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河北省)沧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1月19日)

  政府工作报告

  ——2025年1月19日在沧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沧州市人民政府代市长 刘 靖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沧州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4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24年,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之年,是全市上下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考察沧州重要讲话精神的实践之年。一年来,全市政府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奋发进取,推进沿海经济强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9%,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进出口总值增长18.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6%,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较好完成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任务目标。

  (一)“三件大事”成效更加显著。坚持专班推进、定期调度、清单管理,全力推动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地见效。协同发展走深走实。全年签约京津项目62个、总投资346亿元,引进落地央企二三级子公司23家,京津冀·沧州生物医药产业园揭牌成立,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31%。石港城际铁路、雄商和津潍高铁、邯港高速一期加快建设,荣乌高速沧州段改扩建工程山东方向、曲港高速一期正式通车。大力推进雄安自贸区沧州联动创新区建设,“区港通”模式实现实体运行,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项目全面启动。港口建设提速突破。《黄骅港总体规划(2016—2035年)》修订版即将获批。30万吨原油码头、滚装码头一期等6个码头项目开工建设。开通黄骅港美西集装箱航线,打通了京津冀乃至中国北方地区至美国西海岸最快海运通道,内外贸集装箱航线拓展到20条,内陆港总数达到16个,黄骅港保税仓库投入使用。全年货物吞吐量3.55亿吨,同比增长7.35%。盐碱地综合利用提质增效。旱碱麦育种、种植、推广、加工体系高效运转,四个“国字号”平台挂牌运行,审定3个旱碱麦新品种,“黄骅旱碱麦”区域公用品牌获批,盐碱地全产业链产值达136亿元。155万亩旱碱麦喜获丰收,秋播185万亩,再创新高。

  (二)转型升级步伐更加坚实。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全年签约省外投资项目350个,总投资1405亿元。515个省市重点项目提前一个月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全市在建3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8个,总投资1002亿元。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增发国债和中央预算内资金97.8亿元,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点项目落地实施。创新活力加速释放。全面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普惠政策,受益企业2300户、扣除金额43.5亿元。出台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管理办法,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75亿元。预计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0家,新增企业研发机构138家、全省第一。产业能级实现跃升。完善主导产业支持政策,鑫海化工新材料基地、凯意碳四新材料一体化等超百亿项目加快推进,绿色化工、管道装备增加值分别增长10%、9.6%。“入园升规技改”行动成效显著,累计入园进区企业5600余家,升规企业预计超1000家,实施技改项目超4000个。国家北斗导航位置服务数据中心河北分中心揭牌运营,远景智能电池产业园一期建成投产,四星玻璃获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沧州跻身全国2024数字经济百强榜。

  (三)改革开放动能更加强劲。坚持通过改革攻坚、开放赋能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潜力。重点领域改革稳步推进。深入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交发集团获评AAA主体信用等级。沧州入选国家产融合作和全国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试点城市。获得工行3000亿元信贷支持,“数字工商联”平台为7252家企业提供贷款60.3亿元。优化营商环境成效显著。深化政务服务改革,沧州列入全国统一企业开办平台国家级试点,建成全省首个企业开办“云帮办”服务平台,九类高频准营事项实现“不见面审批”。“双盲”评审改革全面推广,首批13个“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地实施,696个事项实现“跨省通办”。12345热线解决企业和群众诉求100余万件,全年新增经营主体3.52万户。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提升。成功举办第六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沧州)中小企业合作论坛,“支持沧州中国捷克斯洛伐克友谊农场发挥作用”写入《中斯联合声明》。加强国际传播“一中心两平台”建设,沧州跻身“中国城市海外社交媒体传播力指数”前十。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加快建设,新增备案企业207家,跨境电商出口额增长超两倍。

  (四)城乡融合发展更加协调。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大力开展城市更新行动,12个安置区主体封顶、2个交付使用,新增贯通道路13条。沧州监狱、沧南监狱完成土建工程,沧州老火车站一年完成重建,成为全国老火车站改造的典范,百年老站焕发新生,沧州入选老旧火车站及周边街区统筹实施更新改造全国试点。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沧州段)加快建设,园博园沧州坊开街运行,南川老街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大化工业遗存文化区入选国家工业遗产,沧州成为全省唯一获得大运河国家步道建设项目资金支持的地级市。县城建设稳步推进。实施燕赵宜居县城建设重点项目145个,完成投资39.9亿元。渤海新区黄骅市、任丘入选2024中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孟村被确定为河北省唯一全国共同现代化试点。实施水利项目148个、完成投资52亿元,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进一步增强。乡村振兴有力有效。粮食单产、面积、总产实现“三增加”。高品质蔬菜产业示范区加快建设,创建10家“河北净菜”生产示范基地,沧州蔬菜占北京市场份额达10%。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成省级和美乡村783个,改造农村户厕4.1万座。东光成为全国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系统应用试点,河间、孟村婚俗改革登上央视《焦点访谈》,全国移风易俗工作交流活动在沧举办。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实现就业超省定任务11.7个百分点,全市未发生返贫致贫问题。

  (五)民生幸福底色更加厚重。把群众期盼的事作为政府要干的事,推动政策、财力、服务向民生聚焦覆盖。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82.8%,20项民生工程和10件民生实事全部完成。城镇新增就业7.8万人,新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16所,东部职教园区一期工程投入使用。沧州入选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全国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国居家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等国家级试点。成功举办第十一届中国·沧州国际武术大赛。大力开展促消费惠民工程,累计发放政府消费券7844万元,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消费94亿元。快递业务量首次突破8亿件。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全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下降9.05%、城市排名提升25个位次,国省考断面全部达标,近岸海域水质保持优良,沧州南部湾区—黄骅港段获批全国美丽海湾。全国最大“渔光互补”项目成功并网发电,滨海盐碱地绿化项目获中央和省财政3.52亿元资金支持。南大港候鸟栖息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沧州成为全省首个双“世界遗产”之城。平安建设升级加力。实施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16条措施,保交房攻坚战项目交付4.16万套。开展化工、建筑等领域专项整治,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8%、32%。积极稳妥化解金融、政府债务等领域风险,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六)政府自身建设更加有力。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强化巡视巡察整改,推动思想大解放、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工作大落实。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纠“四风”树新风,推动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树牢“过紧日子”思想,大力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三公”经费实现只减不增。127件人大代表建议、411件政协提案全部办复。民族宗教、外事侨务、人防海防、史志档案、统计调查、气象地震、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各项事业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的一年,沧州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质的提升、量的增长、好的态势,为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砥砺前行的结果。在此,我代表沧州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沧部队、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沧州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港口功能较为单一,带动产业发展、拉动腹地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较低,新兴产业规模不大,新质生产力有待进一步培育形成;消费还处于复苏状态,投资增长仍需加力;城镇化水平不够高,农村人居环境有待提升;营商环境与市场主体的期盼还有差距,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政府部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仍然存在,一些干部能力作风跟不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对这些问题,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决不辜负人民期待。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b/1175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