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0日在池州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池州市人民政府市长 朱浩东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和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池州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我们喜迎党的百年华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市第五次党代会胜利召开,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示范区建设全面开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路径更加清晰。这一年,我们统筹发展和安全,毫不松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坚决打好生态环境保护主动仗,高质量发展的安全底线更加牢固。这一年,我们大力实施产业强市战略,加快培育八大新兴产业,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增长11%左右、高于年初计划目标2.5个百分点,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更加强劲。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坚持精准施策,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着力扩大有效投资。建立稳投资“123”工作机制,总投资148亿元的宝镁轻合金项目开工建设、为建市以来最大的产业投资项目,607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3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左右。着力推进稳企强企。制定产业支持“1+8”政策体系,兑现市级奖补资金1.2亿元,累计减税降费26.7亿元,下达各类直达资金31亿元。开展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专项行动,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9家,净增“四上”企业132家,3家企业进入全省制造业百强。着力提升金融服务。开展资本市场业务培训,新增上市公司1家、过会待发1家、报会在审1家。小微企业贷款、制造业贷款分别增长13.5%、18.6%,贷款余额突破1000亿元、增速连续12个月领跑全省。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实施对标一流创优营商环境提升行动,扎实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在全省率先设立“难办件”服务台,营商环境政务服务评价位居全省前列,与长三角41个城市实现120个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96万户、增长13.9%。
(二)推进产业强市,新兴产业发展动能强劲。大力发展八大新兴产业。把握产业发展趋势和绿色转型要求,确立半导体、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八大新兴产业主攻方向,建立“群长制”,落实“八个一”推进机制,省级半导体产业基地产值突破百亿元,培育新能源和节能环保领域亿元以上企业12家,新引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补链延链强链项目5个,新材料产业产值增长30%。新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3个,新增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级企业技术研发机构9家,建成智能工厂、数字车间11个。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1家、为近4年来最多,净增高新技术企业47家、为建市以来最多。1-1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9%;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分别增长51.8%、41.8%,增速均居全省第一。加快发展文旅康养产业。实施文旅产业提升行动,蓝城康旅小镇等6个5亿元以上项目引进落户,陌上星空一期、牯牛降旅游度假村等5个亿元以上项目建成开放,智慧文旅综合服务平台上线运营,跻身第二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获批全省首批森林康养基地4个、特色旅游名镇7个,新增省级服务业集聚区3个,东九华旅游度假区获评省级旅游度假区,贵池区入选长三角高铁旅游小城,青阳县将军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建成高标准农田14万亩,粮食总产65.45万吨。深入实施农业特色优质产业三年提升行动,新增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家,东至县绿色农产品加工入选省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1-11月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同比增长47.2%、增速居全省第一。
(三)突出融合发展,城乡功能品质有效提升。加快城市建设。高起点规划建设东部产业新城,编制“1+5”规划体系,科学划定高铁东站等10平方公里重点管控区域,清溪大道改造、平天湖棚户区改造等先行工程开工建设。主城区滨江区域综合整治工程基本完工,“一环两桥三片区”基本建成,6.2公里亲水生态岸线全面修复。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完成主城区老旧小区改造78个,启动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新建城市绿道16.8公里,建成省级公交示范城市。扎实开展新一轮文明城市创建,城市停车难、通行难问题有效缓解,小区物业、文明养犬、共享单车管理进一步规范。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池州港总体规划正式获批。池祁高速池州至石台段建成通车、实现县县通高速。池黄高铁、九华山机场改扩建工程加快建设,G318池州至殷汇、木镇至南陵界一级公路基本建成。7条中小河流防洪治理、47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全面开工,4座泵站建成投用,完成水利投资5.8亿元、增长16%。启动“城市大脑”建设,新建5G基站547个。110千伏龙江变扩建等6个骨干电网工程竣工投运。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完成24个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改厕10335户,秸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达92.9%、98%,主城区供水管网延伸至周边4个乡镇,提质改造农村公路127公里,新增快递进村网点331个。建成美丽乡村中心村57个,贵池区入选全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青阳县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四)狠抓系统治理,绿色低碳发展步伐加快。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开展节能减排减污整改“1+14+N”百日攻坚行动,建立“两单两责两督”攻坚机制,拍摄两轮生态环境警示片,排查整改“两高”项目120个,依法关闭“散乱污”企业30家,生态红线内矿山全部退出,6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全面推行“环保管家”模式,PM2.5平均浓度31.5微克/立方米,空气优良天数比例86.3%,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良率100%,风电等新能源发电总装机容量达70万千瓦,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2.4个百分点,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8%以上。持续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实施新一轮“三大一强”专项攻坚,中央及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按期完成整改,舜盛公司地质环境修复治理基本完成,清理关闭矿山10家,建成绿色矿山12家,完成长江沿线16家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长江“十年禁渔”全面落实,5632个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任务全面完成。成功申报实施国家首批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全市新增造林2.85万亩。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机制。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建立四级田长制。在全省首批试点推行生态环境监督长制,生态环境问题主动发现、闭环处理机制基本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