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河水岸经济发展带推进360华东大安全总部、波克城市互联网研发应用中心等项目建设,上海现代汽车服务产业集聚区、闻天下创新中心等项目全面完工。新渡口地块控规调整获批复。长风9号东地块完成出让。成立工作专班,联动推进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建设,集成电路研究平台获张江专项重大项目立项,高水平设计、仿真、验证实验平台场地完成改造。合作成立先进计算架构等实验室,引进“清华系”企业16家。
真如城市副中心高·尚领域280米地标大楼完工,真如境、京东上海中心、中海剧院等项目加快建设。拆除大渡河路上2座亚洲最大的干式气柜。国内首创的H型地下公共车行通道申能段开工建设。盒马X会员店开业运营。市级数字化转型示范区海纳小镇载体建设、场景开发、项目落地共同推进,海纳工程院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推出智慧交通、数畅出行等示范项目和标杆场景。
桃浦智创城加快推进核心区建设,完成6幅土地出让。长三角一体化绿色科技示范楼、睿创上海研究中心、桃浦科创服务中心等项目建成。智创TOP605项目竣工验收。桃浦中央绿地南二块基本完工。全力支持中以(上海)创新园和桃浦智创城高质量发展,出台专项实施意见并推动落实。中以(上海)创新园累计集聚项目、机构113家,落地知识产权432项。国际数字安全与运营中心、中以创新成果孵化加速服务平台等项目建成。
同时,持续加强武宁创新发展轴资源协同,机器人、工控安全两大功能型平台充分发挥标杆引领、标准领跑的优势,牵头18项国际、国家、团体标准制定。优化创新生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76家,市、区科技小巨人企业21家,评选区“四才”104名,增发“人才优享卡”52张。
(四)数字赋能、精益求精,更高标准推进城区规划建设管理
“半马苏河”更有温度、更具活力。在21公里岸线全面贯通的基础上,着力推动沿岸公共空间优化、功能提升。新建祁连湾、新泾湾等9个苏河驿站。“苏河之冠”景观提升工程完成,“半马苏河”公园初具形态。M50跨苏州河桥梁开工建设,安远路桥建成通行。完成苏州河景观照明一期、二期工程。“悠游苏州河”水上航线试运营,长风公园、昌化路码头建成开放。
城区“颜值”更高、环境更优。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武宁路快速化改建工程地下主体通车。轨交20号线上海西站站点、武威路区区对接道路开工建设。架空线入地和杆箱整治竣工20.9公里。新增公共停车泊位620个、公共新能源充电桩524个。完成管弄路道路积水改善工程。城区生态环境不断优化,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5%左右,10个市考水环境质量断面全部达标,100%达到或好于Ⅲ类水。完成7幅地块生态修复。新建绿地20.4万平方米、绿道8.4公里,绿化覆盖率保持全市领先水平。巩固垃圾分类实效,居住区、单位达标率均达到95%以上。
城区治理更智慧、更精细。推动治理数字化转型,深化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打造“数智普陀·城市治理引擎”,实现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的统一调度、融合指挥,处理各类业务数据1.1亿条。布局优化“智联普陀”感知设备,全面感知城区运行态势。新建2个智慧道路停车场[6]。强化实有人口管理,建立社区基础数据库。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新建长寿胶州、万里香泉2个网格化综合管理服务片区。推出智慧菜场等生活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全力推进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
城区运行更安全、更有序。深化巩固城区运行安全隐患治理九大专项行动成效,落实在建工地、交通、燃气安全等常态化监管。完成经营性自建房“百日清零”行动,开展危险化学品领域全覆盖检查整治,完成3686台老旧住宅电梯维保质量监测。深入推进动态隐患清零、“砺剑”系列专项行动,排查处理各类动态隐患2万余条。报警类“110”同比下降33.5%,全区98.7%的小区实现入民宅盗窃零发案。重大活动、重要节点的安保维稳工作顺利完成。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持续做好公共法律服务、人民建议征集等工作,打造矛盾纠纷一站式调处平台。“12345”市民服务热线民意“监测哨”作用不断强化。信访事项按期办理“四率”[7]均达到100%。
(五)兜牢底线、抬升高线,用心用情保障和改善民生
基本民生兜牢兜住。扎实推进各类民心工程和民生实事。将心比心做好疫情期间保供就医等工作,全力打通“最后一百米”。落实稳就业行业稳岗补贴,新增就业岗位3.5万个,城乡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市下达指标内,帮助1.1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和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610人。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形成全市首份互联网行业集体合同。深化养老服务,新增350张养老床位,新建19个社区老年助餐场所,改建认知障碍照护床位150张。开展长护险关心关爱行动。推进退役军人服务站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加大对疫情影响困难群体补贴力度,各类救助支出4亿元。
住房居住条件有效改善。开工71.7万平方米旧住房综合修缮改造、250万平方米精准施策型专项提升修缮,启动实施5万平方米旧住房成套改造。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签约507台、完工201台。开展房屋隐患处置,新增36处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装置。筹措保障性租赁住房6632套(间)。
教育发展向高水平迈进。保障全区中小学生线上教学,返校复学和重大教育考试平稳有序。深入推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创建。新增10个普惠性托育点,实现“一街镇三普惠”。首批10个社区“宝宝屋”启用。稳妥完成民办义务教育规范工作。教育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被教育部确定为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区。华师大二附中普陀校区、中福会托儿所普陀分部开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