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3年1月5日在东营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次会议上
东营区区长 燕雪英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也是区第十五届人民政府履职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全区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东营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决策部署,深入实施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四个高”和“两个高于”,创新实干、事争一流,“石油科技之城、活力宜居之地、教育满意之区、吕剧文化之乡”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位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90位、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第63位。
一、锻长补短、聚势赋能,发展能级显著增强。一是经济运行企稳向好。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创新实行“11533”工作法,出台区级政策清单43条、财源建设49条和促进汽车、住房消费等系列政策,组合式推进减税降费34.8亿元,兑现政策奖励资金3.2亿元,全力保运行稳大盘,经济运行在平稳中显韧性、在蓄势中增胜势。预计2022年,全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38.7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目标;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10%、11%、3%左右;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235.2亿元,不良贷款率降至较低水平。二是产业发展提质增效。聚力发展链条经济,围绕九大产业链,实施57个产业项目,着力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条现代化,我区入选省高质量发展进步县、省工业十强县。聚力倍增基础优势,东营高新区在省级开发区中率先完成核准面积调整,利丰石油装备及油田特种专用车制造、海科新源10万吨碳酸乙烯酯等16个项目竣工投产,石油钻采装备产业集群入选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高端石油装备产业集群入选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工产业园区顺利完成边界调整并以全市最好成绩通过省级考核,亿科高端树脂新材料产业园开工建设,海科化工顺利实现项目高端化替代。聚力实施数字赋能,新建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2个,打造省级数字经济园区1个,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达到14家,争创省级“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试点示范项目5个,数字产业增加值占比及增速均位居各县区第一位。三是科技创新动能强劲。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4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85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7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高到43%;威飞海洋研发的我国首个浅水水下生产系统成功投产,海科新源入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天东制药、嘉扬精密等7家企业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胜利大学生创业园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组建人才发展集团,分类制定人才“政策包”,引进高层次人才82人,入选国家级人才工程和泰山产业领军人才8人。
二、高点谋划、聚力攻坚,西城重塑破局起势。着眼西城建设最急需、人民群众最期待的问题,全面推开片区更新,一体推进学校、医院、公园、完整社区建设和产业导入,系统提升西城的经济品质、人文品质、生态品质、生活品质,赋予城市更新全新内涵。
一是城市工作理念系统化重塑。抢抓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机遇,科学研判城市空间发展趋势,高标准完成“三区三线”划定,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形成初步成果。深化顶层设计,制定出台推动高品质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意见,确定“北拓、中优、南扩”城市空间布局和“一年有突破、三年大变样、五年塑新态”的目标,构建起西城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
二是城市更新模式创新化突破。聚焦“三区一村”改造,片区化、圈层式推进14大重点城市片区更新,加快构建各具特色、功能互补的城市片区布局。创新“规划引领、成片开发、政策统一、油地协同”模式,编制《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大纲》,制定《城市更新补偿安置实施意见》,一把尺子量到底、一套政策管全区。开展城市更新突破年行动,东辛片区成功入选省级城市更新试点片区;油田中心医院片区棚户区改造顺利实施,示范带动商行小区完成自主更新改造;科教园片区一次性拆迁面积4700余亩,首次实现城中村“先拆旧后建新”。现河片区、新区北部片区建设全面展开,拉开了高品质现代化新西城建设的序幕。
三是城市建设管理一体化提升。把“公园城市”理念融入城市更新建设,让利于民、增绿于城,体育公园、东辛公园、供应公园、燕青公园建成开园,因地制宜建设街头游园,新增绿化面积81.5万平方米,绿色成为城市最温暖的底色。着眼于提升主干道、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37条城市道路全部建成通车,城市通达能力显著增强。实施市政管网设施整体提升工程,新建改造供热、燃气、雨污管网263公里、雨污泵站36座,城区集中供热覆盖率达到97%,20年以上超期服役燃气管网实现清零。打造完整社区5个,获评省城市社区“15分钟生活圈”标准化试点、省城乡基层治理实验区。深入开展城市环境整治集中攻坚年行动,拆除违法建筑641处、53万平方米,顺利通过全国文明城市测评。践行垃圾分类“新时尚”,建成全市体量最大、功能最全、模式最新的垃圾分类综合运营中心,垃圾收运处体系覆盖率、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坚持“新城建”与“新基建”有机融合,建设城市运管服平台,建成城市综合管理“大数据指挥舱”,构建起全域城市运行管理“一张图”,实现城市运行管理“一网统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