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企纾困加大力度。出台优化营商环境5.0版、抗疫情助企业促发展11条和加快经济恢复重振35条等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加快兑现速度。拨付专项资金46亿元,退减免缓各项税费40.3亿元。创新推出“政银助企 三贷联动”,新增1亿元专项资金用于贴息及担保费补贴,撬动近200亿元银行授信,惠及近600家中小微企业。区属国企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房租超1.6亿元,落实援企稳岗政策补贴6900万元。开展“防疫情、稳经济、保安全”大走访、大排查,累计走访调研企业12434户次,收集问题诉求2051个,处置答复率94%。
市场活力加快复苏。构建“14438”投资促进服务体系,探索推进楼宇(园区)“租税联动”,大力实施“回家计划”“苗圃计划”,全年引入注册资金3000万以上项目150余个。总部经济规模持续扩大,新增卡夫亨氏、松下信息等31家高能级企业总部、研发中心和创新性平台,目前全区共有市级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3家、区级跨国公司地区总部6家。产业载体坪效提升,楼宇和园区单位面积产出分别同比增长5.1%和15.4%。目前全区共有亿元楼36幢、月亿楼3幢和亿元园区14个。
改革创新动力增强。积极拓展新领域、开辟新赛道,成立元宇宙产业联盟,设立元宇宙1号、2号空间,落地42VERSE等一批元宇宙企业。西门子智能制造创新体验中心正式运行,致景科技、识装科技入选全市10家“工赋链主”企业。持续激发企业创新活力,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96家,全区共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97家。放大海归人才驿站效应,引进各类人才1239名。加快国资国企改革,合并组建北科创集团,参投上海国有资本投资母基金,北外滩集团成功发行公司债,区属国企运营能力不断提升。积极承接和放大进博会溢出效应,虹口交易分团采购额增长34.3%。
(四)扎实有力优化城区发展空间
大力推进旧区改造和城市更新,加快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市容市貌,打造更有活力的人居环境。
成片旧改全面收官。坚持把旧改作为“虹口最大的民生、最大的发展和盘活城区资源最大的着力点”,通过“市区联手、政企合作、以区为主”工作模式,推动旧改提速增效,全年旧改签约4142户,历史性完成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任务。完成不成套旧住房改造2处,涉及居民205户。实施“美丽家园+”工程,完成旧住房修缮超100万平方米,加装电梯完工155台、签约231台。保护城市肌理,延续历史文脉,完成5.47万平方米里弄提升和历保建筑修缮。
重点项目加快实施。全区65项重大工程有序推进。全年开竣工面积145万平方米,万安路城市更新、17街坊等7个项目实现开工,中福会幼儿园(虹口分园)、广粤路租赁住宅等9个项目完成建设。市政基础设施提标改善,5条道路通过市精品示范路验收,完成梧州路(周家嘴路-海拉尔路)道路工程、大连路控江路人行天桥加装电梯,实施架空线入地和杆箱整治24条11.09公里。提升市民出行体验,新增公共泊位287个,实施公共停车场库错峰共享项目7个,新增公共充电桩250根、出租车充电示范站1个,建设老年人“一键叫车”点位66个。
生态环境优化提升。打开城市公园界面,拓展“公园+”内涵,高标准升级改造和平公园、鲁迅公园,新增全龄段健身、生态科普、萌宠狗乐园等功能,实现24小时全天候开放。挖潜盘活资源,建成汶景园、秋光里2座口袋公园,新建雷士德工学院绿地,全年新增各类绿地2.28万平方米、立体绿化2.5万平方米。推进垃圾分类,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持续达标。实施第八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PM2.5年均浓度较上年同期下降14.8%,环境空气质量指数优良率达到86.4%,市考断面优Ⅲ类水体比例达到75%。
(五)赋能增效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坚持系统观念和智慧赋能,提升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推动基层治理更高效、城区运行更有序。
数字治理效能加快显现。持续深化“一网通办”业务流程再造,重点推进11个“免申即享”服务,发布“一楼一事办”3.0版,“信易贷”平台荣获上海市“特色数据应用奖”,在全市率先推出知识产权运营转化“一件事一次办”,率先探索9类高频公证事项“好办”“快办”服务和电子公证证书领取功能。整合各类城市运行事项,做实数字底板,综合提升“一网统管”线上线下处置能力。聚焦人、房、地、物数据,实现全区865个居住小区、644个非居住类点位数据互联互通,赋能“区—街—片—居—小区”综合治理,不断提升问题发现和解决效率。
基层治理能力有效增强。优化居委会布局,新建、撤销和调整居委会39个,推广“沉浸式办公”。积极发挥居民区党组织作用,推动居委、业委和物业协作协同,凝聚“楼长”“团长”等新生力量,将社区疫情防控共同体转化为社区基层治理共同体。择优选派32名机关、企事业干部下沉社区,增强基层工作力量。在全市首创“双路长制”,推动部门整建制下沉,配合基层一体推进疫情防控、文明创建、门责管理、安全稳定等各方面工作,形成“围墙内外”联动治理格局。深入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综合提升“五防”“五治”能力。
城区运行总体安稳有序。深化“大安全”工作体系,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安全隐患动态清零专项行动,系统排查整治各类风险隐患,全面完成退出民防序列工程隐患整治工作。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守牢食品安全底线。深化平安虹口建设,扎实开展常态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持续推进“砺剑”专项行动,治安、交通、消防、防汛、网络、地下空间等各领域安全形势持续向好,报警类110警情数同比下降37.6%。强化重复信访和积案化解,完善派出所、司法所、律师事务所“三所联动”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全年接待法律咨询10976人次,化解矛盾5600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