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坚持“三农”优先,乡村振兴走实走深。把农业农村工作摆在优先位置,积极发动各方力量推进乡村振兴,被认定为省“万企兴万村”行动先进典型县。农业发展提速。吴江区国家现代农业园区入选全国智慧农业典型案例,震泽镇入选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三高一美”提质增效,建成高标准农田1.8万亩,完成池塘标准化生态化改造1.73万亩,全年粮食入库超17万吨、创历史新高,获评全国粮油作物绿色高产高效整建制推进县,入选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名单。震泽“水韵桑田稻花香”、平望“归田长漾里”入选省乡村旅游业态创新示范产品和示范项目。3个农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乡村建设提质。环长漾、环鼋荡、环澄湖等8个乡村振兴重点片区项目建设完成年度投资36亿元。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全国智慧广电乡村工程试点县(市、区)。新增省特色田园乡村4个,环鼋荡长三角一体化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入选首批省级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培育试点。盛泽镇、黎里镇、桃源镇成功创建美丽宜居镇。开弦弓村、溪港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环长漾“稻米香径”入选全国农村公路助力共同富裕典型案例。农民增收提效。70个“惠村项目”加快建设。20亿元乡村振兴母基金设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试点入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试验国家改革试点通过验收,震泽镇齐心粮食专业合作社获评国家级示范合作社。预计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达56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164元、增长6%,城乡收入差距缩小至1.8:1。
(五)坚持文脉赓续,江南文化焕发活力。活化利用“太湖”“古镇”“丝绸”“江村”等标志性文化基因,不断丰富“江南文化新空间”内涵。“最江南”特色更加凸显。同里、黎里入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类综合示范案例。基塘农业系统入选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新增“小满习俗”等3项省级非遗,鼎盛宋锦入选首批省级非遗工坊。苏嘉铁路百年历程展览馆、杨嘉墀故居开馆,大运河遗产展示馆试运营。苏州湾文化中心荣获“鲁班奖”。丝绸版权成果亮相米兰设计周和中法文化论坛。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年度签约文旅产业项目26个,新增规上文化产业企业17家,实现文化产业产值202亿元、增长5.9%。丝路盛泽·数字文旅产业园一期开园。苏州湾数字艺术馆入选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东太湖成为全省唯一入选中国户外运动精品帆船运动目的地。联合青浦、嘉善入选首批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单位。文明新风浸润民心。高标准常态化推进文明城市建设。“苏州·书仓”项目实现区镇全覆盖。苏州湾博物馆相关社教项目获联合国“全球世界遗产教育创新案例奖”。程开甲小学获评国家级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入选第三批江苏省婚俗改革实验区。陆鸿获评年度感动中国人物。10人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人数全省第一。《吴江年鉴(2023)》创成“江苏精品年鉴”。
(六)坚持绿色发展,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厚植绿色生态基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污防攻坚深入推进。实施投资超4.4亿元的7项太湖治理重点项目和3项水污染防治重点工程。823个太湖流域、长江流域入河(湖)排污口整治全部完成,规范提升涉磷企业超1900家。完成513项大气治理重点工程。实现国省考断面优Ⅲ比例90.9%、优Ⅱ比例72.7%,PM2.5浓度30微克/立方米、空气优良天数比率79.3%。地表水环境质量列全省前十。太湖连续16年实现“两个确保”。治理能力持续提升。完成城南污水厂扩建一期工程建设,2家工业污水处理厂站完成提标改造。实现全区劣V类水体治理全覆盖,启动404个自然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平望50万吨一般工业固废项目投运。新增幸福河湖100条(个),长漾成为全省唯一入选水利部“幸福河湖”建设项目,鼋荡获评示范区首个“示范幸福河湖”。低碳转型不断加快。推动喷水织造、印染、涂层等行业转型升级,升级改造喷水织造企业29家、喷水织机1.08万台,淘汰低端低效落后喷水织机6万台,盛泽印染产业园等4个集聚区规划建设加快。工业提质增效完成整治提升1.4万亩、整治腾退4100亩。新增分布式光伏备案装机容量383.14兆瓦,并网装机容量226.11兆瓦。苏州综合智慧零碳电厂入选联合国“能源转型变革者”项目。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各3家,汾湖高新区入选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
(七)坚持共同富裕,百姓福祉有效增进。全区民生支出268.1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83.54%。十大民生实事项目完成投资32.1亿元。民生项目办实办好。杨嘉墀实验学校等4所新建学校投入使用,改扩建学校2所,新增学位7470个。全区中小学教室全部装配空调,5所外来工子弟学校4000多名学生实现市民同等待遇就学,唐琴团队获全市首个学科教学类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获评江苏省高质量平安校园建设县(市、区)。区中医医院新院区、西部片区便民血透中心、江陵卫生服务中心建成投用。新增2家五级中医馆、5家四级中医馆。“老有所养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国家试点通过验收,获评国家级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基地,完成适老化改造1555户,桃源、平望、同里、江陵4家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启用。每千人口托位数达3.67个。完成3个示范性儿童关爱之家创建,建成8个儿童友好社区。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社保、医保领域累计减征保费超6亿元,发放稳岗返还、扩岗补助1.2亿元。城镇新增就业2.4万人,有效用工备案数增至55.13万人,吴江籍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8.26%。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提高至655元/月。累计发放困难人群各类生活救助(补贴)金1.06亿元。新增公积金缴存职工9.6万人,“商转公”政策为市民节约贷款利息约2.6亿元。全省率先开展综合性系统性精神障碍康复服务模式试点。乐居内涵不断丰富。完成动迁安置69.9万平方米,其中房票安置11.92万平方米、844户。改造提升老旧小区17个、农贸市场5个,新建小微绿地、街角绿化和口袋公园超40个。松陵、江陵街道启用“美美食堂”智慧助餐。21所学校通过苏州“家门口的老年大学”标准化验收。实施初一女生免费接种HPV疫苗项目,首剂接种率达92.04%。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示范基地建成投运。吴江区档案馆创成“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举办世界杯攀岩赛、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重大赛事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