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

  (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脱贫成果。对标落实“四个不摘”,用好各项衔接政策。健全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精准识别监测对象,针对性采取产业、就业、兜底等帮扶措施,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统筹用好各级各类资金及太平集团乡村振兴基金,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乡村产业发展。持续做好稳岗就业、“五大”帮扶[19]、小额信贷、资产管理等工作。

  推进农村改革。稳步推进狮子岗乡土地二轮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工作。深入实施农村“三变”改革提升工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积极盘活利用闲置农村宅基地和住宅,规范农村宅基地流转市场。稳步实施“小田并大田”,推广“大托管”经营模式,引导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农业精耕细作改革,促进农业节本增效。

  加快乡村建设。加强集镇管理,提升集镇面貌。新建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9个、区级美丽乡村中心村10个,整治自然村庄130个。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入开展“三大革命”,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农村道路105公里、危桥15座,实施安全防护工程35.6公里;改扩建裕安水厂、独山水厂,更新自来水管网15.3公里。

  (四)持续深化改革开放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完成中心城区区划调整。深入实施零基预算改革,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深化国企改革,强化绩效管理,完成区城投、高新投组织架构优化调整,拓展担保公司业务范围。持续完善综窗改革,提升政务服务效能。稳步推进综合医改,优化医保支付方式。加快供水管理和经营体制改革。做好土地节约集约综合改革试点。

  创建一流营商环境。落实“两个毫不动摇”[20],积极为民营企业解难题、办实事。持续开展营商环境提升行动,健全营商环境评价三级指标责任清单,力争70%以上指标达到全国标杆水平。深化干部包联企业机制,加大企业诉求收办力度。深入开展“政企沙龙”等活动,强化政企互动,打造亲清政商关系。积极推进“一件事一次办”。加强招投标市场服务监管。

  加快推进开放发展。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聚焦与松江区对口合作“八大领域”[21],推动产业承接、园区合作、科创孵化等合作事项落实。积极融入合六同城化,围绕合肥市产业做配套,谋划实施一批合作项目,做好G312快速化改造等重大项目保障。深化与海宁经开区、包河经开区等合作,探索共建“飞地园区”。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孵化进出口实绩企业10家、跨境电商3家,完成进出口2.2亿美元。

  (五)大力推进科教赋能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编制城乡义务教育布局规划,续建、改扩建义务段学校4所;新建、回购公办幼儿园7所;强化高中教育,提高教学品质;积极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建成天河职业中专并启动招生。深化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巩固“双减”成果,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扎实做好校园安全工作。

  持续提升创新能力。制定实施科技创新指数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推动科技资源与企业需求精准高效对接。深入实施“双倍增”计划和“两清零”行动[22],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5%以上。修订完善科技创新政策,引导支持企业创新平台建设。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备案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0个以上。支持裕科、春晖等孵化器争创国家级。建强用好安徽科技大市场六安市场,争取更多创新成果落地转化。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大力推进人才强区。推深做实“人才振兴”计划,统筹做好引才、育才、留才和用才各项工作。完善在外人才信息库,发挥科创平台作用,注重柔性引进一批高端人才、创新团队。鼓励企业联合市、区职业院校开展“订单式”“定向化”培养,满足企业技工需求。严格落实市、区人才政策,加快人才公寓建设,及时兑现人才补贴,为人才干事创业提供坚强保障。

  (六)扎实保护生态环境

  强化环境污染治理。深入开展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改”,全面巩固各级环保督察发现问题整改成效。继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七个专项行动”,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强化入河排污口监管,提升乡镇污水管网覆盖率,确保国考、省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持续推进黑臭水体治理,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有效管控土壤污染风险。

  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持续开展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严格“三线一单”[23]管控,加大淠河国家湿地公园等自然保护地生态监管。深化河(湖)长制,常态化规范化开展河湖“清四乱”、河湖管护提升专项行动,完成清凉寺分干渠、石婆湖2条河湖健康评价,建设省级幸福示范河湖1条。着力提升林长制,高质量推进“五大森林行动”[24],完成营造林6.36万亩。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积极推动工业企业绿色化改造,编制重点企业“一企一策”治理方案,降低能源消耗,确保完成能耗“双控”年度目标。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做大做强新能源、绿色建筑等新兴产业,加快“风光火储”一体化项目开发利用。强化绿色低碳宣传,积极开展节约型机关、家庭、学校、社区等创建。

  (七)着力增进民生福祉

  积极稳就业保民生。坚持就业优先,推深做实“鸿雁回归”工程,引导群众就近就业、本地创业,统筹做好大学生、退伍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鼓励建设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力争新增城镇就业5500人。继续扩大社保、医保覆盖范围,确保参保率达98%、95%以上。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做好城乡低保、特困群体等兜底保障。有序推进百罗丘拆除还建。加快公益性公墓建设,推进城乡公墓一体化运营管理。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4620.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