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华东地区
主攻工业成效显著。全区规上工业企业达14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9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8家,入选省民营企业100强3家、省制造业民营企业100强5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9家,瞪羚企业2家。实施500万元以上工业技改项目52个,完成工业技改投资48.7亿元,占工业投资比重68.47%。数字经济核心企业达63家,实现营业收入91亿元,余江智能制造产业园入选第三批江西省数字经济集聚区。耐乐铜业“先进过程控制”系统和沃德尔“智能仓储”系统荣获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获评2022年度全省工业高质量发展先进县...
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达528家,建成投产江铜华东电工新材料、力博广盛铝业等亿元以上项目90个,开工建设工业技改项目191个,市本级、贵溪市、余江区均获评全省工业高质量发展先进。入选全省百强民营企业19家、数量全省第二,全省百强制造业民营企业27家、数量全省第一。首位铜产业做优做强。全力推进国家级铜基新材料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铜产业营收达3900亿元、增长20%以上,铜基新材料产品占比43%。强化与江铜地企合作,铜企业原材料本市采购比率达45%以上。贵溪市铜基新材料产业集群获批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电子信息...
坚定践行“工业强县”首位战略,将锂电升级为首位产业,光电信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发展,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5家,工业投资、规上工业利润总额预计分别增长25%、20%。首次获批组建省级重点实验室,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91家、创历史新高,获评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3家。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家、专精特新企业8家、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2家,8家企业入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江西雅保为龙头的锂电新能源产业营收突破百亿,国兴锂业入选省级种子独角兽企业、实现零的突破,盛泰精密光学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和省级工业设计中心,...
工业发展提级换档。坚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特色产业集群加速发展。实现先陶产业总产值100.12亿元,先进陶瓷产业集群成功入围工信部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先进陶瓷产业发展荣登央视《经济半小时》。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117.84亿元,增长13.38%;规上工业营业收入121.16亿元,增长23.9%; 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5家,规上工业企业数达101家,首次实现三个“100”的突破。工业增值税3.38亿元,增长115.9%,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市率先完成三年倍增目标任务。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全力抓好耕地保护和...
成功争取在景德镇召开国家试验区部省恳谈会、现场交流会,省政府两次召开省领导小组会,获批12项国家级试点示范,60个重点项目有序实施。传承保护有力有效。申遗工作扎实推进,《御窑厂遗址保护规划》完成修编,入选第二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获批建设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古陶瓷基因库列入全国首批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案例。制定《“景德镇制”陶瓷保护条例》,搭建“陶瓷艺术品官方溯源平台”,发布陶瓷酒瓶及玲珑瓷标准。“千馆之城”①建设初显成效,上线数字化服务平台,首批330家精品馆精彩亮相,御窑博物馆获评全国最...
(一)坚持稳中求进,经济运行承压前行。面对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果断应对、精准施策,虽然地区生产总值等部分指标与预期目标有一定差距,但回升向好的态势持续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全年财政总收入62.73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09亿元,增长6.7%,总量位居九江市第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实际利用外资增长47%。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5%;外贸进出口总额27.4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3%和6.5%。
(二)坚持项目带动,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深入实施“项目攻...
预计完成生产总值218亿元,增长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69亿元,增长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4亿元,增长7.4%;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5%和7%。三产比优化为13.3:47.5:39.2。“五经普”工作稳步推进,全面完成单位清查,全年实现申规入统企业115家,完成目标计划的164.2%。招商引资持续升温。心连心尿素及复合肥项目荣获全省招大引强重点奖励项目。成功引进投资12亿元南方水泥绿色建材、投资10亿元SPC石塑板等4个10亿元以上项目,全年签约入园或亿元以上项目30个,总投资119.6...
扎实推进制造业“10310”工程①。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6家,增长36.2%。周溪珠贝产业园实现“满员”入驻,智慧科创园、信息科技产业园、生物科技产业园等加快建设,新建标准厂房33万平方米。宏升新材料、中华食品、迅威新材料等项目建成投产,威能达锂电池、东都UTG光电显示材料等项目稳步推进。清理“僵尸”企业13家,盘活闲置低效用地480余亩。农业在发展中壮大。预计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60亿元,增长4.5%,总量全市第一。培育专业合作社46家、家庭农场68家。“两茶一水”规模持续拓展,新增茶叶基地2500亩、油茶...
工业经济承压前行。预计规上工业营业收入948.31亿元(高新园区营业收入928亿元),占全市比重18.8%,增长1.9%。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2%,增速全市第1。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193.6亿元。税收过千万元工业企业由上年的16家增长至27家。开展高新园区成立2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建成工业服务中心,每季度召开政企座谈会。化工园区扩区调区全省首家获批,安全风险等级整治提升通过国家考核验收,评定为较低安全风险(D类)。蝉联全省工业高质量发展一类先进县,高新园区荣获全省开发区综合考核第一等次、全省开发区...
工业稳中向好。预计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33.2%,同比提升7个百分点;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3家、总数达到272家;新增1家税收过亿元工业企业、总数达到6家。预计光电信息、木业家居、新能源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76.2%,同比提升5个百分点。累计招引光电信息企业264家,光电信息产业链完整度达到93%。引进天海防务、扬子江船业等上市公司,整合盘活江州联合造船资产,重组新江洲船舶重工。全球最大、国内首艘万吨级远洋通信海缆铺设船在瑞昌下水。新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3家、总数达到31家...
千方百计调结构促创新,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业经济承压前行。实施制造业攻坚“6510”行动,加速构建“1+3+2”生态工业体系。全年签约项目88个,合同金额261.57亿元,其中工业项目46个、合同金额215.9亿元、20亿元以上项目6个,新引进主导产业项目占比达94.32%,荣获全省县域工业发展进位奖。生产型出口预计完成4.36亿元,同比增长27.78%,实现外资现汇进资558万美元,荣获全省外贸进出口先进单位。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5家,工业用电量增幅持续位列全市第一。程疆新能源三期、奥瑞森新材料等项目建...
——最振奋的是工业经济加快转型。“三大主导产业”(8)总产值占全县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85.4%,主要工业经济指标增速位列全市第一方阵。企业培育卓有成效。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7户,九江金鹭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国家级绿色工厂,豪斯特汽车零部件被认定为省级工业设计中心、省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示范企业,与乔扬数控、合协织带一起获评“江西省专业化‘小巨人’企业”(10),培育种子独角兽(11)、瞪羚企业(12)和潜在瞪羚企业6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7户,认定“江西名牌”企业14户、“赣出精品”和“江...
坚持扩固投、稳增长,经济运行回稳向好。惠企政策落地见效。出台“巩固经济回稳向好措施30条”“招商引资政策16条”“‘五上’企业培育措施9条”“工业高质量发展奖励办法12条”等,累计减税降费1.2亿元,发放惠企资金1.07亿元。招商引资提质提效。全年引进项目23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2个。投资32亿元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实现9天签约落户、75天一期竣工投产,跑出了招商引资“庐山加速度”。现汇进资完成率124.87%,列九江市第一。获评2020-2022年全省开放型经济先进单位。项目建设高效快速。扎实开展“大干...
工业集群效应凸显。锚定主导产业招商引资不动摇,全年新签约项目63个,主导产业项目占比70%以上,全市一季度工业项目集中开工暨集中签约仪式在我县举行。扎实推进“项目攻坚十大行动”①,立邦二期、华特三期等55个项目开工建设,星泽美、融信、科睿等78个项目竣工投产;海多在新三板成功挂牌;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3家,总数全市第二;新增纳税超千万元有机硅企业2家、超500万元企业20家,有机硅下游企业税收同比增长近40%。获得江西省有机硅产品质检中心筹建批复。有机硅创新研究院被认定为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星火有...
一年来,最令人振奋的是,我们承压奋进、逆势而上,巩固了全县稳定向好、持续回升的发展态势。树牢大抓经济的鲜明导向,推动全县经济发展行稳致远。完成“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22项主要指标达到或好于预期目标,总体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92.8亿元,增长2.7%,完成财政总收入31.1亿元,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8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亿元,实现规上工业营业收入425.8亿元,完成工业增值税2.9亿元,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7104元、24361元。
...
一年来,我们承压而上,经济运行稳中提质。面对不确定难预料的不利因素影响,我们负重前行,加大以实补虚力度,全力以赴培育企业达规申规,新增一套表单位164家,其中“五上”企业144家,数量位居全市第一方阵,全区经济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6.2亿元,增长2.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6亿元,增长7.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0%;利用省外固定资产投资2000万以上新项目25个;实现生产型企业出口增长3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3%、6.4%。获评20...
新型工业加速壮大。全面实施制造业“6510”行动,推进实施市重大工业项目32个,大陆希望集团总投资68亿元的智能光伏组件产业园一期实现“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投产”,总投资35亿元的聚乳酸一期、总投资30亿元的赛得利高档生活纸一期等重大项目竣工,总投资25亿元的云威锂业、总投资21.6亿元的圣山户外用布等重大项目快速推进,预计工业固投增长16.4%。新能源产业营收增长超20%,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提高9个百分点。绿色食品、玻纤及复合材料省级产业集群通过复核,现代纺织产业营收突破百亿元。税收过千万工业...
新型工业化深入推进。全面实施制造业“9610”工程,再次入选中国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百强榜,产业数字化综合发展水平全省第一。工业用电量200.4亿度,总量全省第一;工业税收249.4亿元,总量全省第二,工业增值税增长25.8%。净增规上工业企业223家。18家企业入围全省企业100强。巨石智能制造一期、琥珀新材料一期、汉可泛半导体产业园一期、百亿模具产业园一期、赛得利生活纸一期、聚乳酸新材料一期、荣事达电器、凯耀照明、艳棱生态、蓝星星火扩建、东都智能装备、庐山循环经济产业园、五洲特纸化机浆等项目建成投产。永修...
一是主要指标固本向好。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7.4%;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同比增长4%左右、6.5%左右。
二是市场主体量质齐升。“五经普”【1】清查单位、个体户分别是“四经普”的4.5倍、9.3倍左右。净增经营主体1.86万户,总数达到9.2万户。新增“五上”企业【2】289家,总数首次突破1000家,达到1030家,近两年新增数是历年总数的...
发展空间有效拓展。做大园区增量,大力推进高标准厂房建设,支持华巨实业、赣味产业园等工业平台提质扩容,加快推进LED总部大楼、京华新经济产业园等项目,累计盘活低效用地290亩,新增空间载体超40万平米。做优厂房存量,有效盘活改造江联、紫光药业等老旧厂房,成功引进10亿元以上先进生产性服务业项目“101汽车文化街区”,新动力青创空间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建设、当年运营。做强楼宇质量,全面开展填楼行动,切实提升楼宇规模、效益,成功培育“亿元楼”7幢,“五千万元楼”2幢,“千万元楼”9幢,楼宇经济实现蝶变升级。
...
一是项目载体不断提质。重大项目拉动大。实施区级重大项目137个,同比增加37个,其中重点推进项目94个,实现开工率100%,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9.25亿元,占全区固投总数的93.9%。招商项目数量多。“走出去”敲门招商19次,“请进来”共谋发展98次,累计签约项目219个,同比增长112.62%,协议投资总额221.87亿元;注册项目215个,同比增长138.89%,注册率98.17%。上海联华超市等3个项目被市商务局认定为首店项目;江西城市数字安全大脑等3个项目被市商务局认定为1亿元以上优强产业项目。...
项目建设提质增速。在全市率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的通知》,大幅压缩项目前期审批时限,项目建设加速推进。争取到中央预算内等各类上级资金共计1.43亿元,极大缓解项目建设资金压力。实施71个重大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约62.8亿元,其中5个省大中型项目、3个市百大项目全部开工,投资完成率分别为128%、134.18%,全市排名前列。新华媒体融合数字产业园等项目顺利竣工,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城市交通(断头路)畅通工程等市、区两级民生实事人大票决项目高质量完成。国贸璟上、悦上鹭鸣等房地产项目首次...
回首过去一年,让我们倍感振奋的是,经济指标争先进位、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全年8项主要经济指标中,预计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6项指标增速位于全市前列。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增长4%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3.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增长8.6%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增长7.5%左右,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分别增长4.5%、5.5%左右。“五经普”1清查共登记经营主体20238户,是“四经普”的2.9倍。
回首...
制造业提质增效。坚持“一产一策”“一企一策”,预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突破6500亿元,电子信息(含电子信息服务业)全产业链营业收入突破2400亿元,汽车及装备、新材料、医药健康等全产业链营业收入均超千亿元。积极支持企业技改扩能,1-11月,工业技改投资增长37.8%,新增500万元及以上技改项目388个;规上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0%、8.1%、8.3%。高新区新型计算机及信息终端设备制造产业集群获批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安义门窗”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准注册为集体...
县工业化领导小组坚持“周调度”,破解瓶颈制约。“链长制”作用充分发挥,筛选确定11条重点产业链、55家重点企业,建立起“链长牵头、部门推进、专家咨询”工作机制。“双招双引”卓有成效。优化信息提报、项目尽调等机制流程,开展集中招商22次,签约项目52个、总投资325亿元。新落地过亿元项目34个、总投资191.3亿元。深化与中科院、北京大学等知名高校院所合作,签约产学研合作项目16个。成立了宋振骐院士工作站。引进泰山学者等高层次人才79名。建立“人才飞地”33处,数量全市第一。项目建设全面突破。投资93亿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