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河北省)易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1月14日)

  政府工作报告

  ——2025年1月14日在易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易县人民政府代县长 丁 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易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二〇二四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易县发展历程中极其重要、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我们坚定信心、砥砺奋进的一年。一年来,全县政府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在保定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创新突破、求是进取,较好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初步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4%;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同比增长6%、7.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9.24亿元;进出口总值完成1.56亿元。

  这是发展活力充分迸发的一年。项目建设有力有序,争取增发国债项目38个、资金20.43亿元,提前完成省市建设进度要求,完工率达到92.1%,防灾减灾能力进一步提升。26个省市重点项目投资完成34.67亿元,完成率达到146.6%。招商引资“双千工程”[1]项目认定37项,资金到位13.1亿元。承接京津转移项目43项,项目数量同比增长26.47%。总投资20亿元的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一期、二期)提升工程,17条主次干路铺设完成,园区承载能力明显增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新建政务服务中心,535项应进必进事项集中进驻,实现“进一扇门、办多件事”,全年新增市场主体6694户。实现“双盲”评审[2]项目251个,成交金额30.4亿元。减免各项税费1.06亿元,研发费用加计扣除[3]政策享受户数与金额,分别增长21.43%和42.68%。顺利通过省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典型城市验收。消费活力持续释放,开展消费帮扶产销对接系列活动,组织28家企业入驻“832平台”[4],上架产品近1000款,销售额达1.4亿元,成功入选全国消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两新”[5]工作取得实效,储备设备更新项目7个,消费品以旧换新累计使用资金2904万元。创新活力不断激发,争取国家级改革试点4项,省级改革试点13项。成功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3家,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31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02家,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4家,专精特新[6]企业5家。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功备案1家,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

  这是产业转型明显提速的一年。坚持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文旅康养蓬勃发展,全年累计接待游客1529万人次,实现综合效益157.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6%、37%。清西陵、狼牙山、易水湖三个景区入选河北省“十条精品研学线路”。燕下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列入国家文化传承保护利用项目库。全市唯一国家级“四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在狼牙山举办。中国·保定乡村音乐大会“康养篇”在太行水镇拍摄。我县成功入选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列入河北省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名单。与北京康养集团、北京养老行业协会、天津养老促进协会紧密对接,京津来易康养人数达到12357人次,银发文旅迎来强力增长点。都市农业提质增效,成功列入国家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名单。粮食播种面积51.11万亩,总产量19.34万吨。新建高标准农田11.14万亩。新增设施农业种植面积2681.97亩。易县粉条、易县花生等5个农产品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台底村纳入“保定金苹果”首批试点基地。易县磨盘柿被农业农村部评为特质农品,“保定冰柿”火爆出圈。支柱产业培育壮大,40家矿山企业列入复工复产计划,紫荆关鑫源福晟矿业在全市率先实现“横切”式开采方式转变,顺利达到复工条件。华北地区年单产能力最大的圣霖刨花板项目提前半年建设完成并试运行。绿色建材产业集群成功晋升为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新兴产业实现突破,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主体工程提前半年建设完工,达到蓄水验收条件。全省首家、京南地区最大的绿电制氢项目开工建设。京能2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升压站、外送线路全部完成,产业转型升级迈出坚实步伐。

  这是城乡融合开创新篇的一年。城市建设扩容提质,建成占地3100平米的高品质口袋公园忠义园。完成经一街基础设施重建、同兴路内涝改造等4个灾后重建项目。改造提升8条小街小巷、28公里地下管网、2.6公里城市道路。184个增发国债水毁公路工程全部竣工并通车,被交通运输部评为交通强国建设防灾减灾能力提升试点县。乡村振兴走深走实,整合衔接资金1.35亿元,建成127条农村道路、6座农村桥梁。成功创建16个省级和美乡村,2个省级和美乡村示范村。新建农村公厕20座,完成农村户厕改造任务3000座。常态化开展动态监测帮扶,持续落实教育资助、医疗救助、住房保障、饮水安全等政策,群众生活品质不断提高,城乡融合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这是民生福祉更加殷实的一年。坚持人民至上,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完成民生领域财政支出45.14亿元,占公共预算支出的91.26%。城镇新增就业3710人,超额完成市定任务。“燕都铜雕工匠”被评为市级劳务品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8.85%,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5.3%。医疗改革不断深化,连续两年被评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省级示范县,连续五年被评为市级医改工作先进县。列入全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额付费试点县。中医文化创新传承,张伯礼院士出席第五届易水学派传承创新发展大会。易水学派博物馆如期开馆。深入开展易水学派临床人才研修培训班及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班,易水学派深入人心,人才辈出。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深入实施“1530”工程[7],加强与成都七中等名校对接。幼儿园普惠率达到95.1 %,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综合素质显著提升。2024年高考再获新突破,考取双一流大学156人。教育改革联合体办学模式受到省市肯定,教育部副部长王嘉毅作出批示,推广学习。社会治理不断完善,深入实施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加强极端天气应急防范。成功化解一批金融、房地产、地方政府性债务等重点领域的潜在风险,为县域稳定发展筑牢根基。

  这是生态底色更加靓丽的一年。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优良天数累计247天,重污染天气减少8天,“蓝天白云”成为常态。全面落实“河长制”[8],持续开展河湖“清四乱”[9],6条入淀河流水质均达到Ⅲ类及以上。23个地表水国省市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北易水被评为五星级幸福河湖。顺利通过“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省级复核。完成77处白洋淀生态修复示范项目。全县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污染地块再开发安全利用率均达100%。深入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有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9平方公里,在全国率先实现整村、整沟、整乡治理。海河流域首单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在我县落地。太行和益、粤丰环保在全市率先完成环保绩效创A工作,绿色成为易县最亮的底色。

  这是自身建设不断夯实的一年。深入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与腐败问题集中整治行动,从严从实抓好“2+4+2”重点问题整治[10]与15件群众身边实事[11],切实正风肃纪。全面履行审计职责,强化审计监督效能。精细管理财政资金,严控一般性支出,确保资金使用合规、高效。持续巩固“省级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创建成果,严格遵循“三重一大”[12]事项集体决策制度,推进政务公开透明。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以及政协民主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55件、政协提案182件,办结率、走访率、满意率均为100%。全年累计化解矛盾纠纷2491件,全年受理“12345热线”3.1万件,按时签收率、回复率均为100%,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

  与此同时,统计、审计、国防动员、气象、民族宗教、档案史志、工会等工作,都取得了新进展。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的掌舵领航,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团结奋进、顽强拼搏的结果,是历届历任领导同志持续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驻易部队、政法干警、消防救援人员,向广大企业家和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向所有关心支持易县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主要是:产业规模实力偏弱,科技创新动力不足,链条韧性不强,优势潜力挖掘不够;企业经营压力多变,助企纾困不够精准;开发区载体作用不突出,集聚效应还未充分发挥;公共服务供给仍有短板弱项,与群众期盼还有一定差距。对此,我们将保持清醒和坚定,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直面问题挑战,持续攻坚克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b/1175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