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25年2月11日在邢台市襄都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邢台市襄都区人民政府区长 尚小云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4年工作回顾
2024年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之年,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围绕“首善之区、科创新城、文化名城”目标定位,解放思想、奋发进取,较好完成了区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过去一年,我们多项工作取得突破。东汪、火炬恢复管辖,拓展了发展空间;旭阳经济开发区调规扩区,新增产业用地4000余亩;邢州古城、百泉鸳水、邢襄生态园三大文旅片区基本形成,构筑起全域旅游新格局;央企引进实现突破,北大荒集团二级子公司成功落户我区。全区生产总值完成227.7亿元,增长4.6%,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3.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2%,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我区昂首阔步迈入“百泉复涌”历史新阶段。
(一)聚焦产业项目强动能,经济发展向上突围
贯彻落实“工业立市”战略,抓项目、兴产业,发展动能加快转换。项目建设全面提速。始终把项目摆在突出位置,持续扩大有效投资,新开工项目68个,增长74.4%,在库项目210个,完成投资89.3亿元,争列省市重点项目13个,投资完成率126.5%。推动“两重”政策落地落实,申报超长期国债、政府专项债、中央预算内资金项目12个,争取政策资金12亿元。产业集群优化升级。发挥旭阳集团引领作用,紧盯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谋划实施转型升级百亿项目。完成技改投资3.75亿元,增长56.7%。结合园区托管推动5个“园中园”建设,“一区多园”协同发展。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旭阳经济开发区获评国家级水效领跑者园区。创新驱动持续增强。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2.9亿元,增长287%,研发投入强度1.89%,增长339%,均为全市第一。入库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65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11家,县域科技创新成功跃A。总部经济快速发展。引进总部企业251家,培育纳税2000万楼宇10栋,北关易购、万泉汇等综合体项目建成投用,国煜千年等3个项目主体完工,丽枫、凯里亚德等一批酒店项目建成营业。
(二)聚焦文旅融合促消费,文化名城焕发活力
贯彻落实“文化兴市”战略,推动文商旅融合发展,泉城特色旅游休闲城市建设强势开局。景区建设初见成效。以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契机,推进邢州古城保护利用,完成府前街-清风楼-南北长街提升,天宁寺文化园建成开园,西大街片区有序推进,“好南关”火爆开街并获评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围绕百泉鸳水旅游度假区,串联“泉”文化资源,打造了“泉”“城”相融的城市会客厅。邢襄生态园整合森林、水系和动植物资源,为市民提供了一个郊野休闲的好去处。1979邢襄创意小镇、“冀E985”艺术街区建成运营,探索了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新模式。文化活动精彩上演。打造了古城游、泉水游、生态游3条精品线路,推出了“邢州宴”餐饮品牌,文旅活动出彩出圈,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央媒高频刊发,全网总浏览量突破6000万。在进博会上我区作了“这有泉”主题演讲,向国际舞台展示“泉城”魅力。消费活力加速释放。高效落实“两新”政策,以旧换新销售额2.59亿元,全市第一。落实房地产止跌回稳政策,全国“百城千企”商品房促销活动(邢台站)、全国“好房子·智慧交易平台”交流现场会在我区举行。天一梧桐街、世贸天街等7个商圈和步行街获评河北省夜经济标志打卡地。
(三)聚焦改革开放优服务,发展动能蓄势升级
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以改革举措破难题、提效能,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联动改革蹄疾步稳。按照市委突出开发区主责主业联动改革部署,东汪、火炬恢复管辖平稳过渡,承接高新区教育园区并纳入三中教育集团。开放招商成效突出。依托龙工场平台,招引培育外贸企业,进出口总值增长10.3%。围绕文旅产业专题招商,清河羊绒、宁晋童泰、平乡好孩子等一大批邢台知名特色品牌入驻。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家乐园集团引进餐饮首店、服装首店11家。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深入推进审批制度改革、承诺制改革,创建政务服务事项告知承诺制省级试点、个体工商户注销省级试点。推进“双盲”评审,进场交易项目127个。落实助企政策,帮助企业解决各类问题1300余件。市场活力有效激发,经营主体总量达到8万户。
(四)聚焦城乡发展提品质,美丽襄都更加宜居
持续推进城市更新和环境治理,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打造更高品质宜居城区。基础设施加快提升。新华路北延、新兴大街东延等4条道路建成通车,龙岗大街东延等6条道路有序推进。启动白马河襄都区段河道治理工程,引朱济襄工程进场施工。居住环境不断优化。完成62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和56个小区燃气管网改造,为108个小区增加电动车充电端口。为13个“白名单”项目申请资金额度7.39亿元,放款2.07亿元,国定保交房任务全面完成。推动城市管理数字化转型,数字城管工作全市第一。乡村振兴扎实推进。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5个省级和美乡村。在全省率先推出“三图一册”助力乡村振兴模式,完成1.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落实林长制,完成森林抚育5000亩,晏家屯村获评省级森林乡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554,下降3.7%,优良天数达236天。浅层超采区地下水位连续42个月回升,华庄泉、飞龙泉等16处泉眼陆续复涌、持续喷涌,是国内罕见、省内唯一的城市泉水景观。5个市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牛尾河获评省五星级幸福河湖。农村黑臭水体动态清零,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
(五)聚焦社会事业强保障,民生答卷彰显温度
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始终将80%以上财力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工程和民生实事完成年度任务。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城镇新增就业5072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032人,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为困难群众发放各类救助资金1723万元,超额完成养老、工伤、失业保险扩面任务。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新改扩建学校4所,新增学位3300个,我区获评河北省首批数字校园建设示范区,全省非学科类课后服务观摩在我区举行。市第六医院二期和区发热门诊病房楼投用,中医院住院楼主体封顶,建成旗舰国医堂、泉城扁鹊堂8家,新增嵌入式医养结合机构3家,职业健康经验做法获评全国优秀案例。平安建设扎实推进。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治安系统“六类案件”下降率全市第一,“邢襄义警”成为守护安全新力量。意识形态工作扎实有效,基层治理不断提升,龙泉社区列入全国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深入实施,排查整治安全生产、食品安全、信访稳定等领域风险隐患成效明显,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同时,民兵建设、征兵工作、国防动员、双拥优抚全面加强,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持续深化,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任务圆满完成。工会、妇联、共青团、科协、残联、工商联、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作用充分发挥,审计、统计、民宗、机关事务、外事、邮政、人防、保密、档案、关心下一代等工作迈出坚实步伐。
一年来,我们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推动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在全区营造了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我们全面推进依法行政,顺利通过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复查,12345热线办结各类诉求5.1万件,152件人大代表建议、222件政协提案及时办复。
各位代表!回望过去一年,全区上下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各项事业难中求成,取得令人振奋的成绩。在此,我谨代表区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向市属驻区单位、公安干警、消防救援队伍、军人军属、民兵、预备役,向广大企业家以及关心支持襄都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主要是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有效需求不足。传统产业转型不快、新兴产业相对薄弱,一些企业的投资信心还未恢复,立区兴区的大项目少。房地产领域存在不少遗留问题,信访矛盾隐患仍然较大。营商环境仍需优化,民生事业还有短板。我们将直面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千方百计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