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华北地区
全力打造促进四链融合的创新驱动平台,6个设区市晋创谷挂牌运营,入驻优质企业团队300多家,签订技术交易、预约采购等合同4400余件。全省创新能力排名上升5位。太重轨道公司获评全球轨道交通行业首座“灯塔工厂”,标志着我省制造业细分领域达到全球智能制造最高水平。高速飞车全尺寸试验线一期项目通过验收,实现国内首次低真空超导悬浮航行。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599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26家。120个“山西精品”享誉海内外,手撕钢、车轮钢等特种钢材料,T800、T1000等高端碳纤维,8英寸碳化硅衬底、深紫外LED芯...
茅岭底水库全面加快建设,连泉抽水蓄能完成预可研核准“四大要件”,经济开发区成功申报省级金融顾问走进开发区试点,入选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全市唯一。以大事要事为牵引,上项目、聚产业,带动经济发展稳中向好,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8.43亿元,预计全县生产总值完成23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5.6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7.5%。一年来,我们在高标奋进中争第一、创唯一。蝉联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全国新型城市...
签约项目41个、总投资超120亿元,4家央企子公司质效落地,建滔能源80万吨醋酸、容嘉“公转铁”仓储物流等一批项目开足马力,12个省市重点项目均超额完成投资计划,在库项目数三年年均增长14%,形成储备一批、落地一批、建设一批良性循环。消费潜能加快释放。国家“以旧换新”政策拉动消费5000余万元。5个特色街区入选省级夜经济标志打卡地。获评“河北省农村电商领跑县”,县电商基地入选省典型案例,官庄镇、金店镇电商基地启动运营,网上销售额突破4亿元。“扁鹊文化多业态融合服务消费场景”纳入全省首批典型场景,为全市唯一...
过去一年,我们多项工作取得突破。东汪、火炬恢复管辖,拓展了发展空间;旭阳经济开发区调规扩区,新增产业用地4000余亩;邢州古城、百泉鸳水、邢襄生态园三大文旅片区基本形成,构筑起全域旅游新格局;央企引进实现突破,北大荒集团二级子公司成功落户我区。全区生产总值完成227.7亿元,增长4.6%,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3.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2%,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我区昂首阔步迈入“百泉复涌”历史新阶段。...
全区生产总值增长1.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8%,城镇、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3.6%、5.3%。
(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项目建设全力推进。卡点要账、跟踪审计、狠抓进度、昼夜建设,11个增发国债项目全部完工,完成投资11.97亿元,拉动全年投资增长11.3个百分点。超前谋划、积极对接,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9.06亿元、全市第一,首批6个项目全部开工。大抓产业项目,实施技改投资龙年倍增行动,产业投资、技改投资分别增长22.3%、30.4%。大力招商引资,深化央...
抢抓国家重大政策机遇,推动“两重”“两新”落地落实,夯实经济回升向好基础。国债项目引领增长。超前谋划、积极争取,强化调度,逐一踏查,发现问题现场解决,156个增发国债项目完工147个、完成投资115.28亿元,拉动全年投资增长9.4个百分点,青山水库、野沟门水库、滏阳河调蓄工程完成投资超过30亿元。首批53个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全部开工,获批国债资金43.18亿元。产业项目扩规提质。邢钢搬迁升级项目主体完工,新疆特变电工、中车新能源装备、中船氢能制储等新兴产业项目落户市经开区,17家沿海地区电子信息企业迁驻...
抢抓国家重大政策机遇,推动“两重”“两新”落地见效,稳住经济基本盘。千方百计扩大投资。全年争取上级资金286亿元、增长9.8%,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政府专项债项目个数、资金量远超往年,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量全省第5。引进亿元以上项目437个。技改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分别增长20.2%、43.8%和30.1%。持续用力提振消费。开展系列促销活动,新能源汽车、家用电器零售额分别增长70.2%、26.9%。衡水湖景区晋升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市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总花费分别增长20.3%、19....
经济运行跑出“青县速度”。始终坚持心无旁骛谋发展、全力以赴抓经济,抢抓“两重”“两新”等政策机遇,争取项目资金15亿元,消费品以旧换新拉动消费超7000万元,深入开展“百名干部帮百企、全力服务促发展”专项行动,推动政策红利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5%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4%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分别增长6%左右和7%左右,达到48248元和25838元,圆满完成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
今日沧县,正在向高登攀。一年来,我们坚持不懈抓发展,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5%,全市第六;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2%,全市第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1%,全市第一;实际利用外资完成7272万美元,占全市总量的60%,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高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
今日沧县,正在向上成长。一年来,我们不负时光拼项目,发展动能加速释放。投资70亿元的远景智能电池产业园一期项目竣工投产,打造了京津冀首座汽车动力电池超级工厂;投资23亿元的浮阳...
预计地区生产总值总量首超200亿元关口,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4.8%、排名全市第一;一般公共预算历史性突破10亿元,增速7.1%、排名全市第二;其他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超全市平均水平。东光镇上榜投资竞争力全国500强、排名全市第一;南霞口镇纳税首破亿元大关,成为全县第三个纳税超亿元镇。这一年,我们奋勇争先、全力拼搏,收获了多项荣誉试点。获评“2024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最佳县”,顺利通过省级卫生县城复审,连镇镇成功入选“世界运河古镇合作机制”成员;彩客上榜“2024中国精细化工百强”,高端有机染料申报“2024年...
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历史上首次突破3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3%。
一年来,我们坚定不移抓机遇、谋融入,协同发展纵深推进。一是平台建设提质提速。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雄安片区联动创新区建设扎实推进。完成《河间跨境维修再制造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编制,申建工作有序开展。成功设立沧州黄骅港河间内陆港,国家级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顺...
协同发展走深走实。全年签约京津项目62个、总投资346亿元,引进落地央企二三级子公司23家,京津冀·沧州生物医药产业园揭牌成立,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31%。石港城际铁路、雄商和津潍高铁、邯港高速一期加快建设,荣乌高速沧州段改扩建工程山东方向、曲港高速一期正式通车。大力推进雄安自贸区沧州联动创新区建设,“区港通”模式实现实体运行,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项目全面启动。港口建设提速突破。《黄骅港总体规划(2016—2035年)》修订版即将获批。30万吨原油码头、滚装码头一期等6个码头项目开工建设。开通黄骅港...
初步预计,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3%;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同比增长4.5%左右和6%左右。主要经济指标稳中有进,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协同发展持续深化。强化土地要素保障,全区盘活利用建设用地450亩,通过土地复垦新增占补平衡指标823亩。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标准化厂房3万平方米,新改建园区路网、电网33公里,开发区“双九通一平...
初步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4%;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同比增长6%、7.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9.24亿元;进出口总值完成1.56亿元。
这是发展活力充分迸发的一年。项目建设有力有序,争取增发国债项目38个、资金20.43亿元,提前完成省市建设进度要求,完工率达到92.1%,防灾减灾能力进一步提升。26个省市重点项目投资完成34.67亿元,完成率达到146.6%。招商引资“双千工程”...
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6亿元,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9亿元,增长10%;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和7%,较好地完成了县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稳预期、稳增长”的关键动力和首要支撑。全年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一般债项目29个,申报资金48.26亿元。强力实施总投资322.48亿元的重大项目116个,争列省市重点项目25个、总投资112.94亿元,引进民间投资105.28亿元,23个灾后恢复重建项目除一个跨年度实施项目外,其余22个全部完工,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92.4亿元,增长6.5%(年度目标6%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4.5亿元,增长9%(年度目标6%以上);固...
着力解决难点问题。燕郊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获批。应急管理大学新校区完成优化选址。泃河(三河市段)改道工程进场施工。整改违法图斑1352亩。强化城市顶层设计。确定“东山、中水、西城”发展思路,出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导则》,实施城乡环境整治90项工作,全面提升城市颜值。大力开展“百日攻坚”[1]。实施十方面“百项工作”,秋冬季产业项目开工121个,工业企业产值(营收)翻番97家,完成标志性工程规划设计150个,招商引资、文旅活动等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经济运行企稳向好,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3%,固定资产投资增...
我们坚持“三全一上”抓招商、上项目,经济发展企稳向好。迈开两条腿、对接各部委,深入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地区上门招商,签约5000万元以上项目1224个,引进央企二三级子公司27家,全省考核均居前列。落实“两重”“两新”政策,获批增发国债项目资金192.4亿元、规模全省第二。400个省市重点建设项目投资完成率140%。实施高质量发展“1+16”专项行动,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指数保持全省前列。全市生产总值增长5.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3%,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8%,进...
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5%;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6.1%和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6.61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唐山市平均水平。抢抓上级政策机遇打好争资金、争项目主动仗,获批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中央预算内基建项目15个,累计到位资金3.6亿元,争取国家独立工矿区支持资金1亿元。强化本级财政统筹,基层“三保”及重点领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经济开发区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0%。我市连续七年获评全国投资潜力、科技创新和新型城镇化百强...
科学化解经济下行压力,抓项目、增后劲,经济绩效排名逐年上升,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5%,一产增加值总量继续保持全市第1。一年来,我们敢闯敢拼、善作善成,所获荣誉越来越多、“名气”越来越大。争取国家级改革试点4个,荣获全省唯一“乡村振兴赋能计划产业振兴典型案例”,获评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入选全国第一批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名单、全市唯一。一年来,我们倍感振奋、倍感温暖,公共服务越来越好、“人气”越来越旺。25件民生实事圆满完成,普通高考成绩保持全市第一梯队,职业...
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44亿元、同比增长6.2%,总量稳居全省县域首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5%,高于国家、省、唐山增速;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4%;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7%。争资争项实现新突破。抢抓国家稳经济一揽子增量政策等战略机遇,强化项目储备,全力对接争跑,成功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等各类资金55.47亿元,获批地方政府化债限额130亿元、占全省15%。41个设备更新项目通过工信部审核、数量居唐山首位,贷款需求93.2亿元、列唐山第2位。获批氢能...
一年来,我们稳增长、促发展,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紧紧扭住经济发展第一要务,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稳中有进。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52.7亿元,增长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86亿元,增长10.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完成3.9亿元,增长5.1%;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进出口总额20.67亿元,增长19.9%;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完成48988元、23970元,增长5.2%、6%。1-11月,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401.15亿元、...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9%,实际使用外资完成市定任务的107%。全年实有市场主体2.07万户,较上年净增2.27%。全社会用电量增长2.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量始终保持全省前列。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坚持稳中求进,经济发展迈步有力。项目建设蓄能聚势。全年列入省市重点项目28个,总投资120.75亿元,个数和投资额同比增长21.74%、4.75%。争取转移支付、超长期特别...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增长3%,首次突破百亿大关,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增长6.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增长6.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增长4.5%。
一年来,我们着重抓好了以下八方面具体工作:
(一)深化文旅融合,关城旅游持续火爆。高标准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山海关中国长城博物馆建成移交,成为国内唯一一家被中央编办批准命名的长城专题博物馆、全国唯一一家绿建三星“零”能耗博物馆。举办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宣传调研活动启动仪式暨“秋游河北悦山河”长城文化旅...
全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突破150亿元;预计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5.6%。
这一年,我们以拼的姿态开拓向前,在真抓实干中凝聚了青龙力量!500千伏变电站项目获国家能源局批复纳规,冰沟抽水蓄能电站成为全省2024年首个核准项目,创造了“冰沟速度”、“冰沟精神”。新型能源并网规模累计突破120万千瓦,全年发电量9.39亿千瓦时、产值3.5亿元,新能源产业正在加速成为支柱产业。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