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华东地区
1.综合财力稳步增长。按照“缩小差距、赶超发展”的要求,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速力争与GDP增速基本保持同步。到“十四五”末,财政总收入达到300亿元规模,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200亿元规模。
2.服务保障提能增效。保重点、优结构、减开支、稳运行,积极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更可持续。推动商贸与实体经济联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通过培育新动能实现“高质量”、保持“高速度”。建立政府扶持政策退出评估机制,通过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激发市场主体内生发展动力。从严从紧管理管好政府钱...
20 兰亭国家森林公园生态保护 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建设,林木养护等 3700 环会稽山国家森林公园美丽公路一期工程(梗黄线改造工程)工程起点桩号K0+000(与车谷线相交),终点桩号K4+918(与十赵线相交),长4.918公里,路基宽6.5米(不含压顶),按四级公路标准设计,设计时速20km/h,工程主要对路基路面进行改造和病害处治后罩面,其他附属工程包括照明、桥涵、排水、交安、候车亭等进行改造。
21 稽东香榧森林公园生态保护 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建设,林木养护等 / /
22 绿色矿山...
通过五年的发展,柯桥区基本确立产业更独特、赋能更有力、活力更强劲、支撑更多元的数字经济发展新格局,在全省率先建成影响力突出的产业数字化示范区和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先行区。到2025年,实现核心产业大提升、数字化转型全覆盖、数字治理深应用,全区数字经济产业规模在2020年基础上翻两番。
1.核心产业规模提升。培育半导体与装备电子、增材制造、智能照明及元器件、工业软件等核心产业集群,到2025年,全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上企业数量达到80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到100亿元以上,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
...
数字经济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数字产业化是推动动力变革的重点领域,产业数字化是推动质量效率变革的主要路径。当前,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应用技术正拓展升级,5G时代已然开启,各类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2017年底,省委、省政府将数字经济列为“一号工程”,深化数字浙江建设。如何更快更好地实现“数字化转型”,是事关柯桥制造业发展能否实现跨越的重大命题,应早做准备。“十四五”时期,柯桥要增强制造业竞争优势,一方面需要通过实施制造业发展行动计划,谋划布局智能...
强化灵活开放的引才用才导向。开辟快速引才通道,对各类顶尖人才、重大人才项目实行“一事一议”。加强国有企业人才引进和培育,深化高层次人才薪酬制度改革,国有企事业单位引进领军型创新人才可实行年薪制、项目制。深化“揭榜挂帅”机制,梳理“卡脖子”核心技术“需求榜”,拓宽引才用才视野,吸引全球领军人才揭榜攻关。
健全市场化人才评价激励机制。探索优化人才评价方式,把工作履历、薪酬待遇、获得投资额作为人才评价认定的重要标准。建立包容审慎的人才管理和审计评价机制,坚持从整体上评估人才引育投入绩效,对人才科研成果...
——三产融合的特质乡村范本
聚焦“五花四树”特色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产业结构、产品供给,引导支持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三生 ”融合发展,以高效生态农业为导向,拓展农业功能,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化“富裕星”创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推进兴业民富。打造产业兴旺、融合精美的特质乡村。
——三宜三美的越乡名村样板
聚焦全域美丽,以宜居、宜业、宜游“三宜”为导向,坚守“十宜十不宜”原则,擦亮“美丽星”,把全区农村作为一个大景区、大花园来统筹布局,分类施策、因村制宜,打...
立足“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加快产业发展新旧动能转化,全力推进“稳一、强二、扩三”,林业一二三产融合步伐更加稳健。“十三五”期间,全区围绕竹(毛竹)、香榧、花木、盆景等林业特色主导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和现代园区建设,2020年全区林业行业总产值达55.3亿元。加强现代园区建设,累计建成香榧、竹笋、青梅、花卉苗木、盆景等现代林业园区面积5.3万亩,总投入3.7亿元。建成南部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1个,其中包含香榧、竹笋、青梅、花卉苗木等主导产业示范区和花卉苗木特色林业精品园;另外建成省级花卉苗木主导产业示范区...
加快健全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完善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预防补偿康复“三位一体”工伤保险体系、保生活防失业促就业的失业保险体系。实现社会保险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保障力度稳步提高,到“十四五”期末,实现本区户籍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99%以上,实现养老、工伤待遇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同步,实现社会保险服务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实现更高质量的均等化,服务水平和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
围绕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集中力量打造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其中2021~2022年以完成补建任务为主,适当开展改造提升项目;2023~2025年全面实施改造提升项目,同步启动绿色农田示范和数字农田示范项目建设。
1.约束性指标。到2025年,全区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0.25万亩,其中,补建高标农田1.33万亩。对已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2.85万亩。《浙江省高标准农田建设“十四五”规划》未对柯桥区下达新建高标准农田和新增高效节水灌溉任务。
2.预...
1.杭州下城区
浙江杭州下城区推行“三位一体”式的共管治理。近年来,杭州下城区大力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楼宇经济,在实施两轮楼宇经济三年行动计划后,至2013年末已成功培育税收超千万元楼宇73幢,超亿元楼宇20幢,全区税收70%上来自楼宇经济。下城区楼宇经济发展的特色即采用党建、服务中心和促进会自治“三位一体”模式共管共治楼宇社区,提升服务质量,增强楼宇社区凝聚力。一是楼宇社区党建正规化。楼宇社区建党委,楼宇企业建支部,共建立26个楼宇社区综合党委,管理党员超万名,形成“一个核心、多个堡垒”的沮织架...
到2025年,服务业数字化、融合化、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全市服务业首位度凸显,建设成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文商旅融合发展示范区、跨境电商和制造业融合发展样板区。具体目标,《规划》从总量倍增、结构优化、主体壮大、质效提升、开放扩大五个维度,提出12个支撑性指标。
1.总量倍增
到2025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突破926亿元,年均增速7.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100亿,年均增长10%以上。
2.结构优化
到2025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0%...
到2025年,全面提升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水平,构建适度超前、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管理精细、数字智能的城乡基础设施体系,逐步形成“城市道路智慧化、供水节水示范化、排水防涝系统化、海绵城市全域化、环卫治理现代化、园林绿地特色化、城乡燃气保障化、轨道交通网络化、城市风貌品质化”的城乡基础设施体系格局。
具体发展目标如下:
1、城市道路智慧化
加强城市道路及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路网结构和等级级配,加快形成以快速路网为骨架、主次干路网为主体、支路网为补充的衔接便捷、运转高效的城...
(1)区域位置
南湖区是嘉兴市的主城区,位于浙江省东北部,地处沪、杭、苏中心地带。南湖区地处北纬30°36′到30°50′,东经120°39′到120°58′,北接嘉善,东邻平湖,南至海盐,西北紧靠秀洲区。
图2-1 南湖区区域位置图
(2)辖区面积
南湖区行政管辖区域总面积366平方公里,现辖7个街道、4个镇,分别为南湖街道、东栅街道、建设街道、新兴街道、新嘉街道、解放街道、湘家荡区域管委会(七星街道)、大桥镇、新丰镇、余新镇、凤桥镇。
(3)地形地势和...
到2025年,初步建成覆盖全区主要镇(街道)、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种植基地和冷链食品加工基地的冷链物流干支配网络,冷链物流上下游短板和薄弱环节加快补齐补强,冷链物流网络化、标准化、智能化水平明显提高,基本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先进、标准健全、功能完善、上下游衔接有序,与南湖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相匹配、与居民需求相适应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生态体系。
——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技术水平明显提升,全区冷库总容量达到20万立方米,供销社系统冷藏运输车辆新增15辆及以上。农产品冷链区镇...
到2025年,商务高质量发展局面基本形成,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更加完善,开放型经济量质并举,高能级开放平台体系基本形成,努力成为高质量外资集聚的开放高地、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的共享腹地和长三角核心区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黄金节点。
——国际双向投资取得新突破。高质量外资集聚先行区不断深化,到2025年,力争全市实际利用外资达到35亿美元,跻身长三角前八,5年累计引进世界500强、总投资超亿美元重大项目250个,基本建成高质量外资集聚先行区。国际投资引领示范效应持续提升。到2025年,累计完成对外直接投资备...
到2025年,全市人口规模适度增长,人口素质持续改善,人口结构逐步优化,人口分布更加合理,人口流动更富活力,人才红利进一步释放,建成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和适配城市功能的人口发展格局。
——人口规模适度增长。实施积极的人口发展策略,全面深化户籍政策改革,增强外来人口吸引力度,促进人口生育水平适度回升。到2025年,全市总和生育率上升到1.3左右,常住人口总量在580万人左右。
——人口素质全面提升。人口健康水平和人均预期寿命持续提高,到2025年,全市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3岁...
——质量发展效益实现新跨越。质量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质量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四大领域”质量总体达到省内领先水平,嘉兴新制造“555”现代产业体系再造升级,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在97.5%以上,全市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更加成熟,城市功能和品质实现大跃升。
——质量治理体系实现新跨越。党对质量工作的领导持续加强,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更加健全,质量治理机制更加完善,质量治理数字化应用范围不断拓展,数字化质量治理体系基本建成,以市场主体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质量共治格局全面构建。...
——质量发展效益实现新跨越。质量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质量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四大领域”质量总体达到省内领先水平,嘉兴新制造“555”现代产业体系再造升级,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在97.5%以上,全市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更加成熟,城市功能和品质实现大跃升。
——质量治理体系实现新跨越。党对质量工作的领导持续加强,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更加健全,质量治理机制更加完善,质量治理数字化应用范围不断拓展,数字化质量治理体系基本建成,以市场主体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质量共治格局全面构建。
...
到2025年,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显著突破,建筑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围绕建筑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快建筑业低碳发展,绿色建造、智能建造全省排位明显进位,新型建造方式取得突破;龙头骨干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企业科技水平明显提高,建筑业企业竞争优势和“嘉兴建造”品牌优势显著增强,省外产值占比明显上升;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以政策为引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目标的技术创新体系逐步完善;建筑市场环境不断优化,监管体制机制更加科学完善,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水平全面提...
浙江省打造中医药强省的新目标新定位,为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浙江省委省政府把中医药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提出全省要坚持中西医并重工作方针,争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努力打造国内领先、国际有影响力的中医药强省,并从政策、规划、机构等多方面对中医药事业产业发展作出安排部署。我市要全面落实省里提出的“中医药强省”战略部署,加快推进中医药事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更高水准的健康嘉兴,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典范城市奠定坚实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基础。...
到“十四五”末,嘉兴市城镇住房保障总体上要实现“三个基本”:即基本形成以公共租赁住房保障为主体,保障性租赁住房、棚户区改造为补充的住房保障体系;基本满足当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线以下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无房职工和稳定就业外来务工人员基本住房需求;基本构建进退有序、规范科学、公开透明的分配管理机制。全市城镇住房保障受益覆盖率达到23.5%以上(按《嘉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原口径达到25%以上),符合条件的住房困难家庭实现应保尽保。...
1.就业更充分更高质量。强化就业优先战略,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稳定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形势,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健全城乡融合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提高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进一步加大就业创业对乡村振兴的支持力度,促进创业政策体系不断完善,畅通各类劳动者创业创新通道,进一步增强创业带动就业能力,推进就业增收,促进共同富裕。“十四五”时期城镇新增就业70万人,全市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左右。
2.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作用更加突出。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和创...
类型 建设类型
1 嘉兴亚中路加油站 亚中路科兴路路口西南角 南湖区 城区 新建
2 嘉兴槜李路综合
供能站 嘉南公路与槜李路交界处西南侧 南湖区 城区 新建
3 嘉兴亚太路加油站 锦带河路与亚太路交叉口东北角 南湖区 城区 新建
4 嘉兴甪里街加油站 甪里街延伸段与星桥路交叉口东北角 南湖区 城区 新建
5 嘉兴民丰加油站 嘉钢大道延伸段与丰乌路交叉口西约200米路北 南湖区 城区 新建
6 嘉兴镇北加油站 余云公路延伸段 南湖区...
到2025年,力争全市国有经济发展质效实现新提升、国资布局结构实现新优化、国企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国资监管效能得到新提升、党的领导得到全面加强,奋力打造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中最精彩板块的国资样板,推进全市国有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发展质效实现新提升。全市国有企业资产总额、净资产、利润总额年均增幅不低于全市经济增长水平,“十四五”末,全市国有资产总额达到1.6万亿元,力争突破1.8万亿元。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显著...
擘画一批世界级诗画江南典范片区
优中做精,绘制十余幅嘉禾村居图。从市域美丽乡村版图中筛选10-20片在现有资源、文化特色、环境风貌、建设成果等方面已颇有成效,同时具备“提升有条件、村委有能力、推广能示范”的单个村落或多个村落集成片,广泛邀请享誉全国的专业技术力量联合本地团队共同缔造,在全省乃至更高层面上树立嘉兴标杆,擘画一批能够“彰显世界品质、体现水乡特色”的诗画江南典范片区。
市级有关部门联合各县(市、区)在项目招引、资金保障、土地空间、政策支持等多方面给予倾斜。进一步放大美丽乡村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