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整合内外资源。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进一步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和覆盖面,推动进出口促稳提质,力争进出口总额增长1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3%以上。把握中共中央、国务院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重大机遇,落实支持台胞台企融合发展各项措施,促进更多台胞台青在闽侯就业创业置业,争取更多项目列入省市两岸融合重大项目库。密切港澳交流合作,广泛凝聚港澳乡亲智慧与力量。大力实施“回归工程”,加强异地商会建设,用好侨胞资源和优势,促进更多闽商项目、资金、技术回归。坚持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等工作机制,提升合作共建成效。
(三)坚定不移统筹城乡建设,在增强高质量发展承载空间上展现新作为。
1、提升综合承载能力。一是汽车城。突出“产城融合”,深耕城市品质和产业配套,加快打造具有区域辐射力、全国竞争力的“汽车之城”。青口重点加快汽车城核心共享区建设,推进科创中心及人才公寓等项目,完善交通路网、生活服务等配套体系。尚干重点提升美食地图,用好海峡汽车文化广场,推进校园路道路工程等项目,构建“七里中心”多元产业体系。祥谦重点发挥“两江一线”生态优势,推进地铁TOD、淘江水系治理等项目,打造“五虎山郊野公园—塔礁洲”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示范带。二是大学城。突出“六个一流”,坚持“一院校一专班”机制,加快打造福州“智谷”。上街重点用好高校资源、创新平台,推进旗山湖国际共享中心、老城区改造提升等项目,发展地铁经济、商圈经济、数字经济,着力打造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南通重点提升镇区路网,发展大市场、大商圈、大物流、大旅游,加快建设大樟溪沿岸现代化商贸服务中心。全力支持高新区海西园及“两园区”建设,着力推动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闽都创新实验室、省创新研究院等成果就地转化,加快建设启迪科技城、保利通信园、紫光总部经济园等特色产业平台,充分发挥双创高新产业孵化基地(海创中心)功能作用,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力争实现园区标准化建设全省综合排名第一。三是大县城。突出“能级提升”,大力推进城市化建设,加快打造高品质都市生活新客厅。甘蔗重点聚焦建设昙石山文化公园城,加快旗下花园、榕洲花园等旧城改造项目,提升城区交通路网、健身休闲等配套设施,建设闽侯“闽江之心”城市风景带。荆溪重点依托连接福州中心城区的有利区位,做大做强福建大数据科技园,提速福州金鱼文化公园、县青少年体校配套路等项目,推动大县城与福州主城区连片发展。竹岐重点加大新区开发建设力度,加快完善闽越水镇、金水湖、地铁2号线等片区配套设施,谋划实施汶洲湖水上乐园、珍稀花卉苗木广场等重点项目,建设高端商务休闲度假区。四是山区半山区。突出“生态效益”,优化特色产业、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区域资源配置,加快打造休闲康养“后花园”。鸿尾重点围绕“多园共建”思路,做优建强高端建材产业园等特色园区。白沙重点加快创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力巩固提升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省级全域生态旅游小镇创建成效。洋里重点推进“一镇三带”建设,建好“际客小镇”、亲子采摘游玩示范带、避暑休闲观光示范带、高山特色文旅示范带。大湖重点推动雪峰山城建设,提升雪峰一号山地风景道沿线文旅项目,提速雪峰山城旅游集散中心、大坪山圩集市等项目,打造“七彩兰田”精品民宿村。廷坪重点做好“廷坪山货”文章,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建设校地合作研学基地。小箬重点推进“双轴开发”,实施闽江黄金水道文旅发展轴、福田—尚锦高山文旅发展轴项目,提升“四知”文化、牛头山海洋文化影响力。
2、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一是完善基础配套。加快布局便捷交通网络,推进地铁、四环线、双福高速等路网联通工作,谋划实施鲤鱼洲大桥、滨海快线祥谦站公交场站等一批重大交通设施项目,逐步完善农村路网布局,建成投用侯官大道等一批路桥项目。统筹规划设计、项目谋划、资金筹措等工作,加快推进汽车城、大学城、大县城三大片区防洪排涝体系建设,实施闽江下游南港南岸防洪六期工程、龙祥岛防洪堤加固工程等7个重大水利项目,提速城乡供水工程。建成投用220千伏泽苗变电站、110千伏东南变电站。铺设燃气管道13公里以上。二是强化城乡管理。有序推进重点片区、城市节点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做好规划管理服务。拓展智慧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平台功能,推动职能部门政务数据汇聚,提高智慧城市建设水平。做好老旧小区改造、老建筑保护等工作,改造(更新)老旧小区2个以上,保持“两违”整治高压严管态势,持续提升城市“颜值”。三是着力绿化美化。持续实施城市品质提升项目,有序推进沿江面城一重山林相改善、森林质量提升,建设“多彩靓丽”环城景观带。加强植树造林抚育管护,巩固造林绿化成果,完成造林绿化及森林经营面积7万亩以上,确保通过国家森林城市总验收。
3、提升乡村振兴成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加快推进鸿尾安樟村、上街厚美村等7个市级乡村振兴四星级村项目建设,打造更多“一村一特色”乡村振兴示范村。深化“我的家乡我建设”活动,大力引进乡建乡创团队服务乡村振兴项目,打造闽台乡建乡创项目5个以上。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双增收”,落地项目22个以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健全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增加农民收益。
4、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扎实开展生态环境质量提升行动,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强化道路保洁保湿精细管理和扬尘治理等措施,全力提升环境空气质量全省排名。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坚持“河长日”“河湖长制”,深化“护河爱水、清洁家园”“污水不入河”等专项行动,加快实施东南汽车城水环境治理与修复、城关污水处理厂三期、荆溪污水处理厂二期等项目,完成污水管网铺设90公里以上,巩固提升全域治水成效。完善城乡环卫一体化模式,用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积分制”等工作机制,持续推进农村垃圾治理、农房整治、村容村貌提升等工作,全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积极探索碳达峰、碳中和“闽侯方案”,推进东南汽车城创建零碳园区,提速福大紫金氢能等项目建设,促进产业布局优化调整、能源结构低碳变革、治污减碳协同治理,加快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大力倡导绿色生活,培育绿色消费观念,创建低碳示范社区,推动全社会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