈现“五多”特点。百亿级项目多。在扎实推进10个百亿级项目的基础上,又引进三一重能长岭风光氢储氨数字化示范等新一批百亿级项目。这些引领性强的百亿级项目积厚成势,正在成为全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重大项目多。谋划储备项目390个,总投资1794亿元;开复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297个、增长11%,项目数量又创新高。产业类项目多。开复工产业类项目170个,占项目总量的57.2%,比2022年多30个...
一年来,我们坚定不移促转型,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现代农业质效双增。完成高标准农田提质更新3.24万亩,新增经济作物1.1万亩,培育种植基地14个,粮食、大豆播种面积分别达到10.82万亩、4.53万亩,众品源荣获“吉林省粮食生产突出贡献生产标兵”荣誉称号。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壮大,特色种植面积达到2.6万亩,江源区小浆果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认定省级产业园。肉牛饲养量达到3.1万头,超额完成市定目标任务。成功培育省级龙头企业4户,圣达农业、千禧鲜食玉米晋升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林源春被评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