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华东地区
聚焦实干争先,发展态势持续向好。把拼经济稳增长促发展作为中心任务,多项经济指标取得多年来最好成绩,许多工作实现了历史性突破。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600亿元,增长5.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以上,其中工业投资增长41.6%、居全省第3位,制造业投资增长72.3%、居全省第1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5%、居全省第3位,税收增长45.1%、居全省第1位;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长17.5%、居全省第3位,其中制造业贷款增长12.7%、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长2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左右,规上工业企业...
主导产业量质齐升。深入实施制造业“倍增”和二产“提质扩量增效”行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2%,工业化率达到41.7%,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到36.6%,获评全省“制造业发展增速10快区”,工业强区驶入“快车道”。化工新材料、绿色食品、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完成产值204.6亿元,占规上工业比重达83%,总投资30亿元的年产25万吨智慧化乳制品中央工厂开工建设,年产40万吨尼龙66新材料项目加快实施,年产60万吨瓶级聚酯、年产30万吨高性能酚醛树脂、年产20万吨聚苯乙烯等项目建成运营,液氢产能全省第...
一年来,我们抓产业、优结构,发展质效更加显著。工业经济稳中有进。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1%、新开工制造业投资增长99.3%,增速均居全市第一方阵。新增动能支撑有力,新入规工业企业12家,领展光电、火乐科技等企业当年投产、当年入规。专精特新沃土厚植,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冠军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1家、市级49家。制造强区扎实推进,优化调整17个产业链专班,专人专责推动产业链式集群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培育,12个重点项目签约落地,集聚规上工业企业7家。先进光伏加速发...
(二)坚持“二次”创业,工业经济有效破题。颍州经济开发区调区获省政府批准。苏阜产业园(颍州片区)正式挂牌。坚持边规划、边建设、边招商、边运营,完成园区产业发展规划编制,龙凤路、三塔路、中新大道等建成通车,水、电、气等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加快实施,“七通一平”面积达3.5平方公里。新开工工业项目11个,竣工投产6个。益生菌项目实现“四证齐发”“拿地即开工”,田三食品加工及物流配送中心即将投产。九龙农产品产业园科技孵化中心建成,安徽欣冉食品加工项目一期投产。工业投资增长29.9%,技改投资增长91.3%、增速全...
大力提振实体经济,核心势能更加集聚。强化特色产业引领。完成规上工业产值261.8亿元。太和“全产业链医药生态体系”发展模式获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批示肯定。募集完成现代医药产业基金首期资金,已投资重庆嘉士腾、上海翎耀2个项目。康信制药、德诺医药等项目签约开工,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基地、四环科宝化学制药、华军药业等项目加快建设,欣奕华制药、悦康凯悦制药等项目完成技改,现代医药产业转型升级持续加快。维晶新材料、鸿伟铜业、鹏然再生资源等项目开工,天硕金属项目竣工投产,绿色新能源产业链条进一步延长。鹏宇、昌泰发制品等项...
(一)全力以赴调结构、提质效,产业升级持续加快
坚持产业为基,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6家、全市第1。新能源汽车和装备制造、柳木文化、纺织服装、绿色食品四大主导产业规模企业达188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7%。获批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2家、全市第2,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企业8家、全市第1。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五优联动”,粮食总产18亿斤,实现“二十”连丰。扎实推进“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大力实施“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瑞牛食品、尚聚贸易、农开控股等项目成功...
工业经济势头强劲。深入实施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倍增”行动,加快推进工业投资百亿计划,引进立讯精密汽车电子、福方高科生物科技、华源钜成智能制造等亿元以上工业项目48个,工业投资增长115.8%、制造业投资增长130.5%,新开工制造业投资增长250.2%,增速均居全市第一。“扶优育规”取得新突破,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8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8家。出让工业“标准地”1948.6亩,同比增长34.5%。经开区在全省126个省级开发区考核中上升78个位次,临庐产业园在南北合作共建园区考评中位居第一档。
...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全年地区生产总值419.9亿元、同比增长7.3%,增幅居阜阳第2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4亿元、增长5.4%,总量、增幅均居阜阳第3位;存贷款余额936.83亿元、增长13.5%,增幅居阜阳首位;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5%、8.3%,均居阜阳首位。上榜赛迪中部百强县,在全省民营经济考核三类县(市、区)榜单中位居第1,连续7年在阜阳市政府目标绩效考核中得分第1。
发展动能明显增强。新增市场主体13...
新增“13581”工业龙头企业2家、总数11家,燕龙基等6家企业产值超10亿元,金泰光机电130英寸液晶显示屏生产线投产,光刻胶关键原料项目获国家先进制造业专项支持,翔胜科技片式芯片电阻出货量位居全国第2。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6家、市级16家,新增战略性新兴企业17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1.9%,全市第2。获批省“三首”产品3个,全市第2。实施技改项目24个,技改投资增长32.3%。深入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处置“僵尸企业”11家,盘活土地612亩,经开区获批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入选省级经济开发区...
(一)突出制造强市,实体经济根基不断夯实。以工业投资千亿计划支撑制造业“倍增”和二产“提质扩量增效”,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75家、总数达到1613家,工业投资、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33.9%、27.4%,位居全省第4、第5。着力构建先进光伏全产业链发展格局,阜兴科技、博雷顿皇氏太阳能、赛颍光伏入选省千百亿“链主”企业培育计划、数量位居皖北第1,全国最大规模钙钛矿组群项目签约落地,投产、在建和签约落地N+型太阳能硅片20GW、TOPCon电池35GW、组件31.5GW。大力发展新型储能,石墨烯铅酸电池产能全国最...
招商引资再创佳绩。大力实施“双招双引”,组建109人招商队伍,实行驻点专业招商;坚持招大引强、招新引优,中英科技、先导银浆银粉、中铁投电池电芯制造等一批大企业、上市公司签约落户;与蚌投集团合作组建2亿元产业发展基金,基金招商实现突破;创新实施“奖补贷”政策,引进电子信息类企业29家,电子信息产业集聚成势。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83个,制造业项目占比83.1%,其中50亿元项目1个、20亿元以上项目3个,协议总投资212亿元。
项目支撑稳固有力。建立项目推进周日要素会商机制,聚焦“优质项目+实物工作...
工业经济提质扩量。扎实开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工业提质扩量增效行动,预计完成规模工业产值215亿元,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3家,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至147家,总量居全市第3位。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实施重点工业项目32个,完成工业投资50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支持企业运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实施技改升级,完成技改投资46亿元,同比增长18%以上。实施“亩均论英雄”改革,对124家规上企业精准画像,落实差异扶持政策,规上工业亩均税收增至11.4万元/亩,增长30.7%。加快腾笼换鸟步伐,盘活低效闲置用地...
——经济发展交出新答卷。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400亿元、达418亿元,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7亿元,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4.6亿元,增长10%;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0671元、17760元,分别增长6%、7%。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工业增加值等多项经济指标增速全年领跑全市,经济运行连续三个季度位居皖北22县(市)第一、全省前十,推动皖北“两个加快”连续三个季度位居全省全市前列。成功迈入“20...
精准施策稳增长,经济运行回升向好。全力推动助企纾困。认真落实国家、省系列稳经济政策举措,企业降本减负74.4亿元。出台《亳州市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安排奖补资金8000万元。持续深化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兑付资金5.8亿元,惠及企业9884户。新增市场主体11.6万户,增长17.3%。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新增贷款423.3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下降0.8个百分点、降幅居全省第1位,小微企业获贷率57.8%、居全省第2位,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长88.4%、高于全省37.2个百分点。实现直接...
(一)上项目、扩投资,发展动力不断增强
创新推行“红、黄、绿”项目管理预警模式,乡村振兴二期、城乡供水一体化等45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港利华师城、全域旅游等36个重点项目持续推进,淮北师范大学滨湖校区公寓、华家湖水库生态环境治理等28个重点项目竣工,项目开工率和投资完成率100%。成立金通九格、金富贰号等6支规模达36.51亿元的产业发展基金,金马再生铝、太阳能光学胶膜等25个亿元以上项目签约落地,美馨智能制造产业园、绿湖环保固废利用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新开工制造业投资增长58%。争取中央预算...
这一年,我们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坚定不移提颜值、增内涵,城市品质实现新提升。城乡面貌持续改善。完成续建保障性租赁住房850套,金鼎世家、铂悦府等3个安置房项目建成交付。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建成使用42部,新增城市停车泊位1820个。新建新兴游园、博物馆游园等“口袋公园”4处,完成绿地养护102万m2。加强住宅物业管理,组建业委会(物管会)287个,组建率达98.2%。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改造提升“四好农村路”40公里,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9%,建成省级和美乡村中心村2个、美丽宜居自然村9个,瓦房村...
聚焦激活力、添动力,发展环境厚植新优势。一年来,我们以改革者的气魄打造“六最”营商环境,“有效市场”“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营商环境蓄势赋能。“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政务服务事项平均办理时限压缩至1.9个工作日,行政许可类事项全程网办。净增市场主体5913家,增长13.6%。开展“优环境、促发展”活动,营商环境获评合肥市优秀等次。累计减税降费11.04亿元,发放政银担、税融通等政策性贷款47.16亿元,“信易贷”平台授信92亿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861.6亿元,增长17.6%。服务企业开展招聘645场,达成...
(一)高效统筹发展大局,综合实力稳步向前。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40亿元、增长7%,经济总量稳居全省十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5亿元、增长24.1%。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5%。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5%、8.6%。荣获2023年全国县域发展潜力百强县、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获评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平安渔业示范县,2023年赛迪中部百强县位列第39位,跻身“2023安徽县域综合竞争力三十强”第9位,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产业集群做大做强。坚持集群式发展导向,培育壮大产业规模,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产值增长255%,集聚上下游企业230家;节能环保及新材料产业产值增长127%,“三主”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82%,“流体控制及设备制造”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市场主体总数突破12万户,净增1.26万户、全市第一。规上企业持续增长,总数达374户,其中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14户,新增6户。荣事达、鸿路钢构、华恒生物3家企业获全市首批总部认定,国力物流建成省级示范物流园区。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5亿元,全市第一、全...
——综合实力更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53.8亿元、增长7.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3.7亿元、增长15.4%,规上服务业营收增长1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9%。投资“赛马”稳居全省第一,财政绩效、生态环境、养老服务等6项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民营经济考核连续3年获全省一类县优秀等次,制造业发展连续6年位居全省10强县榜首。荣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县、全国营商环境创新县,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创新型县建设名单,获评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
工业发展再攀新高。工业经济保持高位增长,实现挑大梁、走在前,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9.7%,增幅创历年之最;工业总产值跨上千亿台阶,实现3年翻一番。全县工业产值超百亿元企业达3家,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3户,获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4家,累计达10家、73家,市场主体梯度培育成效更加突出。清电光伏正式落户投产,成为全县首家独角兽企业。久易农业、中盐肥业首发申请分别通过深交所创业板、上交所主板评审,本土上市企业实现“零的突破”“好事成双”。晶科能源、协鑫集成、中盐红四方等8家企业入...
为企服务精准高效。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稳经济政策,修订出台“1+3”政策体系[2],强化政策精准滴灌、直达快享,全年兑现奖补资金超6亿元,为企业退税缓税和减税降费约40亿元。创新金融服务,新增“科创贷”“民营小微助力贷”等财政金融产品25亿元以上,管理和参股基金规模超200亿元,入选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税收“亿元楼”增至20家、占全市比重达40%,连续3年挺进中国楼宇经济标杆城区30强。净增市场主体2.9万户、总量突破26万户,新增上市企业3家、总数达15家,均位居全省县(市)区之首。12家企...
(一)聚焦科技引领,创新动能持续增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加快建设,6大研究院建成运营,深空探测等4个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组建。未来大科学城建设提速,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基本建成,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先进光源、雷电防护设施开工建设,量子精密测量实验设施可研获批。“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正式上线,“九章三号”“墨子巡天”入选年度全国重大科技成就。科技成果加速转化,新增国家级孵化器13家、增量居全国第2位,新增国家企业技术中心3家、总数居全国第4位,新增新型研发机构19家、总数52家,新入库高校院所科技...
(一)突出有效投入,项目支撑更加有力。推进重点项目攻坚,285个县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1.35亿元,新开工项目157个,竣工运营项目126个。总投资81.51亿元的里庄抽水蓄能电站获批核准,德上高速祁门至皖赣界段(休宁段)项目开工,绿色空铁物流园启动建设,月潭水库工程通过竣工验收,昌景黄高铁开通运营。要素保障全面加强。获批工业项目建设用地330.5亩、林地1144.4亩。发行专项债项目4个,到位债券资金3.41亿元。争取上级各类补助资金15.93亿元。招引工作成效显著。成立4个产业招商专班,推进产业链精准...
——幸福双“城”,呈现新气象。实施徽州古城和富丰新城“双核”驱动战略,全面完成富丰新城概念规划、中心城区景观提升规划。长陔岭隧道、小川大桥、扬之学校等一批群众期盼已久的民生工程启动并快速推进,大数据云计算中心、粮食冷链物流产业园等一批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取得积极进展,一座承载美好生活向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品质之城加速崛起。
——和美山“乡”,实现新突破。乡村振兴实绩考核连续4年位居全省优秀县行列,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成效考核连续7年获得“好”的等次。入选全国首批、全省唯一“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