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12月7日)

  (三)以科技创新牵引产业升级,点燃创新驱动新引擎

  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学习借鉴怀柔、张江、中原等科技中心建设经验,高水平推进沈阳浑南科技城建设,优先布局大科学设施、大研发平台、大科研机构等核心内容,确保沈阳国家材料科学研究中心、中科院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等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投入使用,推动国电和风工业互联网二级节点、沈阳IPv6产业技术研究院等项目建成运营,全年新增市级以上科创平台25家以上、总数超过310家,新增重点实验室5家以上、总数超过80家,新增研究创新中心10家以上、总数超过110家,新增新型研发机构10家以上、总数超过45家。

  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快创新型经济发展,开展数字化水平评估诊断,实施制造业技术升级改造20项以上,精准布局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10家以上,打造5G垂直行业深度融合应用场景20项以上,实现沈阳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辽宁昇腾生态创新中心、沈阳半导体装备创新中心等技术平台建成运营,推进沈阳“算谷”建设取得扎实成效。提升创新链整体效能,支持区内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揭榜挂帅”和“卡脖子”技术攻关30项以上。

  优化创新驱动发展环境。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建立浑南区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库,确保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80亿元,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超过40%。加强科技创新创业孵化载体建设,打造孵化和竞赛品牌,特色孵化、加速载体达到80家以上,在孵企业突破5000家。构建多元化科创投融资体系,建设科技金融对接服务平台,争取基金管理规模突破350亿元、私募基金产品达到200支,新增上市企业3家。加强创新主体培育,年内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2000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400家,雏鹰企业超过500家,瞪羚和种子独角兽企业超过40家,科技型企业增长率达到30%、总数突破4000家。

  打造创新人才高地。落实“创新沈阳人才新政3.0版”,推行“浑南英才”引入计划,实施高层次人才创新、科技人才创业、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支持行动,力争全年新增高层次人才占全市三分之一以上,新增创新创业团队400支以上。创新与驻区科研院所和高校联系机制,落实“凤还巢”计划,争取更多高校毕业生、专业技术人员区内就业创业。建立健全科技人才评价和保障体系,完善以知识、技能、管理等创新要素参与利益分配的激励机制,构建人才住房、就医、子女就学等覆盖生活各领域的保障体系,以更大力度拥抱人才、留住人才,让更多创新创业者筑梦浑南、逐梦浑南、圆梦浑南!

  (四)以扩大开放释放内需潜力,构建协同发展新局面

  掀起项目建设新高潮。牢固树立“项目为王、招商为要、落地为大”理念,开展强链补链专项行动,完善产业链图谱和招商地图,聚焦京、沪、深等重点地区,大力开展园区招商、以商招商、联盟招商、全员招商,提升招商实效,确保全年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20个以上,其中10亿元以上先进制造类项目20个、30亿元以上5个、总部型项目10个以上。进一步健全重大项目常态化调度推进机制,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季观摩,力争开复工亿元以上项目270个以上,加快推进华为辽宁区域总部、正威国际稀谷、沈阳数字经济产业园、黎明航空动力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建设,实现安拓国际智能制造产业园、何氏眼产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等项目竣工投产。

  放大对外开放新优势。做大做强开放型经济,加快复制先进自贸区建设经验,启动临空经济区建设,推进综保区规划调整,探索推进维修再制造、多式联运等领域制度创新,形成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制度创新成果。开展汽车平行进口异地保税展示,推进保税加工中心、维修再制造产业园建设,提升中日产业园、中韩科技园产业内涵。加快国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参与RCEP示范区创建,打造数字服务出口集聚区,承接工业互联网、半导体、机器人等领域国际产业峰会,支持域内企业“走出去”,拓展国际市场。做强电子商务产业,开通跨境电商9710、9810模式,加快跨境电商企业信用融资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千店培育计划,拓宽进口商品线下营销渠道,建设自贸区跨境电商体验中心。推进京沈对口合作,做好与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本溪高新区互动对接,共同开拓发展新空间。

  挖掘内需消费新潜力。大力发展服务型经济,加速扩展奥体、新市府、棋盘山等商圈规模,打造“浑河外滩”“中央公园产业绿廊”和“赛特奥莱文商旅融合街区”等3条特色商业经济带,培育壮大体验消费、流量经济,做好惠民消费券发放,让浑南聚集人气、汇集商气。深入实施楼宇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改造升级奥体、世纪路等楼宇集群,打造特色楼宇品牌,盘活楼宇20万平方米以上。引进智慧物流龙头企业,改善提升现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沈阳陆港综合物流枢纽。不断完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实现“15分钟服务圈”商业网点全覆盖,全力推进“惠民早餐”工程,构筑“家门口”的消费圈。

  (五)以重农强农推动共同富裕,夺取乡村振兴新胜利

  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坚决扛起稳定粮食生产政治责任,严格遏制和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7万吨以上。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管护,扩大名优水果、中草药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000亩。实施农业数字化智能化行动,深化与沈阳农业大学校地合作,推进新型农业项目8个以上。拓展农业产业化发展空间,加快富虹农产品加工园、大田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项目建设,确保市级以上农事龙头企业达到10家以上,支持企业与集体经济组织、农户个人组建发展联合体,加速构建更为完备的农业产业链。做精做优特色农业,培育包装特色农产品,打造优质特色品牌,新增“一村一品”专业村3个以上。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db/236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