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辽宁省)阜新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1月7日)

  千方百计扩大对外开放。强化制度型开放,用好辽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政策,坚持高质量发展标准,推进北京延庆智能制造产业园建设,承接无人机等高技术产业转移。围绕长三角、粤港澳等地区,紧盯头部企业、总部经济,组建50个专业招商小分队,开展精准招商、融合招商,推动华庆集团轮胎产业园、清航紫荆无人机等项目签约落地,招商引资增长20%以上。组织企业参加进博会、广交会等展会100户次以上。强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新增外贸进出口实绩企业10户以上。深入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优化外资结构。积极推动保税仓建设。深度融入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强化与盐城、石河子对口合作。

  (二)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创新,激活发展内生动力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清理规范政务服务事项,持续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做到“大厅之外无审批”。创新并联审批模式,优化流程再造,着力实施“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县区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开展放权事项“回头看”,对新产业新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深入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实施守信联合褒奖、失信联合惩戒,重拳打击违法失信行为。大力助企纾困,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企业要素成本,启动天然气长输管线建设,保障百姓和企业用气安全。建成高新区蒸汽管线,实施原水转工业用水项目,降低用汽、用水成本。结合职业教育发展,加大力度解决企业招工难、用工难问题。建立派驻企业联络员制度,为企业提供“零距离”服务。

  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畅通市场准入、经营和退出,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建立政银企双月对接机制。落实新的减税降费政策,用好产业引导基金,推动个转企600户、小升规35户、规升巨5户。建立企业贡献综合评价机制,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对优秀企业进行表彰和奖励。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启动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推进科技大市场、辽宁工大国家科技园、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组建实质性产学研联盟20个。重组产业技术研究院。继续实行重点技术攻关项目“揭榜制”。强化科技创新要素保障,设立5000万元科技创新基金。壮大科技型企业群体,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60户、高新技术企业20户、雏鹰企业15户、瞪羚企业5户。省级以上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达到12户。深化市校合作,支持辽宁工大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支持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新建市级技术创新中心10个,科技成果转化30项以上。引进创新创业团队5个。

  加快推动重点领域改革。深化财政和投融资体制改革。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力争总资产增长20%、突破120亿元。深化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实行灵活的用人制度和薪酬体系。深化规划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多规合一”。开展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巩固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成果,积极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发挥土地整合效应。探索“设施农业使用权确权登记+金融支农”新模式,通过引入保险公司,降低银行不良贷款风险,有效破解农户融资难题。

  (三)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扎实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

  实施“工业质量提升年”。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分析,推动企业稳定运营、效益提升。持续推动“老字号”改造升级,推进宏顺机械等企业数字化改造,支持徐工(辽宁)、德尔等龙头企业强化本地配套。持续推动“原字号”深度开发,推进双汇全产业链、六合鸡肉精深加工、谷丰花生精深加工等项目,实施众辉扩能、乾屹二期等一批产品附加值高、竞争力强的项目。持续培育壮大“新字号”,加快推进240万千瓦风电项目开工,推动80万千瓦风电、矿区50万千瓦光伏项目并网发电,启动彰武生态光伏等项目,推进大金风电装备产业园、瑞麟科技制氢设备扩能等项目。新增“专精特新”企业5户。实施达得利精细化学品、万达高端铸件等技改项目100个,工业固投增长12%。推动金凯生科等企业上市。

  狠抓工业园区建设。启动高新区零碳园区试点。持续提升氟产业园区、皮革园区安全环保水平,氟产业园区产值突破100亿元,全市园区总产值增长30%。加大专项债争取力度,强化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激励约束机制。

  落实“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要求。加速“数字阜新、智慧城市”建设,推进“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支持数字园区建设。开展企业数字赋能专项行动,实施数字化改造企业5户。推动300家中小企业高质量“上云”。完成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与国家顶级节点对接。建设阜新能源研究中心和大数据中心。启动排山楼智慧矿山二期项目。加快数字经济产业场景体验展示馆、城市大脑运行管理平台、智慧农业云中心、智慧花生种植基地、“一部手机游阜新”智慧旅游平台等项目建设。新建5G基站1000个,实现5G网络全覆盖,以新邱区为先行,争创全域省级新型智慧城市试点。

  (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稳定粮食播种面积560万亩以上,保障粮食安全。新建高标准农田45万亩、百万亩节水提质增效工程10万亩。高质量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推进设施农业规模化、现代化,新增设施农业2万亩。促进高效农业发展。新建改扩建规模化养殖场30个。强化种质安全,推动 5 万亩高油酸花生、彰武豇豆种子基地、辽育白牛选育扩繁基地等项目建设。实施保护性耕作140万亩、农机深松整地作业90万亩。做好动植物疫病防控。培训职业农民3000名。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00个。实施品牌提升行动,鼓励认证“两品一标”7个,切实推进优质特色农产品品牌化、规模化。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db/257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