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振兴乡村产业。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和乡村经济,以产业振兴为统领,全面开展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深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一镇一业”、“一村一品”。通过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和“集团帮村”、“金融支农”等工程,创造1100个稳定就业岗位,打造2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充分发挥好现有132个扶贫车间、806个扶贫项目、资产作用,使全市脱贫人口和农村低收入人口稳定增收,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科学编制村庄规划,完善乡村物流、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数字乡村建设,新建改造“四好农村路”300公里。实施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维修养护水源工程100处,改善10万人饮水条件。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深入实施《阜新市农村垃圾治理条例》,做好农村垃圾专项整治,全力推进村级生活污水资源化处理。推进秸秆和养殖畜禽粪污的资源化、无害化利用。高质量推进农村改厕工作,积极推进厕所入户。创建美丽宜居村30个。
(五)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全力建设美丽阜新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按时高质量办结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及省级督察整改交办案件。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持续推进散煤治理,加强秸秆焚烧管控,做好重污染天气应对,PM2.5浓度保持在35微克/立方米以下,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超额完成省定任务。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推进8个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加快推进柳河全流域治理、养息牧河湿地、四官营子河治理等重点工程建设。深入落实“河长制”,巩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果,打击非法采砂、偷排污水等违法犯罪行为,确保入河水质达标。启动第三污水处理厂建设,海州区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营。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加强农膜回收利用,探索农药、兽药、肥料包装物回收管理机制,推进农用地分类管理,保障土壤安全。
加快推进生态修复治理。全力实施辽西北防风治沙固土工程,系统推进2000余平方公里沙化土地综合治理。推进海州露天矿、新邱露天矿综合治理,治理矿山3800亩。落实“林长制”要求,扎实推进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抓好彰武生态草原建设,新增国土绿化面积20万亩,全市植被盖度达到60%以上。强化生物多样性等重点领域监管。巩固封山禁牧成果,积极推进舍饲圈养。
大力推动节能降碳绿色发展。系统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编制完成碳达峰行动方案,加大碳排放总量、强度控制力度。严控“两高”项目盲目上马,引导企业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加快煤炭资源先进技术开发应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废旧铅酸蓄电池再利用等项目,提高煤矸石、粉煤灰高水平综合利用率,推进国家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基地建设。实施“光热+”清洁取暖8万户。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居民小区、企业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40%以上。
(六)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着力完善功能、提升品质
以高水平规划引领城市发展。高标准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及重大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加强控规编制管理,严格依规划开展建设,优化城市设计,强化风貌管控。促进中心城区、阜蒙县城、新邱区“三位一体”融合。加快优质教育、医疗等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支持彰武县打造中国砂都、清河门区加快建设皮革基地。
以高质量建设完善城市功能。高起点建设玉龙新城高铁商务区,加快推进市中医医院特色能力提升等项目建设,启动青年创业社区规划建设。全面启动绕城公路建设。全力实施海州商业老街和市体育场更新改造工程。完成东风路东延,启动八一路、红树路东延,改造创业路、振兴路等街路。改造提升背街小巷80条。启动改造人民桥、四合桥。推进细河城市段生态环境提升改造工程,建成细河体育公园。加快燃气、供水、供热、通信、充电等公用设施改造。实施正阳街等雨污分流改造工程,主城区雨污分流率达到31%。建设口袋公园10个。推动川州500千伏、丰田220千伏等输变电工程建设。统筹推进水资源“三网”建设,提升全市水资源保障能力。
以精细化管理提升城市品质。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用“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管理,倡导市民从我做起,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持续开展城镇燃气安全、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建设智能化交通,打造交通绿波示范路2条。启动实施绿色公交示范项目。启动居民小区物业管理三年行动,物业管理覆盖率当年达到85%。深入实施《阜新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推进城管体制“重心”下沉,开展市容环境专项整治,压实“门前三包”责任。
(七)着力保障改善民生,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做好基本民生保障。坚持就业优先,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促进城镇新增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结合产业和企业发展需求,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做好社保提标扩面,确保按时足额发放。落实养老和托育政策要求,新增养老床位550个、婴幼儿托位620个。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平稳有序推进“双减”工作。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化高中教育特色发展。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启动职教基地建设,实施阜新高专办学条件达标工程,积极推动中高职职业教育融合发展。筑牢学校安全工作底线。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推动“体教融合”发展,实施羽毛球、篮球、无人机等特色体育、特色科技进校园。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教学条件。
推进健康阜新建设。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推进辽西肿瘤诊疗中心建设。高质量落实与北京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合作协议,深化与中国医科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等高校院所合作。完成我市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市传染病防治院)重症和负压病房改造。着力推动蒙医药事业、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促进中医药、蒙医药传承发展,建设中医药、蒙医药强市。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培育一批健康村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