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这一总体要求,今后五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力争到2026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冲1000亿元,财政总收入冲2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100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收入倍差持续缩小。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安全生产、节能减排和环境质量等指标。
围绕上述要求和目标,聚焦县委提出的“六个打造”,今后五年政府将着重在这六个方面求突破:
(一)在打造杭州湾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上求突破
加大科技创新驱动力。全面提升科创平台能级,积极推进以南北湖科创湖区为核心的湾北科技城建设,加速创新资源和项目导入,力争集聚重大科创载体5家以上,争创国家级众创空间、星创天地各1个。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实施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支持企业协同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组建产学研创新联合体,力争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到500家、1000家,新增省级以上研发机构50家。加大知识产权培育发展力度,设立中国海盐(集成家居)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坚定不移推进以应用为目标、企业为主导、人才为支撑的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实现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发展。全力推进招才引智工作,建立高效灵活的用才留才机制,力争引育各类人才5万人。
发挥平台项目牵引力。做大工业主平台,全力打造以海盐经济开发区为龙头,百步经济开发区、核电关联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支撑的“万亩千亿”产业平台,争创国家级开发区;做精特色园区,统筹推进高质量外资、智能集成家居、新型显示、核技术应用(同位素)等特色园区高质量发展;做优小微园区,加快存量园区提标改造,提升数字化管理水平。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完善项目推进机制,规范项目达产履约,力争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9%,其中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年均分别增长10%和15%。强化要素保障,确保项目推进“零障碍”。
激发市场主体内驱力。深化企业“三服务”,落细落实支持市场主体发展政策措施。深入实施“凤凰行动”“专精特新”行动,支持龙头企业股改上市、优势企业并购重组,力争规上工业企业超1000家,新增百亿企业3家、上市企业8家,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冠军类企业25家以上。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力争创建省市政府质量奖企业3家、“品字标”企业15家,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50项以上。
强化产业集群支撑力。深入实施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核电关联及核技术应用产业,打造中国核技术(同位素)研发应用生产基地;同步推进高端装备制造、新型显示及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55%以上,六大产业链3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800亿元。整治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推进智能家居、高端紧固件、绿色造纸等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分类开展“低散乱污”“两高一低”4企业整治,每年腾出工业用地2000亩以上,三年腾出化工用地1000亩,行业平均增加值率每年提升1个百分点。加快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核电关联、现代物流、现代商贸等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创新发展电子商务、文创产业等新兴服务业,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4%以上。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力争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产值年均增长20%,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新高地。
(二)在打造虹桥南向拓展带金南翼重要节点上求突破
构筑更加开放的交通格局。全面融入长三角快速轨道交通网,基本建成沪平盐城际、通苏嘉甬铁路。深化市域交通一体化,建成“两条快速路”5,加速实现盐嘉同城。畅通县域交通路网,完成盐于公路改造、G525平改立、G524海盐段、杭浦高速南北湖互通改建等重点项目建设。发挥海河联运优势,建成浙北集装箱通道、疏港公路等重大项目,积极申报国家级多式联运试点,全力打造嘉兴最大的智慧物流港产业园区。
构建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主动融入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扎实推进外资外贸稳定高质量发展。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紧盯链主型企业、核心企业、独角兽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全力打好基金招商、中介招商、高标准厂房招商组合拳,形成“百亿领航、十亿带动、亿元支撑”的项目方阵,力争引进百亿项目、世界500强、国际行业领先企业和超亿美元项目40个。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加快中国(嘉兴)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海盐园区建设,推进紧固件产业争创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全力打造嘉兴最大的跨境电商集聚区、全国进出口贸易交易平台,外贸出口总额年均增长8%以上。
营造更加开放的营商环境。全面落实上级出台的各类政策,研究制定一批有利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切实提升政策时度效。以数字化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资源整合、服务集成,大力实施营商环境“10+N”便利化行动,持续深化企业投资领域审批改革,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在线办理、异地可办、结果互认,努力打造长三角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交易成本最低、企业获得感最强的开放城市。
(三)在打造杭州湾面海第一城上求突破
建设优美舒适的宜居城市。坚持规划权威性和刚性约束,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各类重要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加快实施“多规合一”,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深入实施“小县大城”,力争每年引导向中心城区集聚1000户、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推进城市有机更新行动,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基本完成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城市危房“动态清零”。以南门未来社区为示范,加强“15分钟生活圈”建设,打造可阅读的建筑、宜漫步的街区、有温度的滨海城市,塑造绿色低碳智慧生活新场景。强化城市内部互联互通,改造提升城市道路,打造快速便捷的畅行系统;开展“一河两路一桥”6整治提升工程,高标准建设休闲绿道和公园绿地,抓好城市水系建设,打造成网贯通的慢行系统。完善电力、燃气、通讯等市政管网,完成核能供热示范工程建设。