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5日在北戴河区
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北戴河区人民政府区长 郝 炜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4年主要工作回顾
回首2024年,我们积力之所举,众智之所为,以实干凝结硕果,用奋斗书写答卷。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在区委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下,我们始终凝心聚力拼经济,砥砺奋进促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9%,实际使用外资完成市定任务的107%。全年实有市场主体2.07万户,较上年净增2.27%。全社会用电量增长2.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量始终保持全省前列。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坚持稳中求进,经济发展迈步有力。项目建设蓄能聚势。全年列入省市重点项目28个,总投资120.75亿元,个数和投资额同比增长21.74%、4.75%。争取转移支付、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债、再融资债券等资金16.77亿元,同比增长19.53%。招商引资积厚成势。开展系列招商活动157次,新注册总部企业159家。成功迁入国电投三级子公司1家。3家央企实现质效,北京国姿参保人数进入全省前10%,通用康养、国投健康参保人数进入全省前30%。科技创新乘力起势。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1家,省级技术转移中心1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8%。引进应汉杰、马军2个院士专家团队。成立北戴河科技创新中心、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戴河产业创新基地。垂直大模型研发企业稳治科技顺利落地。泰圣康源项目入选市新质生产力项目库。
(二)聚焦产业转型,五大产业突破有力。文旅产业提档升级。沉淀文旅资产成功激活,不同艺术片区焕新亮相。举办“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宋画小品特展”。野生动物园大熊猫科普馆开工建设。鸽子窝和歌华营地获得省级资金支持。成功申办2025年世界速度轮滑锦标赛。全年接待境外游客3.09万人,其中俄罗斯游客2.45万人,同比增长58%、80%。总部产业稳步发展。通过优化政策服务、丰富业态承载,总部企业突破1000家,实现税收4.51亿元。港股上市企业力量集团全国总部在我区成功设立。生命健康和康养产业日新月异。充分把握国家“7+6”和省“25条”支持政策机遇,全区重点生命健康和康养产业在建项目5个、总投资8.89亿元。培疗机构转型发展康养产业步伐加快,国投康养基地、国寿康养社区等项目落地建设。50余家康养院落投入运营,来区京津老人占养老总人数近五分之一。数字经济和现代商务服务业焕发活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持续增强,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4244万元,较上年增长140倍。成功落户上海星际光集团全资子公司。河北东软被认定为河北省企业技术中心。都市农业质效双升。智慧农业产业园、崔各庄康养村落等项目有序推进。新增家庭农场7家。集发观光园荣获省级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单位。北坊村获评省级耕地质量提升示范村。
(三)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动能积蓄增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全面实现“一窗通、零成本、即时办”,全年办理各类审批和服务事项66093件,同比增长19.32%。打造“互联网+政务服务”品牌,全流程网办率达100%。区数政局获评省级政务服务中心效能考核县级优秀单位。区税务局获评全国税务系统先进集体,老唐帮办税相关经验全省推广。国企改革转型加力。城发集团拓展物业管理、劳务服务、会议培训等业务,资产总额突破20亿元,营业收入7516万元,同比增长4.5%。云亭海酒店建成营业。金融服务提质增效。相继推出民宿贷、人才贷、康养保险等金融产品,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06.83亿元,同比增长3.13%。成功获批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首贷续贷省级试点。获评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典型城市试点。
(四)守牢绿色发展,城乡面貌提质增优。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完成营造林面积2258亩。全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下降4.4%,PM2.5浓度同比下降8%,在全市5个国控点排名第1。3条主要入海河流水质年均值全部达到Ⅲ类以上标准,8个重点浴场海水水质始终保持国家一类标准。北戴河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获评全国典型案例。戴河北戴河段获评省级幸福河湖。城市品质全面提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正式获批。金鸽路建成通车,海宁路、新河路等更新改造,群众出行更加便捷高效。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生活垃圾设施提标工程。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供热设施提升工程。改造老旧小区惠及1809户、改善供热面积约30万平方米。提升城区及海岸线亮化设施170余处。新增城市绿地1万平方米。乡村建设美美与共。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争取到位省级全域和美乡村重点片区奖补资金2400万元。马庄、崔各庄、单庄等7个村分获省级和美乡村重点村、美丽休闲乡村、乡村旅游重点村等称号。41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超10万元。
(五)坚持人民至上,百姓福祉殷实厚重。14件省市民生工程、7件区级民生实事全部完成既定任务。建成区域养老服务中心4个,镇街孝老食堂3个,社区日间照料站12个。东山街道入选国家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连续八年为60岁以上老年人和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人员投保意外伤害保险。实验小学改扩建项目主体完工。13所中小学完成改造提升。第一中学、实验小学获评河北省首批教学实验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通过省级评估验收。城镇新增就业2426人,再就业1825人,均超额完成市定任务。发放各类就业补助1952万元。为60家小微企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050万元。拨道洼三期安置房和星屿海、香邑澜湾保交房项目有序推进。秦行宫遗址入选第二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北戴河轮滑节”“铁人三项赛”被命名为河北省自主知识产权品牌赛事。获评河北省体育赛事产业示范区。民宗网格化治理、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区建设等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
(六)统筹发展安全,社会大局和谐稳定。高标完成宁海道雨污管网、戴河防汛减灾等4项重点旅游旺季保障项目。旅游旺季工作再创历史最好,多位上级领导对我区工作给予充分肯定。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行动,闲置院落、候鸟房、燃气安全、电梯安全等专项检查成效明显,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实现动态清零。连续18年荣获安全生产考核优秀等次。持续推动常态化扫黑除恶工作,刑事案件同比下降33.8%、六类治安案件同比下降18.1%,人民群众安全感测评连续多年全市第1,平安建设考核位居全市首位。丁庄村“雷锋义警”、东山社区“两新驿站”特色做法在全省推广。
各位代表,一年来,我们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完善“三重一大”决策程序,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全年高质承办各级人大代表建议53件、政协提案86件。国防动员、双拥共建、民族宗教、审计统计、新闻广电、人防海防、方志档案等工作取得新成效,工会、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残疾人、红十字、志愿服务等事业取得新进步。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是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这些成绩属于每一个勇毅笃行的追梦人,属于每一个挺膺担当的奋斗者。我们不会忘记每一段风雨坎坷、每一个感动瞬间、每一串前行脚印。在这里,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向所有关心支持北戴河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认识到,全区发展还面临不少挑战,政府工作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经济总量小、抗风险能力弱的情况还没有根本扭转,大项目、好项目特别是产业项目储备不足、落地不够,产业链协同和要素保障短板比较明显,招商引资成效还有差距。城乡建设、教育医疗、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与群众期盼还有差距。对此,我们一定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更加系统地加以解决。
二、2025年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根据区委十三届九次全会部署,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区委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认真落实国家宏观政策,坚持“三三四五”发展思路,善作善为推动“五大攻坚”行动,深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着力扩大有效需求,防范化解风险,稳定预期、激发活力,不断改善和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和谐稳定,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左右。
为实现全年目标,我们将把财税增收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排除万难、穷尽办法,为北戴河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一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始终保持“进”的姿态,直面挑战、破局奋进,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打开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二要牢牢把握“三三四五”发展思路。始终发扬“闯”的精神,用好重大机遇、重大改革、重大政策,招引一批产业大项目,实施一批改革新举措,打造一批增长新引擎,厚植高质量发展新胜势。三要牢牢把握“五大攻坚”任务目标。始终鼓足“干”的劲头,合力攻坚财税增收、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城市更新、金融支撑,用成效来说话、以实绩来检验,夯实高质量发展新基础。四要牢牢把握“执政为民”理念。始终惦念“民”的心声,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造福于民,筑牢高质量发展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