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安徽省)铜陵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12月30日)

  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8.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以上;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5%、8.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能耗及生态环境质量指标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在实际执行中,我们将按照“奋力跳一跳”的要求,力争完成得更好。重点做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强化投资拉动,打出双招双引新攻势。牢牢扭住投资这个关键抓手,集全市之力在项目体量、质量、数量上取得新突破,努力抓出更大声势、拼出更大成效。

  推动招商引资再升温。紧盯央企、大型国企、知名民企、行业龙头企业和日韩德等企业招优引强,鼓励本地企业“二次创业”再投资,促进三次产业协同招商。聚焦新智造、新能源、新材料等“六新”领域,推深做实“链长制”招商,进一步强化平台招商、基金招商、以商引商和商协会招商,力争在终端消费品智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板块实现集聚突破,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350个,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8个,努力实现县区、铜陵经开区百亿元项目全覆盖,实际利用省外资金增长12%以上、外商直接投资增长20%以上,亿元以上签约项目开工转化率、新开工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入库率均超65%。严格联合预审、投资风险评估等机制,建立规范高效决策程序,全面提升招引质效。健全以项目落地转化为导向的考评激励机制,强化双向履约,形成“真招商、招真商”的实干氛围。

  推动项目攻坚再加力。坚持“管行业必须管投资”,用好投资“赛马”机制,统筹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等各领域投资,实现工业、技改、基础设施、房地产开发投资分别增长20%、15%、12%、10%。实施项目投资攻坚行动,强化项目分层分级分类调度,促进总投资70亿元的国电二期、总投资50亿元的京粮控股粮油加工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推动景昌中宽板、博日生物医药产业园等项目加快建设,全市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开竣工数均增长10%以上、完成投资额增长15%以上。紧盯中央、省投资导向,新谋划重大项目600个以上。

  推动要素保障再加强。完善“星期六”要素会商机制,用最快的速度让最好的项目获得最优的资源要素。强化资金保障,全力争取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支持,用足用好专项债券,运用好股权投资、股债联动、基金+直投等模式汇聚资金直达项目。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制造业等领域的信贷支持,灵活运用续贷过桥、无还本续贷等政策工具,新增贷款180亿元。成立上市公司协会,支持上市公司再融资,实现直接融资120亿元以上。全力以赴对上争取,到位上级转移支付等各类资金75亿元以上。强化用地保障,加大闲置低效用地清理力度,推动存量土地二次开发,严把容积率、亩均投资强度等关口,优先保障重点项目用地。强化用能保障,实行能耗指标全市统筹调配,建立用能权收储和交易制度,支持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争取能耗指标单列。强化用工保障,促进供需精准对接,着力化解用工结构性矛盾。

  (二)注重产业协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产业强市不动摇,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聚化为方向,推动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

  擦亮铜陵工业品牌。做强首位铜产业,加快发展5G铜箔、电子铜带等精深加工,国家先进结构材料产业集群产值增长8%以上。推动化工产业向医药中间体、绿色涂料等精细化方向发展,做精专用装备、绿色建材等优势产业,构建区域级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壮大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电子信息、半导体等百亿级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2%以上。加速工业互联网赋能,培育省级以上工业互联网平台2个、应用示范3个,打造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5家以上。深入实施规上工业企业倍增计划,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净增规上工业企业100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20家以上,新认定省级新产品和工业精品15个以上。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力争特级资质企业实现零的突破。

  优化提升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科技服务、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培育服务外包、医养结合等新业态,推进省“两业融合”试点建设,获批省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1-2家,新增限上商贸主体80家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5%。推动消费提质扩量,引导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等消费,扩大升级信息消费,促进共享消费、定制消费、体验消费。鼓励发展直播经济、夜间经济、首店经济,加快发展楼宇经济,打造一批特色街区。建设国家文旅消费试点市,支持永泉小镇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加快枞阳西游文化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创造文旅消费新热点。落实“金融16条”等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企稳回暖。

  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新建高标准农田7.7万亩,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51万亩、产量57.5万吨。深入实施农业“两强一增”行动,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机插秧”作业覆盖率达42%,支持普农集团创建省“两强一增”示范区。大力发展规模农业、品牌农业,争取白姜种植系统纳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支持枞阳白茶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推进凤丹种质资源保护和深加工,建设鲈鱼养殖基地,扶持盆景产业做大做强,创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6个,全年规上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增长8.5%。支持义安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新增家庭农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155个,力争培育农业规上企业35家以上。积极发展庭院经济,壮大村集体经济,集体经济年收入50万元以上村占比达37%。

  (三)突出科教兴市,筑牢高质量发展人才支撑。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推进教育强市、科技强市、人才强市建设,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405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