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江苏省)苏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1月7日)

  ——2023年1月7日在苏州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上

  苏州市市长 吴庆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苏州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充满考验,极不平凡。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迎接党的二十大、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在中共苏州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与全市1600多万人民同心携手,与280多万市场主体克难共进,在特殊的年份扛起特别的责任。

  一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新冠疫情等超出预期的多重挑战,我们坚定信心、危中寻机,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产业结构、投资结构、外贸结构等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呈现更强韧性。我们全力打造国家战略性科技力量,材料领域“国之重器”苏州实验室挂牌组建,科技创新布局实现历史性突破。我们全方位推进市域空间重构、资源重组、品质重塑,启动实施一大批“内聚”“外联”的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市域统筹发展格局进一步彰显。我们以产业创新集群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以更大投入和更实举措增进民生福祉,应对了多轮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办成了一批期盼已久的大事要事,各项事业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全力应对疫情稳住大盘。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奋力扛起全省经济“压舱石”的重责重任,主要经济指标承压见韧、稳中提质。

  我们众志成城防控疫情。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准确把握疫情防控形势任务,始终保持应急指挥体系高效运转,因时因势优化完善防控措施,全力做好分级分类诊疗、救治资源建设、药品物资保供、疫苗接种等各项工作,布局社区“发热诊疗站”等一批服务群众的暖心做法受到多方好评。在这场大战大考中,各级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身先士卒,广大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公安干警、志愿者无私奉献、勇敢“逆”行,广大市民包容理解配合,各类市场主体扛起责任,为全省和长三角抗疫大局做出了苏州贡献。一年来,我们经历了非常之难、非常之苦,更淬炼了非常之精神、非常之力量,最大程度守护全市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彰显了苏州这座城市的格局担当,赢得了“你永远可以相信苏州”的城市口碑。

  我们倾心尽力纾困解难。及时出台“助企纾困46条”“服务业20条”“金融18条”等系列政策举措,全年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过1000亿元,发放稳岗返还资金14.2亿元,阶段性降低医保费率为企业减负16.2亿元,为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本息超过1100亿元。第一时间开发“苏链通”“苏货通”平台,全力推动区域协同复工复产,有力维护了全国汽车、电子等重点行业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出台支持总部经济、楼宇经济、上市企业、新兴服务业、个体工商户等系列政策,着力营造安商惠企营商环境。一揽子稳就业、保民生、强信心的举措,有效对冲了疫情的影响,全年新增市场主体29.2万户,年末用工备案实有人数超554万人、创历史新高。

  我们多措并举稳定增长。全面落实国家和省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经济运行走出了“平稳开局、承压下探、快速修复、持续向好”的非常历程。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29.2亿元,税收收入占全省比重达到27.9%,提高1.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4.36万亿元,增长4.1%。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4.74万亿元和4.69万亿元,增速分别达到13.9%和15%,存、贷款增量均居全省第一。用好国家政策性金融工具等政策,推动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774.2亿元,增长1.5%,其中工业投资增长6.4%,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0.1%,友达光电、矽品科技、通富超威、大族激光、立臻科技、盛虹储能、恒力环企中心等一批百亿级产业项目落户建设。着力稳定和扩大消费,成功举办“苏新消费·笑拼苏州”“双十二苏州购物节”等活动,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10.7亿元,保持全省第一。我市在中消协百城消费者满意度测评中跃居首位,观前街区、同里古镇获评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使用外资逆势增长,全年实际使用外资74.2亿美元,增长35.9%。推动外贸稳量提质,在全国率先组织包机赴日本、欧洲开展招商,帮助企业抢市场、争订单,完成进出口总额2.57万亿元,增长1.6%;外贸结构进一步优化,一般贸易占比提高2.1个百分点,服务贸易增速达到7%。

  (二)大力培育产业创新集群。聚焦数字经济新赛道、主赛道,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动“四链”融合,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接近4%。

  产业质态有效提升。围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先进材料四大产业,深耕25个重点细分领域,制定实施系列支持政策,建立“八个一”工作机制,系统推动产业创新集群建设。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2.4%,新入选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高端纺织2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占全省一半。产业数字化步伐加快,实施1.1万个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项目。累计14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落户,5个县级市(区)入选全国工业互联网推动数字化创新领先城区(园区)、占全国八分之一,国家“东数西算”工程长三角枢纽江苏唯一节点落户吴江。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22万亿元。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595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