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兴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4月25日)
五年来,我们深入实施首位战略,城市能级全面提升。坚定不移把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作为嘉兴高质量发展的首位战略,打好枢纽嘉兴、品质嘉兴、创新嘉兴、开放嘉兴“四大会战”,城市竞争力明显增强。纳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南向拓展带,一体化示范区嘉善片区加快建设,38条制度创新经验全国推广,与沪杭苏湖等毗邻地区协同发展全面推进。...
全站搜索
五年来,我们深入实施首位战略,城市能级全面提升。坚定不移把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作为嘉兴高质量发展的首位战略,打好枢纽嘉兴、品质嘉兴、创新嘉兴、开放嘉兴“四大会战”,城市竞争力明显增强。纳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南向拓展带,一体化示范区嘉善片区加快建设,38条制度创新经验全国推广,与沪杭苏湖等毗邻地区协同发展全面推进。...
城北智能制造科创产业园启动建设,循环园列入首批省级化工园区。预计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8户、年产值10亿元企业1户,3户企业入选“2021安徽民营企业百强”,智能制造产业产值突破22亿元,7户企业跻身市“工业纳税贡献二十强”,工业实体税收突破5亿元、增长7%以上。28个工业技改项目、30个“机器换人”项目竣工投产,完成工业投资15.6亿元、增长27%。...
工业短板加快补齐,绿色食品、新材料、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蓬勃发展,联合利华立顿茶叶生产基地、小微企业创业基地、格罗电器等一批具有引领性、牵动性的工业项目建成投产,新增入园企业38家,培育规上工业企业11家、总数达到47家,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家、战略性新兴企业7家、“专精特新”企业12家,规上工业总产值达33.2亿元,工业税收从8160万元增长至1.3亿元、年均增长9.8%,获评“2019年全省制造业发展增速‘十快’区”。...
回首这五年,我们书写了转型升级的精彩篇章。明确生物科技、电子及新材料、汽车与装备制造、数字经济、建筑业、文化旅游、休闲农业等七大产业发展格局,三次产业比重为2.5:28:69.5。累计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5家,连续4年获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先进单位称号。服务业增加值突破150亿元,黎阳镇入选首批全省特色旅游名镇,屯溪老街特色产业园获评优秀省级服务业集聚区,黄山置地入选安徽省民营企业服务业百强。获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和“农村电商提质增效工作示范区”称号,奕棋镇徐村入选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
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重大突破。昌景黄高铁祁门段、德上高速池祁段如期开工并快速推进,G237东线改造、渚倒公路等建成通车,建设、管护农村公路1113.3公里,1032个村民组实现通组道路硬化。完成大北水芦溪段、倒湖段、渚口段防洪治理工程建设3处。实施水电供区电网改造,6个乡镇5.7万群众用上放心电。建成5G基站134座,基本实现城区全覆盖。...
。深度对接长三角,全面融入杭州都市圈,与德清县结为友好县,高质量参与杭州跨区域特色小镇联盟、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选派100名优秀干部和民营企业家体悟实训,“1+12”合作体系全面建成。创新举办4届中国黄山超级越野赛、2届青年写生艺术季等活动,国际山地车公开赛、国际乡村摄影大展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深化改革全面突破。农村综合改革持续深化,圆满完成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全省农业保险转型升级、全省农村“三变”改革等一批试点任务。...
五年笃行,城乡面貌焕然一新。谋划推进“四城”联动,县城品质和形象实现双提升,历史性迈入跨江拥江发展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结硕果,建成中心村80个,整治自然村295个,打造了一批国家和省级特色镇、示范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突破,月潭水库建成蓄水,巴家坞等输变电工程建成运行,歙黟一级路等交通瓶颈路段建成通车,建制村通公交率达50%以上。...
这五年,我们全面开展“融杭接沪”,改革创新活力迸发。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融入长三角,勇当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开发开放取得新成果。与长三角城市建立合作机制72项,与淳安签订区域协同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合作协议。全面推进产业链招商、小分队招商、商协会招商、以商引商,持续实施“新徽商回归”工程,举办体悟实训“双招双引”、旅外人才“家乡行”“聚汇行”等活动,五年累计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19个,到位内资344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65亿美元。...
加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与杭州都市圈城市、上海市杨浦区、奉贤区、江苏省无锡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杭黄绿色产业园启动建设,上海湾谷斐迪园建成运营,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皖南分中心落户黄山,黄山—镇江通用航线正式开通。举办三届黄山发展大会,四年共引进长三角区域项目1605个、到位资金782亿元,招商引资考核连续三年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改造棚户区190万平方米,外环北路、中兴大道高架、机场大道改扩建等城市干道建成通车,市立医院、市一院、中医院新院区和安庆一中龙山校区建成投用。北部新城初具规模。新改建农村公路255公里、供水管网1994公里,改厕6756户,1455个自然村纳入环卫一体化,建成省、市级美丽乡村35个。...
积极应对开发区凤凰片转隶、山口乡托管,开展空间重整、产业重构,迅速构建“一区多园+科创平台”产业发展新格局,主导产业成功升级为环保新材料、现代物流、智慧农业。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35:62,二产比例提高了7.5个百分点。入选全省制造业发展综合10强区,获批全省“十四五”首批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单位。皖西南现代物流产业园成功获批省级示范物流园区,现代物流新高地加速形成。高点启动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长三角三产融合智慧农业示范区核心启动区建成开放。...
6.3万平方米的数字经济产业园、4.1万平方米的依江高新产业园投入运营。6.3万平方米的应急物资储备基地基本建成,填补安庆东部物流园区空白。容强电子、金富春环保、清澜新材料等18个项目建成投产,国惠发电、德润新能源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横电电缆、南风日化、华茂织染、阳光机械等企业完成技改,坤力智能、杰曼汽车、麟九智能、津野数控等企业完成数字化改造,一枝梅实现我区省级数字化车间零的突破。...
着力扩投入、打基础,发展根基在项目推进中持续巩固。高质量落实“四督四保”要求,强化项目服务保障,完成用地报批4500余亩,争取省级配置用地2200余亩,195个县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6亿元。重大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
五年来,我们厚植民生,人民生活有了新改善。完成十三大类民生支出173.5亿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下。工伤、生育、失业等保险持续扩面,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标准逐年提高,医疗、养老、公积金等事业不断提升。实验学校开发区分校等建成办学,建立紧密型县域医共体2家,县中医院整体搬迁,县医院医技楼建成使用,乡镇中心敬老院、综合文化站和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应急广播全覆盖。农村客运中心建成运营,城乡公交通达全县。建立实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1+9+N”方案体系,食品药品监管不断加强,安全生产形势平稳,扫黑除恶纵...
工业经济加速崛起。开发区承载能力明显提升,建成区面积拓展至7.37平方公里,新增标准化厂房28万平方米,二期扩区建成投用、三期扩区稳步推进。园区“二次开发”步伐持续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企业9家,盘活项目用地770亩。徐桥、小池、城西工业园区加快建设。功能膜首位产业发展态势强劲,功能膜及链上企业达64家,是2016年的6倍,产值年均增长25%以上。...
黄沙岭隧道建成通车,六庆铁路、岳武高速东延线开工建设,改扩建国省道80.8公里、农村公路5000公里,治理河道48.14公里,创成“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国家级节水型社会达标县。推进“多规合一”,县城建成区面积达11.63平方公里,“三区同城”空间格局基本形成。城西公园、竹篙尖公园建成开放,改造老旧小区、棚户区7128户,新增公共停车位2201个,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38.4%,创成省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完成23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建成美丽乡村中心村144个,完成农村改厕39079户,改造农村危房...
招商引资实现突破。与溧阳、桐庐缔结长三角友好城市,推进与上海青浦园区合作共建,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22个,锐业制药等一批优质项目成功落地,加速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兴业创业之城。外向发展步伐提速。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发展自主进出口经营权企业560余家,外贸进出口总额、利用外资分别年均增长37%和39%。天柱山景区获评首批国际交流合作基地。各项改革持续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紧密型医共体、水电供区、砂石管理等改革取得实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顺利承接省政府委托用地审批权,释放出强劲的发展活力。要...
坚持“3+1”主导产业不动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三次产业比由10.8:62.4:26.8优化为7:53.2:39.8,“一产稳、二产强、三产活”的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坚持以做大总量、提升质效为导向,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连跨200亿元、300亿元两个百亿大关,年均增长7.5%;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3%;累计实施亿元以上重点项目285个,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6.4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2%;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8.7%;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
主体培育成效明显,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7家,产值超亿元企业180家、超10亿元企业2家;金田集团跻身省民营企业制造业综合百强,美祥实业被认定为省专精特新冠军企业,金星包装获评省绿色工厂,新瑞重工获批省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优势产业集聚发展,绿色包装、机电装备产业分别实现产值280亿元、160亿元,汽车零部件入选省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6%,完成“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编制,在全省率先开展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经开区连续三年跻身全省“三十强”。我市荣获省制造业发...
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确立镁铝轻合金、高端钙基新材料、现代机电装备等七大新兴产业,建立“八个一”推进机制,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4.4%,列入省级调度的50个重点新兴产业项目、我县独占两席。工业经济量质齐升,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9户,获评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户,跻身全省制造业发展增速10快县。...
三次产业结构比由17.2:35.6:47.2优化为18.2:22.2:59.6。粮食产量5年连丰。硒产业综合产值达10.5亿元。我县皖南黄兔实现安徽省国家级新品种“零”的突破,为我国种业增添一枚“中国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82个,农产品品牌86个。新增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3A级旅游景区2个、四星级旅游饭店1个,旅游总收入达344.18亿元,旅游总人次达4518.19万人次。累计完成工业投资9.9亿元,规上工业经济年均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75.9亿元;外贸出口总额达2650万美元。注册电...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3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8%。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9家、限上服务业企业24家、高新技术企业11家。技改投资增长12%。专利拥有量增长16%。单位GDP能耗下降3.8%。安东集团实现利税3.8亿元。创新“双招双引”打法,成立16个产业招商组和4个驻外招商小分队。新引进亿元项目60个,投资150亿元的中建材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暨矿业绿色发展项目、投资120亿元的广信新材料一体化项目、投资30亿元的天道新能源锂电池项目先后落户。韵达区域总部基地等110个项目开工建设;广信对邻硝基氯苯二期...
大力发展八大新兴产业。把握产业发展趋势和绿色转型要求,确立半导体、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八大新兴产业主攻方向,建立“群长制”,落实“八个一”推进机制,省级半导体产业基地产值突破百亿元,培育新能源和节能环保领域亿元以上企业12家,新引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补链延链强链项目5个,新材料产业产值增长30%。新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3个,新增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级企业技术研发机构9家,建成智能工厂、数字车间11个。...
绿色建材产业提质增量。海螺1300万吨熔剂灰岩、熟料生产线技改等项目开工;富鑫高炉提标升级改造、金磊980万吨灰岩2号平台等项目投产。光电信息产业加速集聚。安世品磁电元件、鹏顺液晶模组等项目开工建设;威博智能触摸面板、晨途云服务器及光电模组等项目竣工投产。现代物流产业有序布局。顺丰铜陵分拨中心建成投用;汐有冷链物流一期建成,华莱士、橙皮商贸、好果多等企业成功入驻。食品产业顺利推进。普农集团金迈米业项目开工建设;中储粮60万吨粮油加工储配项目即将正式签约;成功创建陈瑶湖省级农业现代示范园。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发...
区行政中心顺利东迁,东部城区面积扩容至6.61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51%,总投资1.5亿元的雨污分流项目、总投资10.78亿元的PPP项目、总投资11.56亿元的城市更新项目稳步建设。五松城区雨污分流、玉带河治理全面完成,历史性实现“清水入江”。连续四年在全市棚改征收考核中获优秀等次,累计改造棚户区4500余户、农村危房1200余户,整治提升华芳国际、伯乐花园等11个老旧小区,惠及居民7000余户。新增农村公路建设里程133公里,升级改造农村公路365公里,先后获评“四好农村路”省示范县、全国示范县。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