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4年12月20日在榆树市第十九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代市长 张子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榆树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4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始终锚定“一个中心、四个强市”战略目标,坚定信心、迎接挑战、加压奋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新成效。
预计到年末,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88.7亿元,同比增长6.5%;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92.8亿元,同比增长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5.9亿元,同比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9亿元,同比增长10%;地方级财政收入完成10.2亿元,同比增长13.4%。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坚定不移挖产能、增效能,经济运行稳中发力。现代农业增产增效。抓实抓细“五良一智”建设,精准实施大田作物统防统治,全力推广条耕、水肥一体化等先进技术,新建高标准农田52.5万亩,粮食总产量预计同比增长3%,有望连续21年位居全国县(市)首位;畜牧业政策效应叠加释放,畜禽繁育改良、集中免疫等工作扎实推进,畜禽产品供应稳定,预计全年肉牛发展到48.07万头、同比增长14.4%;设施园艺面积适度增长,棚膜业产值预计达到32.5亿元,现代农业产业园中期绩效评估排名全国第六。工业经济企稳向好。持续深化万人驻(助)万企、点对点包保等工作机制,有效解决企业用工、融资等难题25个;全面落实促进工业经济发展政策,推动众友科技等4户企业实施“智改数转”、中粮等7户企业申报设备更新支持,牢牢稳住了工业经济基本盘。商贸服务扩面提质。全年组织各类促销展会活动30余场,累计投放消费券1100万元、拉动消费增长2.64亿元;“八大市场”功能不断完善,新老商圈继续升级,网红经济、冰雪旅游等新业态、新模式加速崛起;县域商业建设行动稳步推进,乡镇集贸市场建设改造等项目有序实施,行政村物流节点实现全覆盖,我市获评全国第一批农村电商“领跑县”。
二是千方百计扩投资、拓增量,发展动能不断集聚。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兴产业的“硬任务”。聚焦主导产业和优势资源,全员上阵、精准发力,全年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活动120余次,成功签约绿电耦合生物质绿色甲醇等21个投资超亿元项目,协议引资额403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实际到位内资增速始终位居长春县区前列。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拼经济的“硬抓手”。60个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全部开复工,众友10万吨变性淀粉、大连汇能热电联产等项目投产达效,谷麦王10万吨玉米精深加工、康柏医药健康产业园等项目进展顺利,拉林河流域侵蚀沟治理、大荒沟涝区治理等15个增发国债项目稳步推进,固投增速始终保持向好向优态势。坚持把资金争取作为补短板的“硬支撑”。密切关注万亿国债、东北振兴等政策动态和资金投向,成功申报一般债、专项债项目25个、获批资金34亿元,水利、交通等领域的基础设施短板加速补齐。
三是全力以赴提颜值、增内涵,城乡品质加速提升。城市建管更有温度。稳步实施4个棚改、30个旧改项目,新增回迁安置住房1973套,累计改造水、气、热管网48公里;高效率推进道路排水、燃气安全等工程建设,高品质实施城市“增亮补绿”专项行动,高标准开展精细化管理,群众的舒适度、幸福感显著提升。乡村面貌更加靓丽。统筹推进干净人家、村庄清洁、村屯绿化、农村改厕等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农村垃圾收转运处置机制不断完善,群众参与意识持续增强;新增“千村美丽”村40个、“百村示范”村4个,农村环境从干净整洁向生态宜居加速迈进。区域交通更加便利。客运公交化改造稳步实施、特色定制客运服务全面铺开,长榆高速项目扎实推进,52公里黑大公路改造工程竣工通车、80公里舒陶等国省干线中修高质效完工,以超常规举措完成1674公里农村公路建设,施工总里程是过去十年的总和,城乡交通路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态底色更加鲜明。全面加强“三线一单”生态环境管控措施,不断加大环境违法行为打击力度,3个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土壤污染隐患排查整改到位,上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有效整改,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
四是多措并举抓改革、优服务,发展活力充分释放。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纵深推进,1846个事项全流程网办、1320个事项无差别“一窗”受理、200余个事项实现自助终端办理,1600余项政务服务可帮办、代办、领办,营商环境建设进入全省第一方阵。主体培育成效显著。建强“个转企、分转子、小升规、高变强”孵化培育体系,年度培育省市级“专精特新”企业4户,完成“个转企”86户、“小升规”20户,各类市场经营主体达到7.9万户,税收收入在长春地区整体下滑的形势下保持正向增长,市场更显活力、经济更有韧性。重点改革不断深化。11个领域87项年度改革任务扎实推进,金融、科技等领域的体制机制不断优化;农村“三资”管理、集体资产清查清收工作成效明显,村集体平均增收18.63万元,为农村经济发展积蓄了新动能。
五是倾情倾力办实事、解难题,民生福祉稳步增进。脱贫成果稳中加固。全面落实防返贫监测和精准帮扶机制,支持发展产业项目、庭院经济等带农富农措施,新增帮扶车间6个、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1648个,我市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前列。社会保障坚实有力。47项幸福榆树行动计划有序推进,残疾人“两项补贴”实现全覆盖,701套廉租房科学分配,发放民政救助资金1.42亿元、精准救助特殊群体5.77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养老保险参保率动态保持在95%以上。创业就业更加充分。发放创业贷款1420万元,完成就业创业技能培训1450人次,开发城镇就业岗位5050个,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9.46万人,实现劳务经济收入67亿元。教育事业全面发展。谢家中学新建综合楼投入使用,中小学教学设备配套更新,师德师风建设扎实开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技能培训体系加速完善,教育教学质量继续保持省内一流、长春领先位置。医疗水平稳步提升。积极链接省市高端医疗资源,心脑血管、肿瘤等重症介入技术更加成熟,救治能力、处突能力、监测检测能力、疾病预防控制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95.05%。文体事业亮点纷呈。高标准完成体育场更新改造工程,成功举办首届二人转大赛、半程马拉松等大型文体赛事10余次,精心组织书画展等“文化惠民”活动40余场,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六是持之以恒防风险、除隐患,社会大局和谐稳定。防汛抢险组织有力。强化监测预警研判,应急响应快速高效,物资物料及时前置,科学设置3个一线指挥部,领导干部和党员群众昼夜奋战、同心防汛,有效应对了“一江两河”全线告急和多轮洪峰过境的严峻形势,确保了群众无伤亡、堤防无决口、水库无垮坝。安全生产稳定向好。扎实开展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充分发挥综合管理信息平台作用,常态长效化开展消防、燃气、危化品等领域的隐患排查整改,全年无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安全底线越守越牢。“平安榆树”成效明显。“交巡合一”街面巡防模式创新实施,“一警双派”、警民融合、警地融合等机制严格落实,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刑事案件破获率达到86.5%、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信息化、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全面形成。“法治榆树”稳步推进。深入实施“八五”普法规划,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不断健全,“24小时自助智慧法院”投入使用,府院联动化解行政争议9件,基层调解组织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850起。信访工作不断强化。坚持以“信访工作法治化”为引领,深化运用“市级领导接待日”“三项建议权”等机制,信访总量同比下降50.6%,实现了重要会事期间“三个不发生”和“双零”的预期目标。政府债务稳妥化解。科学制定化债举措,探索实施农村安全饮水经营权、国有企业股权转让等模式,充分盘活国有资源资产,完成债务化解6.09亿元。
七是驰而不息转作风、提效能,能力建设全面加强。持续强化政治引领。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一体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建章立制等工作,进一步凝聚了高质量发展共识;围绕政府系统牵头整治的21个领域“群腐问题”和15件群众身边具体实事,强化统筹、跟进调度,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持续推进依法行政。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政协通报制度,严格执行法律顾问、会前学法、“三重一大”等制度;高质量办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114件,市长公开电话回应群众诉求7万余件,问题化解率、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持续改进工作作风。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大力倡导“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和效率意识,坚持“四下基层”、走好群众路线,全面落实为基层减负的各项举措。始终树牢过紧日子思想,审计、统计等监督作用有效发挥,良好政治生态持续巩固。
同时,督查、气象、档案、供销、机关事务等工作取得新成绩;科协、工会、共青团、老龄、妇联等各项事业实现新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各位代表!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过去的一年,全市上下同心同向、奋楫笃行,从最难处着手、做最有力应对、朝最好方向努力,攻克了一批啃骨头、拔钉子的难事,干成了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办成了一批暖人心、鼓士气的好事,让蓝图变成了实景,让梦想照进了现实。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的结果,是上级党委、政府和榆树市委正确领导、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社会各界严格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市人民团结进取、奋勇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的同志们,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老领导、老同志,向驻榆部队、驻榆单位、公安干警和消防指战员,以及所有关心支持榆树建设和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思危方可居安,知忧才能克难。成绩面前,我们更要保持清醒,榆树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还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挑战: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科技化水平不高,融合发展任重道远;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支撑不足,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起势但未成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还需提高,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与群众期待仍有差距。对此,我们将直面问题不回避、勇于担当不退缩,以更坚定的决心、更有力的举措,认真加以解决,绝不辜负全市人民的期望和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