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12月19日)

  2022年工作回顾

  即将过去的2022年,是全区上下风雨兼程、砥砺奋进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发展环境和接踵而至的风险挑战,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总要求,紧扣全市“3659”发展思路,扛牢“首善之区、首位发展”使命担当,凝心聚力,攻坚克难,高效完成了区十九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美丽崆峒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突发输入疫情在以快制快中成功应对。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压紧网格化防控责任,落实常态化防控措施,慎终如始强化交通检疫、核酸检测和风险排查,全方位构筑起疫情阻击防线。面对3起突发输入疫情,区委区政府果断决策,立即启动应急响应,各级各部门和联防联控“一办十五组”紧密协同、高效运转,为阻断疫情蔓延争取了主动。特别是11月13日疫情发生后,市区一体扁平化指挥调度,坚持第九版防控方案,落实二十条和新十条优化措施,每日会商研判、精准高效应对;全区上下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抽调464名干部、3141名医护人员、932名公安干警下沉一线、连续作战;累计投入财政资金3700万元,改造建设方舱医院3个、集中隔离点13个,购置储备各类应急物资,最大限度保障抗疫需要,全力守护了广大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区域经济运行在综合施策中保持稳健。面对宏观经济持续下行压力,迎难而上,顺势而为,精准落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持之以恒抓项目促投资、抓产业强链条、抓改革优环境、抓保障惠民生,经济发展逆势而进,多项指标在全省13个中心城区中排名靠前,成功跻身“2021年度全省县域经济十强县”。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93.18亿元,同比增长7.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0.15亿元,增长9%;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4.5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6115元、14762元,增长8%和10.5%。

  ——安全发展底线在标本兼治中全面守牢。持续强化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稳妥化解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崆峒融兴村镇银行退出高风险序列;全面压紧安全生产属地管理责任、行业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毫不松懈加强非煤矿山、食品药品、城镇燃气、消防等领域安全综合治理,持续强化风险管控、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安全生产4项指标大幅下降;深入推进扫黑除恶斗争,扎实开展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圆满完成党的二十大维稳安保任务,营造了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

  一、项目支撑坚实有力。始终坚持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谋引建管”一体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更强、后劲更足。重点项目高效实施。全面推行“清单式管理”和“三个一”包抓责任制,采取集中开工、现场督办、专项交办和联审联批等措施,千方百计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实施的208项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1.6亿元,活力公园、冷链物流园基地一期、海螺水泥公司1#窑综合能效提升改造等136个项目建成投用,白杨林水库、国道312线改造等项目有序推进,平凉军民合用机场、平庆铁路等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项目整体数量、单一体量、投资总量、建设质量大幅提升。争资引资成效明显。紧跟国省投资导向,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各类专项资金28.56亿元,同比增长4.2%。通过线上线下互动、实体虚拟结合等形式,积极开展点对点招商、填空招商、以商招商,大力推介崆峒优势资源、特色产业和营商环境,策划举办九大重点产业链“云招商”活动,引进项目32项160.15亿元,到位资金57.5亿元,同比增长55.5%。助企纾困有效落实。制定出台全面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梳理落实稳住经济政策76条和接续政策23条,跟进完善精准推送在线办理机制,累计办理减税降费3.99亿元、留抵退税2.4亿元。积极引导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放“红牛产业贷”“裕农快贷”等产业贷款4.95亿元,延缓缴纳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税费526户2795万元,发放企业稳岗返还资金465户321万元,帮助企业渡过了难关、走出了困境。

  二、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聚焦“三农”工作主线,靶向施策,接续发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基础更加稳固。脱贫成果持续巩固。密切跟踪群众收入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及安全饮水巩固情况,深入推进“十聚焦十到位”专项行动,精准落实产业扶持、转移就业、小额信贷等到户到人政策,664户2293人消除返贫致贫风险。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3.6亿元,对接落实东西部协作帮扶资金4244万元,实施产业发展、基础配套、技能培训等项目120项,完成消费帮扶1.1亿元,带动3.9万户群众稳定增收,守牢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基础条件持续改善。全力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完成56个“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建成自然村组硬化道路100.9公里,更换农村老旧供水管网150公里,完成农房抗震改造860户,建成崆峒镇太统村、大寨乡桂花村等26个乡村建设示范村,柳湖镇晋升省级乡村建设示范镇。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新建、改造卫生户厕5540座,打造厕所革命整村推进示范村10个。创新推行“1134”村级议事协商工作法,柳湖镇十里铺村被确定为全国村级议事协商试点村,安国镇东沟村被命名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粮食安全持续保障。全面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完成涉粮专项巡视巡察问题整改,整治撂荒地1.33万亩,清理荒废苗木地1.48万亩,修建高标准农田3万亩,全区粮食播种面积达到66.58万亩,粮食产量达到19.6万吨,连续三年实现稳定增产。

  三、特色产业优势重塑。全面推行产业链链长制,坚持不懈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特色产业体系加速形成。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坚持园区化布局、项目化推动、企业化运作,深入实施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整区建设试点工作进展顺利,陇东活畜交易市场、10万吨有机肥生产线和10个标准化肉牛养殖场建成投用,全区肉牛饲养量达到21.4万头,“平凉红牛”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种养加销”全产业链基本形成;投资3.63亿元,实施泾河川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一期,建成日光温室1700座,积极开拓外部市场,与北京新发地、江苏绿港等大型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带动蔬菜产业向高端化升级;全力巩固果品产业建设成果,完成果树经济林提质工程4600亩,种植麒麟西瓜2.2万亩,农业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工业产业链式成长。立足“工业主导型”发展定位,大力培育绿色建材、新兴能源产业链,编制完成峡门绿色建材产业园规划,秦能年产30万吨活性石灰生产线、新世纪建研院、海绵城市研发产品生产线等19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125兆瓦风力发电工程建成并网,新的增长动能正在形成,预计辖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消费市场逐渐恢复。积极拓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成果,建成大寨柳沟生态示范园、崆峒古镇非遗文化一条街等文旅项目,麻武月明、花所寺沟、上杨小岔等乡村旅游竞相发展,白庙乡贾洼村被评为省级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全方位完善商贸物流体系,平凉子越智能标准化冷链云仓、官庄加油加气站建成投用。开展电商直播大赛、汽车电器文化博览会等系列促销活动,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回暖升温,预计全区三产增加值增长9%以上。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xibei/416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