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我们用力用情出实招、办实事,民生福祉持续增进。扎实推进年度52项为民实事,民生支出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2%,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群众。基本民生兜紧兜实。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43200元、25500元,同比增长5.3%和7.1%;城乡基本社会保险、医疗保险覆盖率均达99%以上,基础养老金“十二连涨”,企业退休人员待遇“十八连增”;社会救助提标扩面,发放低保、特困、临时救助、残疾人两项补贴等各类救助资金4.2亿元,落实退役军人优抚补助1.13亿元,民生保障更有温度。公共服务优化均衡。新建幼儿园17所,新改扩建中小学30所,补充教师655人,增加学位4.4万个,官湖高中创成省四星级高中,公办高中全部达到三星级以上标准。公立医院改革荣获省政府表彰,医疗急救指挥中心建成投入使用,中医院等20家医疗机构提档升级,创成国家卫生镇9个、省级五星中医馆3家,官湖卫生院创成二级老年病医院,群众看病就医更加便捷高效。成功入选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博物馆创成4A级景区,柳琴戏《支招》荣获省“五星工程奖”,人民群众文体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社会大局平安稳定。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常态化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化解大提升”专项行动,推动党员干部到社区报到,创新实施“积分制”管理,提升“红色物业”服务水平,织密织牢社会治理网格。统筹抓好底线工作,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平安邳州、法治邳州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环境不断净化,信访问题攻坚化解成效明显,获评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蝉联省双拥模范城“九连冠”。
积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科协、文联、残联、关工委等群众团体开展工作,拥军优属、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民兵和预备役、审计、人事、机关事务管理、供销、物价、外事侨务、宗教、档案、老干部、红十字、消防、史志、气象等工作取得新成绩,供电、邮政、通讯、烟草、盐务、保险等部门为地方发展作出新贡献。
在统筹抓好疫情防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政府自身建设也得到全面加强。一年来,我们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著作和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持续深化作风建设,扎实开展“三问四有”主题实践,全面实施“挑大梁、担重任”流动红旗季季评,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各界监督,定期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主动向市政协通报工作,208件人大代表建议、139件政协委员提案办复率100%,党员干部敢为善为的精神状态明显提升,政府系统务实落实的氛围更加浓厚。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的一年,是大事要事多、急事难事多的一年,也是负重前行、收获满满的一年。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是省委、省政府,徐州市委、市政府和邳州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向关心支持邳州发展的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主要是: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重大项目储备不足,落地转化亟需加快,支撑经济持续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城市功能品质仍需完善提升,乡村全面振兴任务依然繁重;人民群众对收入水平、公共服务供给等还不够满意,基层社会治理还有待加强,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生态环境、社会稳定等领域风险隐患不容忽视。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决不辜负全市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二、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关键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徐州市委、邳州市委全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聚焦“三高一强”,即“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打造现代化强市”,树牢标杆意识,争创高质量发展示范市,坚决扛起挑大梁、担重任的历史使命,奋力谱写现代化邳州建设新篇章!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左右,工业开票销售收入增长1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高于经济增速,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约束性指标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实现这些目标任务,我们将重点抓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坚定不移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全力筑牢现代化强市的实体根基
更大力度突破重大项目。把重大项目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和“压舱石”,保持定力,持续攻坚。在项目招引上“快突破”。深入研究链条,完善招商地图,围绕世界500强、央企国企和行业头部企业,紧盯招商引资“1号工程”,以12个产业招商局为主力军,板块联动,精准发力,统筹推进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资本招商,确保全年招引50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4个,其中百亿级项目不少于2个。在要素保障上“严把关”。树牢“亩均论英雄”的鲜明导向,加强项目预审,严把投资强度、产值税收、安全环保等关口,统筹土地、金融、能耗等要素供给,优先保障大项目、好项目,全年盘活闲置低效用地4500亩以上,新增制造业贷款24亿元以上。在落地转化上“增实效”。建立“链长+分链长+工作专班”推进机制,全面推行扁平化管理和分布式开放化办公,深入落实全生命周期服务,推动矿冶集团、威兆半导体等项目快落地、快开工、快投产、快转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