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商贸服务业,繁荣“都市经济”。实施消费提振行动,精心策划消费季、购物节、美食节等系列活动,着力推动住宿餐饮、批发零售、休闲娱乐等消费回暖,让城市商气更旺、人气更足、烟火气更浓。积极引导吾悦广场、新悦广场、汉锦城等商圈丰富业态,提升南京路、段家巷等特色街区层次,增强消费体验。大力发展“月光经济”。精心运营花厅水街、“食集”美食城、窑湾“夜猫子集”,着力打造一批“深夜食堂”“月光网红”打卡地,扩大“窑湾船菜”吸引力。大力发展楼宇经济。企业家创新园加快装修运营,积极招引总部办公、高端商务、金融服务等业态,君澜酒店成功入驻,打造区域商务服务“新地标”。大力发展直播经济。放大新沂直播产业园、美妆电商园直播基地等平台优势,全年完成网络零售额80亿元以上。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为抓手,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发展助农直播间、移动菜篮子等新模式,畅通农产品从地头到餐桌的“绿色通道”。
激活文化旅游业,打造“美丽经济”。依托“一山一湖一古镇”旅游资源,加快马陵山、窑湾古镇创建5A级景区步伐,引入战略合作伙伴,打造一批“旅游+”精品线路,年内接待游客850万人次、旅游收入增长20%以上。进一步丰富旅游产品,实质性推进两个景区通票、联票,推动窑湾古镇与皂河龙运城相互引流,开通骆马湖旅游航线,加快景区联动发展。启动花厅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花厅部落开园运营。推进大运河文化带窑湾核心展示园建设,延续大运河历史文脉。挖掘花厅文化、漕运文化、红色文化资源,加快发展研学旅游、红色旅游。精心建设山水大道“1号公路”,提升宋庄民宿功能品质,发展乡村游、采摘游,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注重整体策划包装和精品线路营销,加强与携程、驴妈妈、途牛等知名OTA旅游平台合作,提升新沂旅游品牌美誉度,将“美丽资源”变成“美丽经济”。
(三)坚定不移强化战略支撑,建设教育科技人才强市
教育、科技、人才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坚持教育是民生“1号事业”、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以高质量教育涵养源头活水、以高水平科技创新激发动能活力、以高素质人才夯实基础力量,久久为功,积聚发展新动能。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抓教育就是抓未来,举全市之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推进高新区初级中学、中专校三期等10个新建、续建工程。深化城乡学校结对共建,逐步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坚持开放办学、合作办学,推广新安小学、新沂海门中学集团化办学经验,组建3家教育集团。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每年招聘高层次教师不少于60名,今年招聘中小学教师459名。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中考成绩位居徐州市前列,高考力争高分段人数突破100人,一本上线率提高5个百分点,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积极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全面落实“双减”要求,既给学生减负,也给教师松绑,让广大教师安心教学。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促进产教融合。进一步弘扬“崇文尚德、开放包容”的城市精神,形成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教育、尊重教师的浓厚氛围。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创新处于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地位。抓住徐州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契机,深入实施“关键技术攻坚、高新产业提升、创新平台提质、创新生态优化、产业人才集聚”五大行动,不断提高产业链创新链协同水平。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大力实施“小升高”、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建立“雏鹰—瞪羚—独角兽”等科技企业梯次培育体系,打造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0家以上、省市级瞪羚企业10家以上,实现高新技术产值超220亿元。充分发挥科技镇长团作用,搭建高水平的创新平台,新增省级企业研发机构2家以上、新型研发机构5家以上。加大科技型企业招引,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设立科创基金,强化“苏科贷”科技金融服务,科技贷款1亿元以上。
坚持人才引领发展。未来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破壁垒,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放大“钟吾英才”“凤还巢”政策效应,力争引进领军人才50人、专门人才500人、青年大学生5000人。实施企业家培优“薪火计划”,弘扬企业家精神,组织企业家学习培训考察,打造具有战略思维、创新能力的优秀企业家队伍。深化校企合作,实施“订单式”“定向式”技能培训,增强企业需求与技能人才匹配度,培育产业工人1万人以上。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推进人才安居工程,健全薪酬福利、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等制度。下大力气推动人才落地、人力集聚、人口回流,吸引更多的人才扎根新沂,尤其是新沂籍大学生回到家乡就业创业。
(四)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城镇化,打造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新型城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市、江苏美丽宜居城市为抓手,加快建设徐州副中心城市,增强城市集聚辐射力、核心竞争力。
以更新理念规划城市空间。围绕现代化中等城市定位,精心编制城市发展规划,形成开发保护利用“一张图”。明晰区域发展方向,沭东片区立足打造现代化科技新城,高水平规划设计建筑形态和风貌;启动高铁东站片区规划,打造“三生”融合的现代化城市地标;城南片区增强城市服务功能和商业配套,建设集高端住宅、都市经济为一体的城市客厅;完善园区产业规划,增强要素承载力。加大历史遗存保护力度,窑湾镇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镇,高流镇耀南村、草桥镇纪集村争创省级传统村落。坚决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落实重点区域空间形态、建筑风格、传统元素、风貌特色等引导控制,彰显“山水之间、心仪之城”的城市符号,突出滨水园林城市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