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2月14日)

  2023年2月14日在温州市龙湾区

  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龙湾区人民政府区长 夏禹桨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龙湾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委托温州经开区管理的四个街道阔别十年后实现回归,获批设立浙江第七个省级新区——温州湾新区,龙湾发展站上新起点、翻开新篇章。一年来,面对大变局、大事件、大考验,区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立非常之志、尽非常之责,按照区委第九次党代会的决策部署和区九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有效落实了“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明确要求,推动“一区五城”建设迈上新台阶,实现了本届政府的良好开局。

  经过一年的扎实工作,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68.58亿元、增长4.5%,分别高于全市0.8个和全省1.4个百分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质量更好,高质量发展指标评价综合指数以唯一超越90分的高分蝉联全市第一;实力更强,规上工业产值突破1300亿元大关,首次跃居全市第二;动力更足,创新指数排名全省第八、全市第一,成功夺得省“科技创新鼎”;基础更牢,连续十二年创成“平安区”,顺利夺得“平安金鼎”;感受更真切,高质量完成省市区三级民生实事项目133个,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2%、7.2%,收入倍差缩小至1.53,排名全省第六、全市第一。此外,我们还获评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示范园区,工业稳增长、联合双随机监管、就业创业等3项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荣获省级及以上荣誉34项。一年来,主要做了七方面工作:

  (一)众志成城筑牢疫情防线。面对坚守“温州东大门”的重责重压,坚持科学防治、系统应对,充分用好“七大机制”“五快循环”战术打法,全年414起输入性疫情均在24小时内全面控制,成为转段前全市唯一没有出现本土疫情的区域。奥体中心平稳完成27019人次的分流中转,帮助兄弟县市承担4920人异地隔离安置任务,在全省全市防控工作大局中彰显龙湾担当。投用5万管核酸检测基地,打造15分钟步行采样圈,为60岁以上老人发放防疫大礼包,竭力做到便民利民。坚决打赢疫情转段攻坚战,推进医疗物资应备尽备、发热门诊应开尽开、亚定点医院应收尽收、重症病人应治尽治,确保社会正常运行、群众正常生活。面对新冠疫情的反复延宕,党员干部、医务人员、基层同志、志愿者们闻令而动、冲锋在前,以全区72万人民的勠力同心赢得了抗击疫情的决定性胜利。

  (二)乘势而上激扬创新动能。深入实施创新首位战略,温州国家高新区排名再进十位、进入全国前44%。科创平台提质增效。瓯江实验室、国科温州研究院等高能级平台完成产学研合作项目105个,省级激光智能装备技术产业创新中心、伟明盛青新材料研究院、诺奖数字双碳研究中心成功落地,华为—中国眼谷健康光显创新中心挂牌成立。青科城一期开工建设,成功举办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分会场活动3场,成果项目圆满落地25个、新签约44个。大孵化器集群新增孵化面积27.31万平方米。科创主体多元引育。深化科技企业“双倍增”计划,新增省科技小巨人企业2家、市创新型领军企业6家、高新技术企业117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351家。培育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1家、省级企业研究院4家、省级研发中心16家。加快企业“智改数转”,新增省级未来工厂、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生产制造方式转型示范项目各1家(个),培育省级智能工厂3家,入选省级首台(套)产品工程化攻关项目7个,实施智能化技改项目245个。科创环境更加优越。新引进全职A类院士数实现破零,入选国家级和省级“引才计划”34人,省鲲鹏人才再增1名,新增大学生1.59万人、博士47人,培育高技能人才5342人、“浙江工匠”5人,获全省人才工作考核优秀单位。成功打造浙南海创城、温州人才公园,新建人才房937套,留才环境更进一步。建成投用浙南“数智造”公共实训基地,挂牌成立浙江大学青山商学高等研究院,首届青山论坛深度探讨企业高质量发展之路,“来温州·创未来”2022全球精英创新创业大赛获奖数全市第一。发挥科技金融撬动作用,再增2支政府引导科创基金,实现基金投资6.48亿元,带动社会投资超50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66%,跃升至全省第11位、持续领跑全市。

  (三)蹄疾步稳加速产业升级。全面落实经济稳进提质攻坚行动,全力推动纾困解难“30条举措”落到实处,以高质量发展组合拳推动产业新城地位日益凸显。经济大盘强本固基。规上工业增加值保持两位数增长,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30.7%,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90家、总数达1291家,工业排头兵地位不断强化。成功入选省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限上批发业销售额全市第一,限上消费品零售额突破200亿元,有序发放消费券8432万元、撬动消费21.5亿元,城市消费活力加速回暖。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创五年新高,生猪、家禽出栏稳步增长,基本建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谋大招强成效显著。投资超300亿元的瑞浦兰钧新能源制造基地一期实现摘地,投资222亿元的伟明盛青锂电池新材料产业基地一期“拿地即开工”,签约落地超10亿元项目8个、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9个、总部项目17个。建立区领导包干推进重大项目机制,实行专班干、月跟踪、季调度,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4.1亿元。持续向上抢抓政策红利,成功为20GWh动力与储能锂离子电池项目争取到重大项目能耗指标单列,发行专项债资金39.61亿元。市场主体稳步壮大。新增上市企业2家、报会企业6家,上市报会数全市第一,2家企业评为浙江民营跨国公司“领航企业”。新增国家、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家、83家,新增数均创历史新高。培育“小升规”企业279家。加速提升企业质量水平,创成浙江制造“品字标”企业20家,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37个,长江汽车电子荣获市长质量奖、圣邦集团荣获市质量管理创新奖。全区市场主体总量增长17.08%、突破10.7万家。新兴产业亮点突出。中国眼谷招引入驻京东方、珍视明等领军企业,累计注册落地企业(项目)175家,365天永不落幕的中国眼谷博览中心满场开园,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科创中国”创新基地和省级双创示范基地。中国眼谷小镇入选省第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培育创建名单和第一批特色小镇现代产业组最佳实践案例。2022中国软件业创新发展大会圆满举办,国际云软件谷正式开园,HPE(慧与)、MF(微福思)等一批重量级企业签约落地,带动全区规上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70.8%。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531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