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突出更高水平共享,进一步做优基本公共服务
全力促进富民增收。升级优化“乐业梁溪”就业品牌形象,大力推进“数智人社”平台建设,实现个人求职者应聘“一键匹配”。持续深化基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启动“培训+实训+上岗”直通车行动,实现就业培训、应聘指导、推荐上岗“全链条”服务。积极开展“新业态、新技能、新人才”专项技能提升行动,畅通技能提升与高质量就业渠道,培育更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型技能人才。持续推动省级人力资源产业园三期建设,争创国家级人力资源产业核心园区。贯彻落实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政策,持续加大低收入人口认定和救助保障规范管理,实现困难群众服务保障全覆盖。完善困难群众常态化探访关爱机制,持续关注“夹心层”困难人群帮扶,加快推行“倾心惠民”精准救助防贫保险,充分发挥社区慈善公益基金作用,完善脱贫防贫长效机制,提升“救急难”保障水平。统筹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和煤电油气运保障供应,保障农民工工资发放。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支持刚性和改善性购房需求,持续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
擦亮梁溪教育品牌。深入实施教育布局调整三年行动提升计划,积极探索解决高密度中心城区学位需求和土地稀缺矛盾,建成新校6所,开工建设3所。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推动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学实践。全域推进学校精细化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学生评价改革、校园文化及内涵建设,不断提升办学品质,推动义务教育高位优质均衡发展。全面加强“江苏省幼小衔接实验区”建设,扩大学前教育优质资源总量,不断提高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依托“企业微信”数字基座,加快推进梁溪教育云平台建设。加强名特优教师队伍建设,用好教师发展基金,做精“三名”工程,培养区级名师150名左右、市级名师50名左右,不断增强梁溪教育内生动力。加快谋划扬州大学无锡未来校区,推动更多智库资源布局梁溪。
深化健康梁溪建设。按照“存量改造一批,增量建设一批”要求,规划设置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中心),稳步推进医疗资源布局优化调整,加快社区卫生机构运行机制改革和人才队伍建设,打破街道行政区划分隔,统筹开展全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创建,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扩大65岁及以上老年人和0—36个月儿童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覆盖面。巩固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成果,建立全人群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机制。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加快推进梁溪区中医医院(无锡市康复医院)建设,探索多类型医联体建设;做大做强无锡市第八人民医院,把“康养楼”整体纳入八院建设,积极争创三级职业病专科医院。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严格落实国家和省市最新要求,因时因势优化防控措施,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提升医疗救治能力,做好医疗物资保障,高度关注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全力保健康、防重症,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对群众生产生活秩序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优化“一老一小”服务。加快完善妇幼健康服务网络,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妇儿保门诊建设,深入推进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试点,大力推动普惠性托育机构建设,探索培育家庭照护、社区统筹、单位自建、社会兴办等多种婴幼儿照护服务模式,打造婴幼儿托育事业梁溪品牌,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以区级康养中心建设为重点,加快养老机构提质升级步伐,全力推进龙塘岸地块养老机构建设和街道级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支持社区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等各类型养老服务机构品牌化、规模化、连锁化发展,力争到年底实现街道级养老服务综合体全覆盖,新增养老床位1000张。扩大家庭适老化改造补贴对象与标准,实现高龄、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养老服务保障100%达标,着力构建“溪心养老”智慧服务体系。加快梁溪图书馆异地新建,积极推进桥下空间友好型改造,打造更多兼具休闲、健身、娱乐等功能的城市特色空间,奋力建设全龄友好型精彩城区。
六、突出提升治理效能,进一步夯实社会稳定基础
持续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建立健全“基层吹哨、部门报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机制,扎实推进“精网微格”工程,加快网格化管理体系和现代化智慧治理平台建设,务实推进社区整合、减负、赋能,持续提升社区综合服务水平,统筹完善社区工作者和网格员薪酬体系,增强网格员能力素质,构建基层治理“权、责、利”相统一的体制机制,不断提高社区服务效能和群众满意度,打造基层社会治理“梁溪样本”。扎实推进社会治理数字化建设,以“城市运行态势监测”和“高效处置一件事”为目标,启动建设全域覆盖、全时感知、高效处置的“一网统管”社会治理作战平台,实现“一个平台统揽、一套机制运行、一网服务管理”,城运事件全流程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着力推进“梁溪智脑”建设,构建应用AI运算中心和数字孪生城市生命体,深化社区数据滴灌和接口应用,推动社会治理可视化、精细化、智能化。
持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严格落实“三管三必须”要求,压紧压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盯紧盯牢危化品、自建房、城镇燃气、道路交通、消防安全等重点领域和高层楼宇、大型商超、综合体、厂中厂等重点部位风险隐患,坚决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按照“政府指导、行业推进、企业落实”的原则,督促各类企业严格履行法定义务,做到安全投入到位、安全培训到位、基础管理到位、应急救援到位,推动安全生产关口前移。完成18万户居民管道燃气管阀更换和7000户瓶装燃气用户实施“瓶改管”。推进北滨路、南禅寺、金山北消防站建成投勤,推动物联网消防安全预警云平台建设,提升灭火救援应急处置和火灾预防预警能力。完成全国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建立完善灾害信息“一张图”数据库,加快推动应急管理指挥系统二期建设,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指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