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源市龙山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11月24日在龙山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龙山区人民政府区长 崔晓飞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龙山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1年和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2021年极不平凡,既是本届政府履职最后一年,也是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起步开创新时代新龙山的第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区委的直接领导下,区政府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定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坚定树牢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忠诚信仰,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刻把握“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的内涵与要求,对标对表“两确保一率先”[1]和“双千亿”[2]目标,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稳中求进、奋勇争先,经济社会发展多项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为逐梦新时代、决胜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五项工作:
迎难而上,千方百计稳增长。持续扩总量、挖增量、提质量,各项经济指标稳中有进,部分指标全市领跑。预计到年末,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09亿元, 同比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亿元,同比增长1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1.4亿元,同比增长12.2%;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8.98亿元,同比增长10%;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9亿元,同比增长1.6%。
创新而上,蹄疾步稳促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95%以上政务服务事项“一站式”办理。创新助企机制,对重点企业实施“上门驻厂”服务。优化投融资体制,组建农投公司实现财政资金撬动能力倍增。活化资本运营,金控集团等融资担保平台在保金额达9.2亿元。聚力物业攻坚,组建安盛物业,健全物业管理指导员机制。创新要素配置,推动利源精制完成重整,数字经济实现“零的突破”。
乘势而上,抢抓机遇落项目。稳投资按下“快进键”,全年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39个,完成投资34亿元。基建展现“龙山速度”,投资17.6亿元的红星美凯龙家居广场、电子商务中心主体封闭,投资8亿元的亚东中医药产业园项目全面启动。招商再获突破,渭津河北岸、数字直播基地等一批项目先后落地。
奋勇而上,统筹城乡提品质。开展“拓空间、展新貌”专项攻坚,并以历史担当启动仙人河盖板楼治理。继续深化“做地计划”[3],推进居住品质升级,玉圭园、翡翠书院等26个房地产项目陆续入市。全面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行动,永治、大良等6个村开展“千村示范”[4]创建。
人民至上,全力以赴惠民生。十项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实现3.04万元和1.65万元,同比增长3.8%和5.9%。补教育资源短板,春阳路小学幼儿园和连阳路小学综合楼完成主体建设,龙山区第一幼儿园投入使用。强公共服务供给,区中医院、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等一批项目竣工,农村养老大院实现全覆盖。增民生领域投入,年度支出占财政收入67%,累计发放城乡低保救助资金4503万元。全年改造老旧小区47个,惠及群众1.86万户。
各位代表!2021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标志着本届政府圆满收官。回首过去五年,走过了一段非同寻常的历程,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等大战大考面前,交出一份又一份合格答卷,取得一个又一个光荣胜利。
——五年来,我们坚定不移稳增长、促转型、提质量,产业升级步伐加快
较2016年末,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8.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3%、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45.5%、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28%和17.9%,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项目建设成绩抢眼。滚动实施5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159个,总投资597亿元。龙山工业开发区孵化器成为全市规模最大的项目承载平台。累计开展招商引资活动500余次,引进域外资金200亿元,投资规模、投资强度均创历史新高。
农业发展步伐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3.9万亩,粮食连年丰收,养殖业持续增量。培育8家农业龙头企业,打造7个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周家酸菜等品牌市场份额日益扩大。顾大山庄、龙泉湖山庄分别被评为国家级2A和省级3A旅游景区,永治村、大良村入选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乡村旅游累计接待游客100万人次、实现收入2300万元。
工业经济质效双升。高精铝+轨道列车等四大产业集群初步形成,玉米精深加工等六大标志性产业链逐步延长,利源精制、巨峰生化等产能持续扩大,亚东、泓源、福尔泰等药企发展势头良好,钢背轴承等7户企业成功进入一汽供应体系。欧蒂爱全自动染袜机等59个技改项目顺利完成,华纺科技、瑞意粮机分别被认定为国家级和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服务产业发展迅速。服务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等总量指标连年稳居全市第一。蓝天城填补儿童素质教育空白,龙山区数字产业直播基地成为全市最大电商平台,御峰广场、中农市场等带动业态升级,世纪步行街、中农、玉圭园等夜间经济示范街区激发消费活力。
——五年来,我们全力以赴抓脱贫、治污染、防风险,三大攻坚卓有成效
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大良省级贫困村2018年提前摘帽,133户278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019年全部脱贫。投资2000万元实施16个重点产业扶贫项目,实现贫困户持续分红受益。“四个不摘”[5]政策全面落实,防止返贫长效机制日益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