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

  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区长 王牮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2年主要工作和成效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余杭发展史上极具考验和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的决策部署,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上下踔厉奋发、笃行实干,紧紧围绕“建设杭州城市新中心、争当‘两个先行’排头兵”的战略目标,统筹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三件大事,付出了最大努力,争取了最好结果,以优异成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51.25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671.5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2.93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快于GDP增速,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位居省市前列。余杭成为全省唯一的全国“新时代政法楷模集体”推荐对象、全市唯一的国家首批乡村振兴示范县和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区县,勇夺全省平安建设最高荣誉“一星平安金鼎”,连续两年捧回全省科技创新最高荣誉“科技创新鼎”。

  (一)平战转换迅速有力,疫情精准防控更加高效

  在以快制快中打赢大仗硬仗。坚持“打一仗进一步”,“平战一体”运行质效优化升级,“一办十二组五专班”高效协同,实现全流程快速响应处置。迭代提升“七大机制”“五快循环”等打法,严格落实“五个一小时”要求,建强DPTU应急作战队伍,用最快速度打赢“3.9”“4.5”等疫情防控遭遇战、阻击战、攻坚战。严密管控“放大器”“传播链”,全面落实外来货车换驾接驳、“员工之家”闭环管理、“环农副物流带”专项整治等硬核举措,牢牢守住农副物流中心防疫保供两战全胜标志性成果。

  在精密智控中落实常态防控。数字化重塑疫情防控体系流程,落实常态化核酸检测,优化“采、送、检、报”流程,创新核酸标本“空地一体”运输模式,建成“1520核酸采样服务圈”。坚决守牢西站枢纽、15个高速入城口等大、中、小门,严格落实“落地检”“赋码促检”和“三天三检三不”等举措,强化公共场所“逢码必扫必验”和药店门诊哨点预警,确保疫情早发现、早处置、早扑灭。

  在调整优化中夯实防疫基础。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国“二十条”“新十条”、省“二十三条”和市级部署要求,推进全民疫苗接种“应接尽接”“应接快接”,累计接种344万剂次。加强医疗救治、应急处置、免疫屏障等能力建设,投用检测基地3个,实现检测能力24.5万管/日,启用医疗救治定点医院、亚定点医院,配备床位1700张,建成投用403健康驿站、苕溪员工之家,储备应急药品、防护物品等防疫物资215万份,确保“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贯穿始终。

  (二)科创矩阵厚植有形,创新创业成果更加硬核

  创新能级持续攀升。之江实验室纳入国家实验室体系,天目山实验室顺利揭牌,10家省实验室余杭占4席。中电海康获批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脑机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入驻良渚实验室。浙大余杭脑机交叉研究院成功落户,北航中法航空学院主体工程完工。杭州未来科技城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获批创建,全区实现“零”的突破。“创新指数”跃居全省第二,成功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之江、湖畔实验室等13家单位19项成果获省科学技术奖,蝉联“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技进步”三大奖项大满贯。

  创新活力不断释放。出台实施“黄金68条”产业扶持和“黄金20条”人才扶持政策,成功举办国际人才月、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大会、世界生命科技大会等重大活动。引进及合作两院院士、海外院士16名,培育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14名、省“鲲鹏行动计划”人才1名、省级海外高层次人才25名、市“西湖明珠工程”海外高层次人才24名,人才资源总量突破35万,获全省人才工作综合考评第一。建成浙江创新馆,推进浙江人才大厦、国际人才园等载体建设。新增国家级孵化载体9家,数量全省第一。

  创新质效日益彰显。新入选科技部公示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91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3家,数量全省第一。新增上市企业7家,数量全市第一。入选省级研发机构59家。新增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5家、有效发明专利3230件,其中高价值专利800件,列入全国首批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区,获评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县。强化亲企、亲橙、亲禾办服务对接,成立亲之办,落户之科智慧、量安科技等12家科创成果转化企业,引进杭州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下转第3版) (上接第1版)

  (三)稳进提质主动有为,产业发展动能更加强劲

  纾企解困直达快享。“第一时间+最顶格”落实国家和省市稳经济一揽子举措,出台“助企纾困36条”“稳进提质58条”和减负降本等政策,强化赛马激励机制,为企业减负93.2亿元、办理出口退税30.74亿元,兑现各类惠企扶持资金114.27亿元,兑现资金总量全市第一。推出“余公助企贷”,发放金额11.55亿元,惠及企业212家。全区本外币贷款余额2132.95亿元,增长40.45%,增速全市第一,企业贷款利率创历史最低水平。有效稳住市场主体,全年新增市场主体44943家,数量全市第一。

  调度保障及时高效。大力推进经济稳进提质“八大攻坚”行动,专项债券支付进度、社零增速等“月晾晒”指标位居省市前列。强化要素保障,出让土地58宗、2858亩,土地出让金首次突破400亿元。抢抓政策“窗口期”,争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4098亩,使用地方政府债35.55亿元、国家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7.5亿元,实现西险大塘达标加固工程提前开工,有力保障仁和净水厂等重大项目建设,有关做法获李克强总理批示。多举措刺激消费回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1.1亿元、网络零售额1785.1亿元,分别增长10.2%、17.3%。全力稳外资稳外贸,实际利用外资10.17亿美元,实现出口总额351.88亿元。创新工业用地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项目审批全流程管理等机制,推进润丰氢能源等重大项目121个,实现固定资产投资949.26亿元,增长9.7%。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496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