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河北省)三河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1月14日)

  2025年1月14日在三河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三河市人民政府代市长 冉德龙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三河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回顾2024,我们承压奋进、苦干实干,全力打响经济社会发展“翻身仗”

  2024年是三河发展史上极不平凡、殊为不易的一年。面对“3·13”燃气爆燃事故、上半年经济低谷徘徊等困难挑战和一系列改革发展繁巨任务,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廊坊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奋进、埋头苦干,较好地完成了市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攻坚克难推动重点工作。着力解决难点问题。燕郊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获批。应急管理大学新校区完成优化选址。泃河(三河市段)改道工程进场施工。整改违法图斑1352亩。强化城市顶层设计。确定“东山、中水、西城”发展思路,出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导则》,实施城乡环境整治90项工作,全面提升城市颜值。大力开展“百日攻坚”[1]。实施十方面“百项工作”,秋冬季产业项目开工121个,工业企业产值(营收)翻番97家,完成标志性工程规划设计150个,招商引资、文旅活动等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经济运行企稳向好,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5%、7%。

  (二)全力以赴推进协同发展。交通对接更加紧密。北京轨道交通22号线河北段3座车站主体封顶,主线土建工程完成过半,车辆基地开工建设。蒋谭线四期竣工通车。“定制快巴”全年运送乘客127万人次。产业融合持续加速。承接北京转移项目31个,落户央企二级子公司1家、三级子公司4家。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33亿元,同比增长157%。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三河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签约落地,燕郊协同创新基地南区一期主体完工,赛迪科创中心签约落地企业10家。公服联接不断深化。与北京一七一中学开展合作办学,与中国通用技术宝石花医疗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设立北京城市副中心一体化政务服务专区,3477项事项实现“同事同标”“无差别”跨省办理。

  (三)坚持不懈壮大实体经济。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实施“三联”工作机制[2],举办招商活动2072场次,落地5000万元以上项目101个,同比增长173%。经济开发区科创园竣工投用,37个科创园新入驻企业247家,同比增长12%。设立产业发展基金3个,基金总规模达10.7亿元。项目建设提速增效。50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新开工26个、竣工投产12个。争列省重点项目14个、市重点项目44个。争取上级资金19.2亿元,同比增长48%;争取债券资金30.49亿元,同比增长29%;储备2025年专项债项目51个,创历史新高。产业发展提档升级。预计新增“四上企业”89家,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30%。新认定国家级绿色工厂2家,获批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家、“领跑者”企业1家,新增市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3家,“应急救援技术装备”获评全省安全应急产业特色集群。科技创新活力迸发。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4.9亿元,同比增长18.4%。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1家,获批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336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538家,新增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69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9家,建华高科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新增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荣获省级科学技术进步奖4项。新增授权专利793件,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达4.01件,同飞制冷获评河北省品牌优势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连续7年跻身全省A类档次。

  (四)持之以恒优化营商环境。政务服务更加高效。建设项目并联审批、联合验收全覆盖,建设用地规划、建筑工程施工等审批事项实现当天办结出证。新增市场主体2.3万户,居全省第二。“免申即享”政策措施增至81条,兑现惠企资金5973万元。要素保障更加有力。建立首贷续贷服务中心。完成土地征收1315亩,处置闲置土地312亩,盘活低效用地120亩。制定出台《深化校政企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成立对外联络中心,引进专业技术人才1772人,柔性引进国家级高层次创新型人才5名。为企服务更有温度。深入开展“走访解促”活动,解决企业问题诉求646件。成立企业家协会和21个行业领域分会,入会企业619家。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执法十项措施,建立企业宁静日、入企备案等制度,纳入轻微违法免罚事项416项。蝉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城市营商环境创新县(市)”。

  (五)凝心聚力强化城乡建管。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孤山片区回迁安置小区工程进度过半。新改扩建市政道路3条、市政管线22条,完成思菩兰地道桥泵站扩容改造、京秦高速三河西出口拓宽改造,金谷大街公共交通综合枢纽一期工程竣工投用。南水北调北三县供水工程(三河段)主管线主体完工。黄辛庄110千伏输变电工程竣工投运,东兴庄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开工建设。建成双拥主题游园。成功争创廊坊唯一的全国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县、河北省水网先导区建设试点县。乡村振兴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脱贫群众稳定增收。新建高标准农田1.8万亩,完成粮播面积31.3万亩,获评中央小麦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示范县。改造提升农村公路36.6公里,完成农配网工程30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排名廊坊第一,典型经验获全省通报表扬。新增和美乡村15个、精品示范村2个,大石各庄获评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省级美丽休闲乡村。集体经济年收入50万元以上村街达107个。成功举办廊坊市第七届中国农民丰收节,促成助农金融合作6884万元;发布“三河净菜”区域公用品牌;与中国农科院、河北农大等单位合作设立农业科技研发项目4个。“三河小熏鸡”入选农业农村部《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三河鸡蛋”“三河小柴公鸡”获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大道羽成无抗鸡蛋”获评全国特质农品。省级农村宅基地管理和改革工作获评优秀。绿色发展底色更浓。年度大气综合指数4.10,PM2.5浓度33微克/立方米,PM10浓度62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275天,均居廊坊第一。新增造林1204亩。国省市考河流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引泃入潮获评河北省五星级幸福河湖。

  (六)脚踏实地夯实民生保障。重点民生领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6.6%,同比增加3个百分点。兜底保障提质扩面。居民医保参保全覆盖,发放特殊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3504万元。完成101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发放就业补助资金2255万元,新增城镇就业6589人。社会事业稳步发展。第十小学、第八幼儿园竣工投用,新增学位1980个,认定“数字校园”20所,公办、民办学校“互联网+明厨亮灶”实现全覆盖。全年招(选)聘教师288人,118名教师获市级以上表彰,第二小学霍路获评全国优秀教师。陆道培医院主体完工、中医院康复中心二期竣工。荣华·齐山康乐家园一期开园入住,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获评全国医养结合示范机构。文旅消费活力十足。浩然文化村、福山红叶谷焕然新生,“新泥土巢”、市美术馆揭牌设立,燕潮夜市、爱民路炫彩街区等特色街区点燃城市烟火气,京津冀文化旅游季、福山文化大庙会等百项文旅活动精彩纷呈,全年接待游客超500万人次,旅游收入近7亿元,分别增长31%、41%。燕潮酩获评河北省老字号,酒文化展览馆获评3A级景区;珑珐琅景泰蓝获批非国有博物馆。大力开展消费品以旧换新,发放补贴2020万元,拉动消费1.2亿元。

  (七)从严从细补齐安全短板。基层治理深入推进。启用市级诉前调解中心,细化基层网格布局,累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3693件。社会治安平稳有序。查处行政案件1821起,破获刑事案件1157起,查获涉电诈窝点10个,圆满完成重要节点安保任务,“靖安2024”“夏季整治”等专项行动排名廊坊第一。强化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治理,登记出租房屋12万余间、流动人口32万余人。安全基础加快夯实。建立安全生产月调度、“五个清单”“五本台账”[3]机制,深入开展燃气管网“带病运行”专项治理暨燃气安全隐患排查整治、食品安全问题隐患大起底大排查等专项行动,全面加强涉气第三方施工监管。开展道路交通秩序大排查大整治,交通事故起数和伤亡人数实现双下降。

  (八)驰而不息加强自身建设。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严肃开展巡视巡察整改。持续深化法治政府建设,推动“八五”普法提质扩面,启动政府法务中心建设。建立“一会四中心”[4]项目管理机制,项目评审时间提速1倍以上。“12345”热线工单办理“三率”稳步提高。大力压减非必要支出,加快闲置资产盘活。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18件、政协委员提案111件,办复满意率达100%。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一年,挑战前所未有,成效好于预期。每一项成绩、每一次进步、每一份收获,都浸透着汗水、凝聚着心血,是全市干部群众一起拼、一起干、一起奋斗出来的!来之不易的成绩,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的领航掌舵,在于市委的坚强领导,在于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在于全市上下的团结拼搏。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离退休老同志,向驻三河中省直单位、部队和企业,向广大投资者和建设者,向所有关心支持、热情参与三河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这里要向大会说明,“3·13”燃气爆燃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重大损失,代价极为惨痛、教训极其深刻。事故的发生,根本原因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安全发展理念树得不牢,安全生产责任压得不实、隐患排查不细、执法监管不严。我们一定深刻汲取教训,补齐短板漏洞,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守牢安全生产底线红线,坚决做到“不贰过”。

  全面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有收获、有进步;客观审视当前面临的问题,我们有差距、有短板:一是产业结构不优,二产占比较低,实体经济基础薄弱,工业支撑力度不足。二是产业集聚度不高,产业链不够健全,缺乏立市的优质项目、龙头企业。三是招商引资争抢意识还不够强,项目落地慢、建设慢问题依然突出。四是城乡之间、东西市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城市功能还不完善,精细化管理水平还不够高,基础设施还存在较多短板。五是民生领域仍有不少欠账,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六是金融、房地产等领域仍有潜在风险隐患。七是部分干部机遇意识、市场意识、项目意识、执行意识、安全意识不强,能力和作风有待提高,等等。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在今年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b/11750.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